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剛
美國A公司與中國廣西南寧B公司之間長期存在貿易往來,雙方一直通過電子郵件進行聯絡。B公司的電子郵箱被犯罪分子破解,其對兩公司之間的交易進度了如指掌。2011年10月,A公司在向B公司支付貨款8萬美元時,犯罪分子通過B公司郵箱向A公司發出詐騙郵件,指示A公司將貨款匯付到了上海某外資銀行賬戶中。
后兩公司發覺受騙,隨即報警,南寧警方及時將涉案銀行賬戶中的款項凍結,但由于證據不充分、犯罪嫌疑人下落不明,警方無法對本案定性,該筆款項一直被凍結在涉案賬戶中,既不能解凍亦無法匯回N公司。
兩公司委托友華所通過法律手段追回貨款。友華所律師奔赴南寧,向當地公安機關調取了立案證明和犯罪嫌疑人在銀行開戶的信息,但南寧公安機關表示他們無權指令上海銀行將款項匯回A公司。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顯示其戶籍地為陜西省寶雞市,友華所律師火速準備好相關訴訟材料,迅速趕往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犯罪嫌疑人提起不當得利訴訟。雖成功立案,但因被告下落不明,法律文書送達較為困難,本案存在久拖不決的可能性。
此時,眼看廣西警方對涉案賬戶的凍結即將期滿,涉案賬戶將自動解封,案款隨時可能被轉移。友華律所在寶雞法官的協助下查找到被告的家屬,做通了被告家屬的思想工作,在律師和法官的監督下將案款全額匯回美國A公司賬戶。
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總結
從作案主體上來,此類犯罪分子文化水平較高,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使用互聯網;熟悉國際貿易流程;通曉中文和英文。往往是多人作案、共同犯罪,共犯中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
犯罪分子使用個人身份開立銀行賬戶。開戶行可能為境外銀行(開戶人往往為外國自然人),也可能為境內銀行(開戶人往往為中國自然人)。即使在境內開戶,犯罪分子也往往會選擇外資銀行,因為外資銀行對儲戶個人信息和資產的保護更嚴格,不像內資銀行那樣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偵查、保全、執行等工作。
犯罪分子會瀏覽大量國內生產企業的官方網站,以及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進行推介的國內生產企業信息,特別會留意那些宣傳自己的產品以出口為主,具有眾多海外客戶的企業。下一步就是對這些企業在網站上登載的業務郵箱進行破解。
犯罪分子利用技術手段破解貿易雙方或一方的電子郵件賬戶密碼。破解進入郵件系統后,犯罪分子通常會“潛伏”一段時間,了解貿易背景信息,跟蹤雙方交易進度,待買方即將付款時再動手。
犯罪分子作案的具體方式為:向買方發送電子郵件,聲稱原先使用的公司銀行賬戶因技術故障等原因暫停使用,要求買方匯款至其事先開立的賬戶。至于開戶人的身份,犯罪分子會解釋稱此人在本公司擔任財務經理之類的職務。因犯罪分子對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已經跟蹤了一段時間,故其向買方發送詐騙郵件時對交易信息的引述非常準確,包括貨物名稱、數量、規格、價款、合同號、發票號、訂單號、提單號等皆與事實相符,買方見到這些信息往往會產生麻痹心理,按照騙子的指示匯款。
犯罪分子可能直接使用賣方的電子郵件賬戶向買方發出詐騙郵件,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會注冊一個與賣方的賬戶名極為類似的郵件賬戶向買方發出詐騙郵件,比如將賣方電子郵件賬戶名中的o改為0、將-改為_等。這是因為:如果犯罪分子直接使用賣方的電子郵件賬戶發送詐騙郵件,一方面詐騙郵件會保存在已發送郵件箱內,另一方面,如果買方心存疑慮,也將直接回信到賣方的郵箱進行詢問,這樣一來詐騙行為容易被買賣雙方識破。
事先防范勝于亡羊補牢
國內生產企業如需通過電子郵件與國外客戶聯絡,盡量要使用企業郵箱,不要貪圖便宜而使用免費的公共郵箱。免費的公共郵箱易安全性較差,易遭犯罪分子破解;另外,犯罪分子也可以很容易注冊一個極為類似的郵箱賬戶。收費的企業郵箱由專業的郵件服務提供商進行管理,安全性較高;而且企業郵箱僅限企業內部員工使用,每名員工分配一個賬戶,犯罪分子無法注冊相近似的郵箱。
國際貿易雙方盡量不要采用電匯的方式付款,最好選擇信用證付款方式。如果采用電匯,盡量將匯款次數安排多一些,單筆匯款數額可以降低一些。比如,可以約定合同簽訂后先匯20%預付款,樣品完成后支付20%,訂單生產完成買方來人驗貨后付30%,買方收到貨物后付30%。也就是說國內生產企業要盡可能在發貨前收回大部分貨款,避免遭受匯款詐騙后錢、貨兩空的局面。
買賣雙方要簽訂正式的貿易合同,不能僅在訂單上蓋個章,或簽發一份形式發票了事。貿易合同中要詳細約定雙方的收款賬戶,并約定如有收款賬戶發生變更,雙方應當用書面(傳真、紙制文件)形式共同確認,作為對貿易合同的變更。如付款方未按合同約定的方式付款,則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并應當依照合同約定繼續向收款方履行付款義務。如果買方在交貨后一定期限內未足額收到貨款,即有權解除合同、收回貨物。最好約定合同爭議管轄地在中國法院或中國的仲裁機構,適用中國法。
