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瀅
【摘要】近些年,綜藝節目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電視熒屏上,給老百姓帶來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而綜藝節目主持人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現在的主持人不再是簡單的報幕員和司儀,一臺好的綜藝節目需要主持人在現場將多種藝術形式凝煉成一個有機整體,富有創造性地表達編導、導演意圖,在節目發展中做出快捷反應,從而與整場節目產生共鳴,引起互動。可以說主持人在綜藝節目中不僅擔當著節目形式的體現者,更是節目高潮迭起的引導者;不僅擔當著節目突發狀況的救火者,還是節目互動引發共鳴的帶路者,是節目當仁不讓的“主人”。
【關鍵詞】綜藝節目主持人素養
一、培養和樹立編導意識
作為綜藝節目內容的引導和貫徹者,主持人對內容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體節目的質量,這就需要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具有編導意識。由于目前很多綜藝節目的制作流程是分割開來的,編導前期的策劃以及節目后期制作,主持人并不參與,所以在節目錄制與直播時的很多情況下導致了主持人不了解節目構成,不能完全掌握編導與導演的創作意圖,因此很多主持人在節目現場只是以臺本為依據走基本流程與結構,這就很容易造成節目實現結果與編導前期策劃和立意相脫節、不融合。另外編導與導演在綜藝節目策劃和創作時,會根據節目情境發展設計很多的情節推動點,而這個情節推動點會隨著場上的狀況發生而存在無數變化,如果主持人只是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臺本照本宣科,而不明白為什么編導要這樣設計,和不隨著場上的變化而迅速變化,就達不到編導策劃本期節目時所想要的節目效果。因此主持人要主動參與節目創作時的策劃、準備、錄制的各個環節工作,以節目編導的意識來貫通節目,以自己獨特的感受詮釋臺本內容,才會將自己與節目與觀眾共同進退,從而產生共鳴。從現下的綜藝節目來看,主持人參與節目編導的比例越來越大,主持人可以從節目策劃、節目立意、節目實現等多流程考慮節目的設置和節目內容的把握。中央電視臺的《星光大道》主持人畢福劍在成為主持人之后經常參與節目策劃,這就能使他在主持節目時更容易了解節目整體、把握節目走向。
二、做好“案頭”預知主持功課
作為綜藝類節目主持人,首先應明確自己的任務,即如何將節目主持好令觀眾滿意,取得應有的社會效應。而要做好這一點,就必須首先做好案頭工作。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賽參賽選手眾多,而且來自不同地區,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歷和故事,作為大賽的主持人要想在現場將節目把握好,僅僅知道參賽選手的名子和個人經歷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主持人在事先做好案頭預知功課。
比賽時來自阿壩地區的羌族兄弟選手演唱得分很高,但素質考核為零分,現場觀眾和評委都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選手、評委和觀眾,連同導演組一起一度陷入尷尬。此時場上做為總主持人的董卿并未顯現出任何的尷尬,她輕輕地走向這兩位羌族兄弟,向兩位歌手點頭,意在說請不要緊張,而后董卿將頭從容的轉身觀眾和評委,董卿說:就像這對來自深山的選手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樣,我們對他們民族的文化也未必知道。我現場替他們給評委和觀眾們出一個題,請問佩戴在兄弟倆脖子上的這個銀制的小壺是干什么用的?請回答。
此時臺下的評委們也都來了興致,紛紛搶答與場上的董卿互動,場上場下氣氛十分熱烈,可是十幾秒后,評委們居然無人答出正確答案,考慮到歌手大賽直播的進程和節目時長的控制,董卿趕緊轉場并且請兩位羌族兄弟選手告訴我們正確答案。選手說這是進山打獵時用來裝油和鹽的。
現場評委和觀眾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一掌聲不僅是給主持人董卿的,更是給這兩位選手的鼓勵,而董卿這一橋段的完成,“淡化”了選手的綜合素質得分。既調動了觀眾情緒,又能按照“既定方案”控制節目。關于這一橋斷的完成,賽后有記者采訪董卿為什么能夠將這一環節調度得那么好,董卿告訴記者,事先在與選手在臺下了解情況時,她就注意到了這個小細節,她想多了解一些,也許在節目現場能夠用得上,這就是最簡單的主持人預知案頭功夫,而這樣的預知工作在現場恰恰就發揮了用處。
