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如琦
【摘要】2012年7月1日,《合肥日報》進行了創刊以來的首次全新改版。這次改版在外觀上表現為清晰版面定位、優化版面設置;實質上是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氛圍中不斷地改革創新,改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本文通過比較改版中的“變” 與“不變”進而探討如何借改版之機提升黨報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關鍵詞】《合肥日報》改版黨報影響力
《合肥日報》創刊于2009年11月8日,是中國省會城市中最年輕的日報,也是中共合肥市委機關報。2012年7月1日,《合肥日報》進行了創刊以來的首次改版?!八⑿隆焙蟮膱蠹垉热莞S富、版式更活躍、親和力更強,閱讀率明顯上升。
一、改版的理由
1、改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從《合肥日報》誕生之日起,就以“主流責任權威”為己任,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變革,成為合肥市場上有較大影響力的主流大報。2011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安徽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合肥面積增至1.14萬平方公里,人口增至752萬人,實現了由“環城”到“濱湖”,再到“環湖”,乃至“臨江”,甚至“達海”的嬗變。合肥邁上了由“江淮小邑”向“大湖名城、創新高地”跨越的新征程。
時代的變遷、城市的變化要求主流媒體不斷地提高辦報水平,不斷地銳意改革,開拓創新,要將一張更有深度、更有影響力、更好看的黨報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既是讀者的閱讀需要,更是市委對報紙的殷殷期待。此次改版正是在這樣一個城市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
2、改版以進一步提升黨報競爭力和影響力
如今,新聞傳播的新格局已經形成。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共存共榮,形成多種多樣的傳播載體。市場空間、受眾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必然會使各媒體為爭奪受眾展開激烈的競爭。為了提升報紙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合肥日報》以改版為契機,改進新聞報道的內容與形式,不斷適應讀者閱讀的新需求,不斷完善報紙的職能,鞏固自己的主流地位。
二、“變”與“不變”
作為一份最年輕的省會城市黨報,首次改版受到了眾多讀者的關注。如何更好的傳遞好市委、市政府的“聲音”?如何將新聞報道做得更加貼近市民?如何在保持“大報風格”的同時又有所創新?在“新版”中,改變了什么?保留了什么?這些都成為《合肥日報》全體成員在改版前所思考的問題,也是改版后的看點所在。
1、“變”
版面的定位更加清晰?!逗戏嗜請蟆反舜胃陌?,在新聞內容上下足功夫,每個版面力求有重點、有亮點,讓主流的聲音更加響亮。首先,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加強重點選題策劃,服務發展大局,以主流的聲音占領輿論的制高點。其次,加強政策解讀,更好地關注民生、服務民生。對全市出臺的重大政策以及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解讀,以權威的報道彰顯影響力。第三,加強新聞整合,以黨報視角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以豐富的資訊吸引讀者。
文風上更加的“親民”。改版后,多數稿件的采寫增添了一份“溫柔”。報道立場上的平民視角、價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識、報道方式上的平民話語為改版后的報紙聚集了更多的人氣。如在2012年11月7日的二版稿件中,《生態強省建設實施綱要》出臺原是比較“硬”的新聞,但是在采寫過程中,記者從合肥的角度出發,將全省性的文件“落地”。同時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用鮮活的文字帶領讀者提前體驗未來的城市生活,可讀性十分強,受到了好評。
從“閱讀”到“悅讀”。對于此次改版,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芮必峰評價道“如果說前兩年八個月《合肥日報》實現了從無到有,這次改版就實現了從有到好。此次轉變是在非常明確的“主流、悅讀”改版思想下進行的,所以改版后報紙面貌更喜人,整個報紙從內容到形式親和力都增強了?!?/p>
改版后的《合肥日報》對版面進行全新的升級,大氣不失活潑、端莊不失時尚,并形成梯度變化,在全國黨報中走在前列。一、二版在保持莊重風格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導讀位置,采用豎標題、調整字體、采用大圖片等方式,使版面更加清新、活潑;三、四、五版在新聞整合的基礎上,增加圖片和圖表報道,改變專版并排模式,讓版面更加活躍生動;六、七、八版重在版式設計,對國內外重大事件在版面上進行精心編排,形成強烈視覺沖擊力。另外,借鑒國內主流黨報的版式特點,豐富字體,精心制作各類欄標,增強版面美感,使讀者的閱讀變為真正的“悅讀”。
2、“不變”
“改革不是對舊事物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原有版面的自我完善過程。改版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變是為應對競爭,銳意進?。弧蛔兪菫榫S護品牌形象和規避改版風險。若黨報在改革時不能抓住根本性的不變的東西,就容易迷失方向?!雹僭谑状胃陌嬷校袃牲c是堅持不變的。
