程翠
摘要: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為近年來國際上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遵循證據的現代臨床醫學新模式。循證醫學在臨床醫學中地位日益凸顯,循證醫學與醫學期刊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希望通過論述循證醫學和醫學期刊的相互關系,使醫學期刊工作者了解循證醫學可以培養醫學期刊編輯循證思維能力,為編審稿件提供循證醫學理論依據,達到提升期刊質量的目的。同時,醫學期刊是循證醫學證據的主要載體,醫學期刊把各種臨床研究資料通過提煉、分析、整理、加工,形成醫學論文,為循證醫學提供可以遵循的證據。循證醫學的發展與醫學期刊質量和編輯素質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關鍵詞:醫學期刊;循證醫學;編輯質量
中圖分類號:G25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2)12-0122-02
循證醫學是現代臨床醫學實踐和研究的新模式,也為現代臨床醫學的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循證醫學的誕生使臨床醫學從傳統的經驗醫學轉向遵循證據的循證醫學,給臨床醫學帶來巨大變革,被譽為醫學實踐中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是臨床醫學發展劃時代的里程碑。循證醫學的傳播需要醫學期刊為媒介,循證醫學遵循的證據來源更需要醫學期刊作為載體;而循證醫學又能為醫學期刊提供積極的動力。
一、循證醫學有助于醫學期刊的發展
目前國際期刊文獻檢索系統有6個,其中以科學引文索引(即SCI)最為著名,涵蓋了數千種國際性權威科技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和引文的數據信息[1]。能被SCI收錄是所有期刊共同的目標,我國也不例外。目前,我國醫學期刊數目已達千余種,是國際公認的醫學期刊大國,但是這千余種中被SCI收錄的卻寥寥無幾,與世界整體水平差距甚遠,遠非期刊強國[2]。除了語言障礙外[3],主要問題就是我國醫學論文的整體水平較低,特別是臨床醫學論文較為突出[4]。目前普遍認為最常見的錯誤表現在科研設計和統計學分析兩方面[5]:
1.已出版的論文尚普遍存在統計學問題;2.醫學論文的審稿,過度依賴同行專家評審,缺乏臨床流行病學和統計學專家參與,使許多發表的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中存在缺陷,甚至錯誤。醫學期刊如果發表存在問題的學術論文,不但不能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循證證據,有可能會誤導臨床做出錯誤的決策。此外,大多醫學期刊尚未完全由傳統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轉型,發表的論文證據級別較低,不能為循證醫學、臨床醫學提供可靠的最佳證據[2]。這樣的稿源必然嚴重制約醫學期刊質量的提高,限制其更好地發展。因此,在醫學期刊中引入偱證醫學有助于期刊質量的提高。
二、醫學期刊對循證醫學的推動作用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推動醫藥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每年都產生大量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論文發表于各種醫藥衛生期刊。據報道,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多萬篇醫學論文發表在2萬多種醫學期刊上[6]。為了將臨床醫師個人的臨床實踐和經驗與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結合起來,將最正確的診斷、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和最精確的預后估計服務于每位具體患者,逐漸形成了遵循科學證據的循證醫學[7]。而循證醫學的存在基石主要來源于醫藥衛生期刊中的研究論文,論文中的臨床數據、統計結果,特別是設計合理的隨機對照試驗、方法嚴謹的臨床研究以及對這些研究進行的系統評價,是循證醫學的主體內容。循證醫學的臨床證據分級方法包括:老5級、新5級、新9級及GRADE標準。雖然分級方法不同,但高級證據一般是指設計合理、方法正確的隨機對照試驗,科學性強、客觀性好、可靠性高;低級證據通常是沒有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或僅是個人經驗,故可靠性較低。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證據是循證醫學的核心,而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證據必須來源于發表于醫藥衛生期刊上的隨機對照試驗及依據隨機對照試驗而進行的二次研究[8]。因此醫學雜志是循證醫學證據的主要載體,通過不斷累積臨床研究證據,為循證醫學的系統評價提供基礎,進而推動循證醫學的發展。
三、醫學期刊編輯的循證意識
隨著醫學的發展,期刊編輯的知識結構也需要不斷更新。現代編輯概念對醫學期刊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應具有適合自己情況的、獨特的、專博結合的知識結構[9]。
醫學期刊質量的核心是論文內容的科學準確,而循證醫學有著系統的方法學,無疑對提高論文的科學準確以及期刊的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醫學期刊的執行者——期刊編輯具備循證醫學思維能力、以循證醫學理論為依據,并在期刊的編輯活動中運用循證醫學[10]。
臨床研究者和應用者盡可能提供和應用當前最可靠的臨床研究證據是循證醫學的關鍵[11],作為對證據的有選擇權和修改權的醫學期刊編輯者必須掌握證據的分級,了解不同論文的證據價值和臨床價值,客觀審稿,正確評價文章的科學性。例如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研究較多,研究論文多,我們就不僅要考慮臨床價值,還要考慮證據價值,選擇證據質量高,也就是系統評價及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等高級別證據;而對于少發病或罕見病,研究論文少,往往沒有系統評價及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等高級別證據,這時則要側重臨床價值,臨床經驗也是很好的證據。所以,醫學期刊編輯通過了解和掌握循證醫學知識,并應用于期刊的編審工作中,才能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減少發生錯誤可能,篩選出高質量的稿件,從而辦出高水平的醫學雜志[10]。
