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的增長呈爆發式,但同時問題也很突出,大量依靠拼價格、低成本擴張。如何在國際市場樹立品牌,增強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為此,記者采訪了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副總裁葉蔚,希望通過他的介紹能讓更多的車企了解差距,提升海外競爭力。
中國車競爭力不足
《進出口經理人》:目前中國車企在海外的售后服務體系和銷售渠道的情況如何,有哪些差距?
葉蔚:整體來講,中國車企和歐美企業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簡單來說,我認為是沒有零部件儲備庫,單純依賴當地經銷商的網絡,這容易出現服務不到位、售后體系不完整等問題。因為我國企業和當地經銷商是合作關系,品牌又沒有強大到能規管經銷商的程度,所以差距非常的明顯。
《進出口經理人》:您認為中國車企目前的海外競爭力情況怎樣,他們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海外戰略?
葉蔚:中國車企的海外競爭力還是比較弱的。雖然中國制造有很多優良的貨物,但是出口更多的是一些質量并不太好的消耗品。從競爭力來講,目前為止中國企業也只能用價格來拼殺,整體形象和能力還是比較弱的。
關于海外戰略的問題,我認為第一個就是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比如主打自己生產的車是耐用的或經濟的概念,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總體來說,沒有5~10年的積累,企業還是收不到成果。另一種就是建立一個比較好的當地經銷商,形成一套好的營銷規范。
海外車企的成功經驗
《進出口經理人》:其他國家的車企是如何塑造國際品牌提升海外競爭力的,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葉蔚:原來韓國的車企剛進入美國的時候,質量也挺堪憂的,也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那時候,他們就在當地推出了售后服務,比如10年保修的策略,其實這樣基本上是不掙錢的,但是就是靠這個做法,韓國車就開始在美國占有了一席之地。隨后韓國車的質量也慢慢地提升上去了。消費者其實還是挺健忘的,過了10來年就基本接受了韓國車企的新形象。雖然與歐美系車還有差距,但是口碑也還是不錯的。
《進出口經理人》:德國和日本的汽車企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葉蔚:我們看到的德國或者日本的企業要么是常年淘汰下來的幾家,要么是有深厚的官方背景。單純地拿來相比對中國企業并不太公平。
但是他們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他們的車有不錯的質量。畢竟汽車外表都是表面的,汽車質量好對于消費者來說才是重要的。
日系車雖然在質量上比不過德系車,但是他們對客戶需求的把握更到位一些。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經濟型的車,比如在中國市場,他們就抓住消費者希望內飾豪華的特點,在同價位里內裝最豪華氣派的一定是日系車。這點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最后我想對中國車企說,質量提不去,什么都是浮云。只有質量和技術是根本,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