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晨光
摘要:本文以中央電臺“走轉改”系列報道為例,從深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形式創新、強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內容品質、固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傳授效果等三個方面分析了新時期廣播新聞報道的創新與拓展,力求對其中的傳播規律和效能進行科學的探究和歸納。
關鍵詞:走轉改 傳播 創新 策劃 融合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等五部門聯合部署“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央及地方各級各類媒體不斷革新報道理念,找準報道定位,掀起了新聞報道的新一輪熱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用國家電臺的傳播優勢和有效表達傳遞出帶有中國百姓特色的真實聲音,描繪出富有時代特征的國情發展,這些特征在運行近一年的“走轉改”大型新聞行動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可以說,中央電臺落實“走轉改”的新聞實踐是對新時期廣播新聞傳播樣態創新與發展的有益探索,有效推進了國家富民強國的好政策與百姓民生的緊密結合、新聞報道的高端立意與新聞人物采寫生動鮮活的緊密結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優勢的緊密結合等,這一切在諸多具體節目中均有體現,充分體現了“走轉改”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從深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形式創新、強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內容品質、固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傳受效果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力求對其中的傳播規律和效能進行科學的探究和歸納。
一、準確定位,精心策劃,深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形式創新
1.找準廣播新聞“走轉改”的傳播定位
廣播新聞借助廣播媒介傳播速度快、輻射范圍廣、信息傳遞準確、情感表意充分、制作成本較低、應急反應及時等固有優勢,在廣大百姓中具有較高的傳播影響力。有專家學者提出,廣播作為社會化程度很高的傳統媒體,一直讓廣大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擁有著自我價值認同。基于以上兩點,從中央電臺“走轉改”大型新聞行動的系列專題報道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其在結合自身優勢與找準廣播新聞“走轉改”方向的實踐中找準了適合廣播媒介特征的傳播定位,即延長報道半徑,涉獵更多元的新聞主題;轉變報道觀念,采訪更基層的新聞人物;拓寬報道思路,呈現更為豐富的新聞情感;換位報道策略,傳播更為人性的新聞價值。新時期廣播新聞通過“走轉改”要實現的傳播訴求不僅僅是原有的新聞信息傳遞和以政府為本位的輿論宣傳,更要實現通過“充滿鄉土氣息的國情報告和民生調查”的方式建立一種更深層次的輿論導向,這種輿論導向站位更高、但落點較低,廣播媒介在廣大百姓的自我價值認同中實現了對受眾更加深刻的輿論引導,這也是廣播這一社會化媒體的又一次“社會化”之旅。
2.精心策劃廣播新聞“走轉改”的報道主題
“走轉改”是對廣播新聞提出的具體要求,而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和任務,關鍵還在于廣播新聞呈現給廣大聽眾的新聞作品,而優秀新聞作品的基礎又在于對報道主題的精心策劃。以中央電臺“走轉改”大型新聞報道之《傾聽新疆》為例。2012年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兩周年,廣播新聞宏觀的報道主題應該定位在宣傳和體現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兩周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和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支持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和優勢,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局面上。而圍繞宏觀的報道主題又要有相對微觀的報道主題與之呼應和配合,因此《傾聽新疆》又相繼推出了數十期專題新聞報道,其中包括《走進烏魯木齊黑甲山棚戶區》《哈密能源戰略升級》《和田教育的春天》《霍爾果斯口岸——火熱的中國向西開放橋頭堡》等一批優秀新聞報道,這些作品分別從棚戶區改造、能源發展、地方教育、邊境貿易等不同側面反映新疆的經濟、社會、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由此可見,廣播新聞報道主題是需要精心策劃的,更是有層次和有側重的。有了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主題,廣播新聞的傳播效果才能得以充分實現。
二、注重挖掘,打造精品,強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內容品質
1.深入挖掘具有典型性的新聞元素
新聞元素在整個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就像詩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果新聞元素選取得恰到好處,就會使新聞的主題更加凸顯,意蘊升華。以中央電臺“走轉改”大型新聞報道《傾聽貴州——夜訪核桃壩村》為例,這期節目反映的報道主題是貴州縣域經濟如何因地制宜,蓬勃發展,記者的報道切入點選擇了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的支柱產業——茶葉,通過記者和茶農周桂芬的對話以及記者對當地茶葉交易現場的描述讓聽眾深切感受到茶葉經濟的紅火現狀和樂觀前景。顯然,茶葉、茶農和茶市就是記者深入挖掘出的具有典型性的新聞元素,這在廣播新聞報道中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走轉改”的新聞報道中意義更非尋常。因為基層的新聞元素相當豐富,哪些元素便于敘述說理、傳情達意,哪些元素最能直接切中新聞主題,這些都需要新聞工作者熟練甄別,嫻熟運用。綜觀中央電臺“走轉改”新聞行動的報道實踐,深入挖掘具有典型性的新聞元素已經成為廣大新聞工作者的普遍共識。
2.注重運用具有故事性的新聞敘事
具有故事性的新聞敘事是國際通行的新聞報道方式,中央電臺“走轉改”大型新聞報道中大量使用這一方式,取得了強烈的收聽反響。所謂故事性敘事模式,是指借鑒故事的寫作手法,通過場景設置、人物對話、細節描寫等豐富的情節變化來展現新聞事實。中央電臺“走轉改”系列報道對故事性敘事模式進行了本土化改良,形成了將人物作為敘事焦點和報道中心的平民化敘事風格,打破了傳統國家廣播新聞的報道模式。據不完全統計,中央電臺“走轉改”系列報道中關注基層群眾、涉及群眾對話的比例接近50%。新聞報道中能聽到基層百姓對黨的惠民政策的切身體會、對家鄉面貌發展變化的欣喜之情、對自己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一段段肺腑之言、一句句真實感受取代了廣播媒體單一使用客觀數據和事實進行新聞報道的傳統模式,使新聞更有人情味、更具說服力、更顯輿論引導價值。平民化敘事使中央電臺“走轉改”新聞報道取得了理想的傳播效果。下面以新聞特寫《荊南村移民新生活》為例進行分析。
走進荊南村安置點,“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寬敞整潔的層樓的樓房一字排開,房頂上是一個個太陽能熱水器。村民張壽亭家,大門上的喜慶對聯依然鮮艷。因為下雨,剛從地里收割回來的張老漢在家逗著孫子。
村民:打個招呼,打個招呼。
記者:孩子是移民后本地出生的?原來在老家那邊是做什么呢?