一是堅持黨性原則“不變”。黨性原則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支柱,是新聞工作活動的基本準則,是堅持新聞宣傳正確導向的根本保證。黨報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政治家辦報,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走群眾路線,實行開門辦報,才能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在任何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迷失方向,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②
作為一份年輕的市委機關報,改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和增強黨性。所以,無論怎樣改版,都必須堅持黨性原則不動搖,遵循新聞規律,傳播權威信息,以最權威的報道占領輿論制高點,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讓主流的聲音更響亮,讓合肥發展的氛圍更和諧。
二是堅持報紙個性“不變”。一份報紙的個性與風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逗戏嗜請蟆窂膭摽掌穑捅小爸髁鳌⒇熑?、權威”的辦報理念,堅持“大氣不失活潑、端莊不失時尚”的風格,伴隨著報紙的成長,也積累了一批忠實的讀者,他們習慣于這種風格,并享受在“悅讀”的樂趣中,如果突然“改頭換面”,很可能會讓部分讀者感到“唐突”,從而失去部分目標受眾。
還有少數黨報為了迎合廣告商和追求發行量進行大動干戈的改版,有的甚至盲目模仿一些發行量較大的都市報風格,其后果必然導致報紙風格的同質化?!逗戏嗜請蟆吩诟陌嬷?,在保持原有的辦報理念和風格的基礎上,對報紙的版面定位、稿件的編排、寫作文風等方面進行了改進與創新。
三、如何提升黨報的影響力
“受眾注意力資源的相對有限與選擇媒體的余地有所增加之間存在著矛盾。黨報要擺脫目前尚未完全擺脫的困境,如何力爭成為更多受眾的閱讀對象,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③隨著發行量的不斷增加和讀者群的擴大,《合肥日報》的社會影響力正在一步步提升。但是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更長足的發展,筆者認為至少還應該做到三點。
1、把“官方新聞”經營好
據美國一位學者統計,在《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一版的新聞中,有50%左右來自政府、議會。如果加上國際機構和地方提供的色彩,“官方新聞”則要占到80%。④
其實,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黨報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占有豐富的“政府資源”,這是一筆重要的新聞財富。如在一些市委、市政府的日常會議和調研的過程中,黨報記者一般都能很快獲得第一手信息,而很多政府部門也愿意向黨報記者反映問題,說出心聲。問題在于記者如何將這些“官方新聞”經營好?在報道的內容上,記者要學會從海量的會議信息中發現新聞,將它們加以總結歸類,選擇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做出權威的解讀和引導;在報道的角度上,如果“高高在上”,勢必引起讀者的反感,記者在寫稿時用“平視”的角度來寫新聞,以一種貼近民生,能夠引起讀者關注的方式來解讀新聞?!肮俜叫侣劇笔屈h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色,只有將“官方新聞”盤活做強,黨報才能彰顯出自己的特色,得到更多讀者的認同,從而擴大自己的發展空間。
2、將“改進文風”堅持下去
形成優良文風,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要求。從毛澤東同志對“黨八股”的批判,到鄧小平同志倡導“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從江澤民同志一再強調糾正不良文風,到胡錦濤同志提出“改進學風和文風,精簡會議和文件”……改進文風,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是一項需要不斷努力的長期任務。⑤
對于多數黨報來說,都將改進報紙文風放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但是也不乏少數黨報官位意識較重,語言刻板,空話、套話較多,如果不及時加以改進,長期下去勢必影響報紙的長遠發展。如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正在全國新聞戰線轟轟烈烈的展開,黨報可以以此為契機,將改進文風作為重要的抓手,鼓勵記者深入基層,走進尋常百姓中,采寫出更多一線新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讓新聞更鮮活,讓服務更貼心。
3、將深度報道進行到底
與電視、網絡媒體相比,深度報道一定是紙質媒體的一大優勢。憑借黨報的主流與權威,深度報道所體現出來的縱深感和厚重感是其他媒體所無法達到的。主流媒體想要進一步提高影響力、引導力和競爭力,深度報道必須得到重視。
從受眾方面來看,讀者早已不滿足于信息的簡單一次供給,他更會關注新聞事件的連續發展過程,關注事件的內核與外延。所以,要想抓住受眾的眼球,記者必須對一些關注度較高的新聞事件進行深度解讀,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的挖掘事實的真相,探究新聞背后的新聞,從而滿足受眾的求知需求,彰顯主流媒體的立場,引導輿論方向。如果能將深度報道做足、做強,并將其打造成為報紙的一個品牌,必將能大幅提升報紙的影響力?!?/p>
參考文獻
①林明娟,《黨報改革的“變”與“不變”——比較分析改革開放后〈人民日報〉三次重要改版》,《新聞知識》,2011(1)
②張潔茹,《黨報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3
③丁柏銓、肖艷艷,《黨報改版的動因與方向——從7月1日人民日報改版談起》,《新聞與寫作》,2009(8)
④郝蕾、吳述朝,《為決策吶喊助威 用評論引領輿論:南方日報成立評論委員會》,《中華新聞報》,2003-2-24
⑤《黨報刊文談改進文風》,http://
hubei.takungpao.com/html_content/
2010-05-17/65355.html
(作者單位:合肥日報攝影部)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