綜藝節目主持人要想控制有度,就必須做好主持前的預知功課。要為節目中突如其來的“隨機應變”做好先期準備,倘使主持人只會按節目流程行事,那面對眾多的臨場狀況往往會顯得木訥或詞不達意。因此主持人在節目現場要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根據瞬息之變的節目現場變化靈活地設計內容,使觀眾感受到主持人的真情實感。這種預知功夫也表現為主持人要盡可能地多參與節目策劃、準備環節,做到對節目理念、自身定位以及在節目中的基本設計都有初步設想,使主持狀態在調動與控場之間轉承游刃有余,并收縱自由。
三、收放自如的臨場駕馭能力
《天天向上》在一期以關愛殘疾人為主題的節目中,一個節目是一群聾啞孩子表演舞蹈,可是因為孩子們跳得太投入了,并沒有注意到臺下老師的結束手勢,編導與指導老師都有些慌張,因為音樂已經停止,可孩子們聽不到,老師已經在反復地做著結束的手勢,可孩子們太投入了,也沒有看到,場上場下發生的所有狀況主持人汪涵都看在眼中,他急中生智,走上臺對大家說:“朋友們,這些孩子雖然聽不到掌聲,但是他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請大家把手舉得高一些,告訴孩子們,我們是非常愛她們的。”當觀眾們一起和指導老師高舉雙臂熱烈鼓掌時,臺上的孩子們看到了,便知道舞蹈結束了,臺上臺下興奮又感動,這就是主持人的臨場駕馭能力。
綜藝節目主持人對節目的全過程當家作主,是節目開始、展開、推進、結束掌舵者;更是整個節目情緒、氣氛、高潮的控制者。雖然主持人現場掌控力的好壞決定了節目的精彩程度,但是臨場駕馭與發揮的度的掌握也非常重要。當下許多節目主持人對于臨場的把控駕馭和發揮,往往走入了一個誤區,總是以為只要使出渾身解數,展現個人能力就是現場駕馭能力了,因此在節目中大肆調侃,或是濫用煽情。不可否認,很多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調動能力十分強,但這種調動卻大多給受眾的感覺是過于吵鬧,缺少內涵。綜藝節目主持人在駕馭現場時需要隨節目現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主持狀態,以獨有的職業敏感捕捉現場契機,使自己完全能駕馭整場節目的流程。因此主持人在節目中理性的把握現場、駕馭現場是他自身內在素質的體現,如何將綜藝節目中的“秀”做到凌駕于“秀”之上而不過于浮華,是一個優秀的綜藝節目主持人所應掌握的一種職業素養。
四、樹立良好的語言形象
沈力在《談主持人的個性形成》中說:“主持人應該根據欄目或節目內容的需要,拿出自己的見解,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習慣,講自己的話。”安徽衛視的周群在主持《黃金年代》中,語言隨情感的變化而變化。周群在出場問候時,語調上升,語流加快,給人以強烈的聽覺沖擊,帶動現場氣氛。而當節目進入到“年代情感”的時候,她語勢低沉、聲音沉穩、節奏放緩,起伏變化形成聲音對比,將現場頓時拉向寂靜,而當年代情感與現場產生互動,嘉賓選手傷心之時她帶動現場歌迷為選手助威。她語速加快,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主持中充滿活力,語言頓挫有力,并將自身對于每一首歌曲,每一個年代的理解,用語言的不同特色融會自身的感受,然后充分的表達給受眾,使得節目更生動。
古語有“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之說,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聲音是與觀眾溝通的媒介,良好的聲音形象能散發出自身的個性魅力。主持人有聲語言的運用是主持人的內心與節目理念的一種外化表現形式,直接影響著受眾與節目質量。有聲語言應該根植于豐滿的性格和深厚的內涵,而不是怪腔怪調,吐字含混、言語不通,港臺腔和全然不顧主持人應有的語言的純正和規范,長此以往,電視語言被污染,主持人的個性形象流于庸俗。有些綜藝節目主持人盡管個人形象氣質符合節目需要,但語言表達過于收斂,欠缺修飾,使得節目中的現場掌控過于平淡,造成“形”與“神”的脫節。
語言游戲如果能夠恰到好處,就可畫龍點睛,制造輕松歡快的節目氛圍。綜藝節目主持人要時刻關注現場變化因而聲音形象的起伏、塑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要求主持人樹立語言形象時,不僅要使用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表述,還要努力鍛造以說理見長,富有邏輯性語言表述;不僅在樹立語言形象時要注重富有文化感的語言表達,還要練就風趣、詼諧的語言特色,富有幽默感語言表述。成功的主持人不僅僅可以做到妙語連珠,更讓人感覺不一樣的地方是能出口成趣,在節目中通過語言有表達,塑造一個能達到 “慧于心而秀于口”的語言傳播境界。
