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令榮
摘要: 作者闡述了職業院校后進生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理念,提出要用愛心、耐心和誠心對待后進生,并對后進生的教育及轉化方法和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看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后進生愛心關愛班級管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相信每個做過班主任的老師都有和他相似的觀點。教育的這種反差效應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對于一個班主任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的可以理解為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我們熱愛學生,忘我工作,并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我們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教育,同時不斷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班主任只要付出愛,付出真心、理解和關懷,就一定會有所收獲。這就是我,一個技校班主任的體會。在技師學院工作的十幾年,我一直擔任班主任,技師學院的學生普遍存在素質不高,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很多人家庭經濟不好或者家庭特殊。但是同時他們也有好的一面,很多學生講義氣,做事情認真,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強,有些學生組織能力很高。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成員——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更不能因為學生經常犯錯誤而經常批評他們,導致一部分學生徹底喪失了上進心,失去了轉化他們的最好機會。
我所帶的班級學生大多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在原來的學校由于升學壓力導致原來的班主任對他們采取了忽視甚至漠視的態度,這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自暴自棄地放棄了學習的機會。但是由于自我意識和反抗心理較強他們往往對班主任有一種本能的逆反心理,但他們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如果他們的行為得到肯定或理解,他們就會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技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此時生理發育已基本成熟,心理發育相對落后于生理發育且呈現出不平衡性、動蕩性、閉鎖性。技校生活學習和中學有很大的區別,這時如果對一些后進生不加以培養轉化,就會對他們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如何培養和轉化后進生呢?
一、以愛心撫慰他們的心靈
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終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后進生。而且我在班級里從不提后進生這個字眼,因為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多看到他們的長處,忽略他們的短處,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班主任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會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而在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和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就會對老師失望,從而對班級失望,容易脫離集體。在班級里,我處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讓后進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如果班主任不關心他們,一心想著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那么,班主任的偏愛會強化一部分同學的自負心理,班主任的冷淡會強化后進生的自卑心理,導致師生產生隔膜,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難度則加強。
二、以誠心贏得他們的信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告誡過青年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合格的分數,即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是有能力學好的,相信學生的缺點是可以改正的。教師的這種信任一旦傳遞給學生,就會使他們感到自己與別的學生一樣具有才能,對自己的缺點有改正的勇氣。與優等生相比,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對外界很敏感,外表又有一層堅硬的保護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班主任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見,以誠對待,切忌動不動當眾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轉化工作的難度。教師的誠心還應表現在對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掘和肯定上。為了更好地促進后進生的轉變,我嘗試讓后進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項活動過程中改變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實踐證明,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不失為轉化后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能使后進生感受到自己還是有價值的,班主任的信任會促進他們產生一種知恩圖報的想法,從而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
三、以耐心期待他們轉化
后進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經常反復犯錯,所以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簡單地認為通過一次談心或一次行動他們就能徹底改好。遇到后進生不良行為出現反復時,班主任一定要耐心地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要及時發現、及時抓住、及時誘導,做到防微杜漸。當然,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極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為后進心的轉化積極創造條件。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才也。”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比如學習成績差的,他在體育方面很優秀,或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千萬不要吝惜表揚,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的進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取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
曾聽年長的教師說過,畢業后的學生在對待老師的態度上往往是當時成績差的,表現不好的更有禮貌,畢業后仍會回母校探望老師。而優秀生在路上遇見甚至會視而不見。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前者在學生時代屬于“與眾不同”者,在對他們的教育問題上,教師以愛心、耐心、誠心相等,以濃濃的師愛激勵他們成長,老師的這份愛心永遠藏于他們心中,他們感謝教師對他們的關心、教育。而優秀生則覺得成功是自己的努力,常常會否定了老師的教育。教師們若對后進生多一份愛和關心,少一份斥責和輕視,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
教師要對學生尊重、理解、信任,與他們多進行感情交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與學生的交往中,班主任更要用自己的愛去營造愛的氛圍,在愛的氛圍中教書育人。在愛心、耐心、誠心的前提下對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說服教育,才能感化學生,轉化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