(一)樹立循證醫學意識
近年來,有研究顯示一些有效的臨床療法沒有得到推廣應用,而一些無效甚至有害的臨床療法卻在廣泛使用[12]。因此“遵循證據”在臨床醫學實踐中就顯得很重要。醫學期刊作為證據的載體在循證醫學傳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質量是期刊的核心。只有高水平的期刊才有競爭力。所有高水平的期刊需要高質量的稿件來支持,而高質量的稿件則來源于醫學期刊的大量來稿,編輯作為期刊出版的具體創造者,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稿件,要篩選出高質量的稿件,就必須自覺地貫徹執行循證醫學思想。
同時,醫學期刊編輯肩負著為循證醫學提供最有力證據的職責,所以醫學期刊的編輯必須具備循證醫學意識。
當前,隨著循證醫學的不斷發展,國內外著名醫學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志[13]及“中華牌”雜志等[14-15]都極為重視這一領域的研究。
(二)現代醫學編輯的循證意識要體現在日常的編輯工作中
有了循證醫學意識,還需運用到期刊的編輯實踐中,作為期刊編輯者可以借鑒循證醫學中對科研設計和統計分析知識的要求:
1.循證醫學的高級證據需要遵循隨機、對照、盲法、可重復的基本原則,醫學期刊編輯在篩選稿件、審理稿件時可以借用以作為評價稿件質量的依據,增強選稿、審稿的客觀性、科學性。
2.循證醫學要求證據具備正確的醫學統計學方法。這一要求在醫學雜志編輯的日常工作中也很實用。借此判定醫學科研的論文是否設計正確,是否準確、完整地收集了原始數據,是否恰當進行了統計分析,是否對結果合理解釋。必要時還需要請流行病學及統計學專家對復雜的或難以判斷的科研設計和統計分析做進一步評審,以保證準確無誤。
總之,對于期刊中的每一篇論文都要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這必將使醫學期刊的質量得到極大的保證和提高,也有利于循證醫學的發展。
(三)持續學習循證醫學知識
循證醫學隨著臨床醫學的快速發展,其所包含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期刊編輯需要結合自身期刊的情況,緊跟臨床醫學發展的步伐,持續學習循證醫學知識。自學的方式多種多樣,以網絡最為便捷,例如Cochrane協作網及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的網絡版等都包含了大量的循證醫學內容;Netting the Evidence收集了大量循證醫學知識資源,是目前收集循證醫學相關網站的主要導航網站,為自學者提供了豐富的循證醫學知識和資源,方便醫學期刊編輯查找相關資料,為其學習循證醫學提供了保障。醫學領域也有很多關于循證醫學的學術研討會及繼續教育學習班,期刊編輯可參加相關會議及繼教班學習,可以針對性的學習循證醫學。總之,對循證醫學不斷的自我完善學習,對編輯和期刊的發展都有著促進作用。
循證醫學依靠醫學期刊載體媒介的傳播,循證醫學的證據亦來源于醫學期刊,同時循證醫學又直接影響著醫學期刊的質量和編輯的素質。循證醫學的發展與醫學期刊質量和編輯素質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這就促使醫學期刊編輯不斷學習循證醫學,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編輯水平,從而編輯出高質量的文章,提供高質量的循證證據,盡可能地發揮醫學期刊在醫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曹蓓,李海燕.關于高校管理SCI收錄論文的一些思考[J].實用醫學雜志,2011(16).
[2] 盧全,游蘇寧,干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實現全媒體出版的SWOT分析[J].編輯學報,2011(2).
[3] 黃彥凝.淺析醫學論文的漢譯英技巧[J].中國醫學工程,2007(9).
[4] 李靜,楊子明.從醫學科技期刊的載文分析我國醫學論文的發表現狀[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6).
[5] 楊揚,沈志超.循證醫學和醫學論文中統計學問題編輯鑒審的必要性[J].編輯學報,2001(2).
[6] 陳耀龍,王夢書,張文娟.如何閱讀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
[7] Sackett DL,Rosenberg WM, Gray JA, et 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BMJ,1996(7023).
[8] 李幼平,王莉.循證醫學研究方法[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0(3).
[9] 付志華.論學術期刊編輯的信息意識[J].編輯學報,2003(2).
[10] 王昕.醫學期刊編輯培養循證醫學素養的必要性[J].編輯之友,2010(1).
[11] 何俐,屈云,李幼平.循證醫學的定義、發展、基礎及實踐[J].中國臨床康復,2003(4).
[12] 陶映雪,李霞.醫學編輯如何在循證醫學實踐中發揮作用[J].編輯學報,2006(4).
[13] Stuebe AM. Level IV evidence--adverse anecdote and clinical practice[J]. N Engl J Med, 2011,365(1).
[14] 李立明,呂筠.關注循證公共衛生決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1).
[15] 董大明,王巖松,劉彬.用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外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J].中華外科雜志,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