五、打造個性主持風格
當節目主持人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暑假,便會被廣大觀眾當做典型所熟知,安徽衛視全民健身榜樣節目《男生女生向前沖》主持家族——“沖沖家族”主持群在主持過程中,王小川常常能夠旁征博引同時又能故意“扭曲”本意從而達到娛樂效果。韓露是主持人中擅長遣詞造句的,能夠根據場景和現場狀況即興作詩作詞,從而為節目增光添彩。王樂樂也能夠將流行歌曲與話題進行嫁接,而余聲更能與王樂樂捧逗相得益彰,使得現場氣氛常常火爆而輕松。“沖沖家族”發揮各自的特長,都能夠在節目中發光發熱妙語連珠,讓節目充滿妙趣橫生的對話。從2010年《男生女生向前沖》“沖沖家族”亮相開始,經過三年的磨合,“沖沖家族”每個主持人的個性風格已然悄悄形成。
我們說主持人個性風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絕對最好的辦法,只有最適合你的辦法,個性化是主持人自身、聲音、形象等先天條件與欄目屬性、風格和發展相輔相成,共生共長,需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形成。主持人個性主持風格的形成是一個動態成長的過程,陳魯豫在鳳凰衛視開播時只是擔當文藝娛樂節目的主持,之后在其風格慢慢形成的過程中,還主持了時事節目《鳳凰早班車》,在《鳳凰早班車》中,魯豫“說新聞”的主持風格得到各方認可,之后鳳凰衛視又相繼在陳魯豫主持風格的形成過程中,為其開辦了《魯豫新觀察》、《一點兩岸三地談》、《說出你的故事一魯豫有約》等節目,而目前陳魯豫說新聞的風格、采訪當中善于傾聽的風格,提問當中從不咄咄逼人的風格,已經在中國主持人當中獨樹一幟。
由于節目形式的不同,對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個性要求也就不盡相同,比如說《男生女生向前沖》節目就需要“沖沖家族”這樣年輕活力、機智幽默的主持群,《我猜》節目就需要吳宗憲那種搞怪類型的主持人,而《夢想劇場》就需要畢福劍這種幽默、有親和力的主持人。盡管如此,節目樣式各異的節目主持人卻有著許多共同之處,那就是主持的個性化、風格的自然化、表達的敏捷化。有共性、有個性,兩相比較,綜藝節目主持人既要有主持人基本素質所具有的共性,更要在具備共性之后在自我成長過程中尋找個性,從而逐步樹立自我的個性特點,因此共性化與個性化導致了綜藝節目主持人在培養上的形成了一個矛盾,處理得恰當,主持人的工作與個人形象可以得到大眾認可。處理得不得當,就會導致節目主持過程中出現多種問題。對于電視傳媒而言,我們認為:主持人的“個性”是傳播的手段,“個性”是主持人的一種品質,是主持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征,是思維與智慧的外化與延伸。
對于一個主持人來說,都要求在舞臺上展示的是一個真實的“我”,并且綜藝節目主持人要在個性特點中體現節目特點、節目創作意圖和主持人的無限魅力,甚至要達到節目即人,人即節目的效果。但我們說綜藝節目主持人的主持工作不同于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一場晚會,她幾乎每一天都在創作之中,而且這種創作不單單指的是簡單的原創。在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似重復實則不然的藝術創作中,主持人能夠不斷地去撞擊受眾的審美心靈,從而讓受眾接受自己的節目,按受自己的風格,接受自己的個性,對主持人的原創力是個十足的挑戰和考驗。
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從立意謀篇、結構等都有原創的意識,而這種原創盡管背后有個班底,但主持人的創作不是在嚼別人的饃,不是一個簡單的“二度創作”,隨著電視觀眾收視觀念的成熟以及電視受眾分眾化的趨勢,在未來中國電視綜藝娛樂節目漸進地發展過程中,具備綜合素質的“個性化”主持人越來越能在節目中體現。□
參考文獻
①申寧寧,《淺析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風格》,《新聞傳播》,2011(3)
②王海燕,《淺析綜藝節目主持人臨場駕馭能力》,《新聞傳播》,2011(3)
③吳郁:《節目主持人能力訓練路徑》,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④陸錫初:《主持人節目教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⑤鄭興東:《受眾心理與傳媒引導》,新華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