有的國內生產企業反映,他們已經把貨物或提單交付給了國外買家,國外買家隨后聲稱受到犯罪分子詐騙,將貨款錯匯至其他銀行賬戶,并拒絕向國內生產企業再次付款。誠然,在這種情況下買賣雙方都是受害者,雙方受到的損失最終應向侵權行為人(詐騙犯罪分子)主張。但是,并非每起案件都能夠找到犯罪分子并將案款追回;在魚龍混雜的國際貿易市場環境中,有時也確實不好分辨國外買家自稱受到詐騙、匯錯款項的情況是否屬實。我國以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認為違約責任屬于無過錯責任,無論國外買家基于什么理由(除非法定事由)、無論是否被第三人所侵害,都不能免除其支付合同對價的義務。但如果沒有正式的貿易合同對收款賬戶加以明確約定,國外買家可以辯稱自己系根據國內生產企業的電子郵件指示進行匯款,并不存在違約行為,國內生產企業有口難辯。
國際貿易活動中的付款方要提高警惕性,對于收款方發來的變更收款賬戶的郵件要反復核實。首先,仔細查看發件人的郵箱賬戶名與賣方的郵箱賬戶名是否完全一致;其次,不能僅憑一封電子郵件的指示就向陌生的銀行賬戶匯款,應當通過電話、傳真、信件等多種方式要求賣方對銀行賬戶變更進行確認。
企業要完善內部風險管理,對每一單交易、每一票貨物盡量由兩人以上負責跟蹤。業務經理應將往來郵件至少抄送給本公司的一位主管經理,不能僅由一名業務員與客戶單線聯系。
遭受詐騙后的應對措施
當務之急是要保住貨款,想方設法不讓犯罪分子將貨款提現或轉走。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求貿易雙方對上當受騙的情況及時發覺,及時向司法機關報案、并能促使受理案件的司法機關及時赴涉案賬戶的開戶行對案款進行凍結。在境內,國內生產企業可向自己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報案,并要求公安機關工作人員盡快采取措施將案款凍結。此時對案件的處理一定要迅速果斷,與犯罪分子賽跑,動作如果稍晚一天半日,甚至晚了幾個小時,案款可能就會被犯罪分子悉數轉移。若是犯罪分子開立的銀行賬戶在境外,特別是在某些島國開立的離岸賬戶,則保住案款的難度極大。
國際貿易雙方發覺被詐騙后,要盡快委托律師進行處理,由律師與銀行、公安機關進行交涉。實踐中,律師應首先嘗試與銀行進行協商,或請求公安機關指令銀行將案款匯回付款賬戶。但銀行現在往往不會根據公安機關的指示就對存款進行扣劃。這樣就要求律師代理委托人向法院針對犯罪分子提起不當得利訴訟,由法院通過民事判決書的形式判令被告將其賬戶中的案款返還付款人。
律師代為提起不當得利訴訟的過程,涉及許多復雜的法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的幾個關鍵點包括:
(1)在不當得利訴訟中,原告應為付款人(國外買家),被告應為實際收到貨款的銀行賬戶的開戶人。國內生產企業不能作為原告,嚴格來說收款方以及涉案銀行與本案不當得利之訴并無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所以也不應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既然原告是國外當事人,其主體資格、委托代理手續、證據需要公證和認證,所需時間和經濟成本較高;根據我們的經驗,外國委托人辦理公證、認證再將材料寄至國內,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2)關于不當得利案件的管轄地,我們認為不當得利本質上屬于一種侵權行為,在案件的管轄上可以參照侵權之訴的管轄規則,即被告住所地、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都有管轄權。有的法院認為不當得利返還糾紛既不屬于合同糾紛、亦不屬于侵權糾紛,僅被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轄權。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辦案律師應盡量嘗試在開戶行所在地、或國內生產企業住所地法院立案。這樣方便得到國內企業的配合,也便于受訴法院進行財產保全以及開展判決生效后的執行工作。
(3)關于財產保全的操作。不論是訴前財產保全,還是訴訟中的財產保全,法院一般會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此種案件的原告,也即財產保全的申請人是國外當事人,很可能在中國沒有任何財產,對于此種案件最要請求國內生產企業提供擔保。如果國內企業不愿配合,則需要尋找國內的擔保公司提供擔保服務。實踐中不是每一家擔保公司都有訴訟保全擔保服務的項目,也不是每一家法院都接受擔保公司的擔保。即使接受擔保公司擔保函的法院,對擔保公司的資質和注冊資本、資金狀況也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一般需要出具擔保函的公司提供三證、開戶行的資信證明、最近幾個月的資產負債表等材料。擔保公司一般按照擔保金額的1%-2%收取服務費,但會設定最低收費金額。
(4)立案后,通常無法找到犯罪分子,則可能需要使用公告方式向其送達法律文書,這時要注意案件審理期限很可能超出司法機關對案款的凍結期限,要盡量說服法院對依法采取靈活的送達方式,爭取特案特辦、快審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