張壽亭:打漁,在河里面。
記者:到這兒來就種田了?
張壽亭:對,種田。
記者:會種田嗎?
張壽亭:會會會。
記者:種田,農具怎么辦?
張壽亭:機耕。
記者:機械化了?
張壽亭:對對對。
記者:過去呢?
張壽亭:老家是山區,過去沒有。
記者:習慣嗎?
張壽亭:習慣習慣。
從山區來到平原,摸慣了漁具的村民漸漸熟悉了水田種植,45歲的張壽海更是承包了40多畝地,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這次他帶我們參觀的不是莊稼,而是儼然動物園的養殖場。
張壽海:這是養的鴛鴦。
記者:那是長毛兔?
張壽海:肉兔。
記者:你這兒啥都有啊。鴿子還有啊?那你這投入資金怎么解決啊?
張壽海:資金啊,我們書記幫忙解決了一部分,書記借的。
資金扶持,是當地政府對移民的一項惠民政策。在村邊云氏兄弟的養豬場,60歲的哥哥云正福喜滋滋告訴我們:“今天上午剛賣了五頭。一萬多,賣了一萬多。今年發展了,明年想搞封閉式的。這是做試點,過年能搞個八九萬。”
夜幕降臨,雨也停了,我們請縣電影公司在村委會放起了電影,歡樂籠罩著整個村子。村支書李厚勝高興地向我們說起未來的打算:“讓農民向城鎮集聚,進行產業調整,要發展新農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農村。”
這則新聞特寫以記者與村民對話的形式展開,所有的新聞信息都融匯在輕松的交談中,村民們干脆的回答體現出對移民生活的肯定與滿意之情,結尾處村支書的一番話更是整條新聞的點睛之筆。本則錄音報道,通篇沒有出現記者過于主觀的評論,有的只是借采訪對象之口表達出的新聞主題——因為黨的政策好,所以移民生活更美好。平民化的話語體系成為貫穿始終的表達手法,故事性新聞敘事的功效也就顯而易見了。
3. 著力融入具有品牌性的新聞欄目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國新聞聯播》《新聞縱橫》《央廣新聞》等節目作為中央電臺中國之聲的品牌欄目,在廣大聽眾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了一大批忠實聽眾長期關注和收聽。而此次中央電臺“走轉改”系列報道正是以這些品牌欄目作為傳播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實踐了“捆綁營銷”的傳播策略。一方面,“走轉改”節目借助知名欄目得以有效推廣,在聽眾中形成了一定的“收聽群體”;另一方面,在品牌欄目中嵌入“走轉改”的新聞報道又為原有欄目風格加入了“民生底色”,使得品牌節目的公信力、美譽度進一步增強,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推動、合力共生、實現雙贏。此外,“走轉改”節目的主動融入還體現在其針對性上,也就是說不同的“走轉改”體裁所融入的欄目類型吻合度較高,不會產生割裂和頓澀之感。
三、臺網融合,多維呈現,固化廣播新聞傳播的傳授效果
中央電臺“走轉改”系列報道除了注重通過調頻廣播進行有效傳播之外,還積極拓展話語空間,搭建共享平臺,運用網絡多媒體與受眾進行廣泛互動,延展了廣播受眾的傳受視閾,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臺網融合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傳播效能最大化。
以《傾聽新疆》采訪活動為例,中國之聲通過新浪官方微博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以“新疆行走日記”為主題,動態報道《傾聽新疆》采訪活動進展及幕后花絮,引發聽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從2012年5月11日至19日,累計播發微博近40條,聽眾評論近1000條,節目與聽眾在新媒體平臺上積極互動。此外,中國廣播網還設立《傾聽新疆》專欄,將節目外的聲音、圖片、視頻進行展示,刊發圖文稿件25篇、圖片110余幅、視頻2段、記者手記10篇,立體化的報道形式,豐富了報道內容,拉伸了報道內容的影響空間和范圍。為了突出網絡傳播的特色和優勢,中國廣播網還采用大圖式首圖設計版式,以高清圖形式生動再現此次走進新疆的采訪細節。專題要聞版塊的現場報道環節保證每天推出獨家稿件2~4條,圖片版塊“獨家鏡頭”每天保證更新2~3組,及時有力的內容將當天最精彩的瞬間呈現給網友,傳播沖擊力和有效性進一步增強。
除此以外,中國廣播網還在博客、論壇開設互動專區,例如將《傾聽貴州》中的重點、亮點稿件利用論壇、博客向網友推介,對優秀的貼文、博文進行重點推薦,并通過中廣網新浪官方微博進行推送,與網友展開深度互動,這些積極有效的傳播路徑都值得肯定。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
(本文編輯:寧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