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莉
一、數學教學語言要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
數學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嚴謹性,每個概念都有確切的含義,每個定理都有確定的條件. 教師在講述這些內容時,要準確地闡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定理的條件和結論,法則的內容和適用范圍. 例如“形如ax = b(a,b為已知數且a ≠ 0)的方程叫最簡方程”的定義,要準確地闡明為什么a ≠ 0,而且在每次敘述出“最簡方程”概念時都不能遺漏a ≠ 0這個重要條件,同時讓學生思考b = 0時有沒有意義,以防止出現把“形如ax = b的方程叫最簡方程”或ax = 0的方程無解的錯誤,進而讓學生懂得理解數學語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數學教師對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不應使學生發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自己有個透徹的了解,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授課,不能用生造的土話和方言來表達概念、法則、性質等.
二、數學教學語言要具有精煉性和簡潔性
所謂語言的精煉、簡潔就是在課堂教學上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 它不是單純地削減語言的數量,而是提高語言的質量,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分化難點并充分使用數學術語、式子、符號來表達有關的內容.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語言要干凈利索,重要語句不冗長、要抓住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最短的時間傳遞最大量的信息. 講課語言繁瑣重復、面面俱到,這樣會使學生思維疲勞,注意力分散,產生厭煩情緒,效果反而不好. 當然,語言的精煉,簡潔必須服從于教學規律,必須確保科學性和準確性,教師要在此基礎上放心大膽地讓學生思考、討論、猜想、總結. 教師的語言只起到撥云見日、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數學教學語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要通俗明白,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喜聞樂見,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怎樣才能實現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數學內容可以憑借生動具體的材料作原型,因此教師要把握教學內容講得生動、通俗,使學生能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其次,要精心錘煉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數學教學偶爾出現幾句詩情畫意的語言,效果更是不同凡響. 教師的語言也不可片面地追求生動通俗,避免低級、粗野,應當文明、規范、高雅,蘊涵著豐富的知識乳汁.
四、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比喻恰當
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言語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長,數學教師的語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學生心情舒暢地學習與惶恐畏懼地學習,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師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語言去創造有利于師生情感溝通的課堂氣氛,改正學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條件,忽略隱含條件而引發出錯誤的證題思路,這樣既讓學生認識到認真分析已知條件的重要性,又告訴了學生“重理輕文”的思想要不得.
二是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課堂違紀的同學心悅誠服. 教師在課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時,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理智,動輒對學生發火訓斥,其弊端是眾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語言來處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樣.
三是幽默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量,課堂教學的幽默,應和深刻的見解、新鮮的知識結伴而行,教給學生理智,學生會產生會心的微笑,獲得美感享受. 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講課變得風趣、詼諧,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接受、記憶新知識. 如有理數計算,學生不注意先確定符號,教師可幽默地說:有理數的運算,先問一問你的得數有沒有姓?若有它姓“正”還姓“負”?
語言的幽默要有深刻的智慧,要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悟到豐富的知識,不能為幽默而幽默,否則,一味地調笑取樂,就有粗俗、輕薄、油嘴滑舌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運用幽默語言時,應該注意將幽默與無聊的插科打諢和耍貧嘴區別開來,不能人為地穿插一些與教學無關的笑料,不可濫用幽默諷刺挖苦學生,因為不管幽默批評多么高明,都難免不帶有諷刺意味,如果有意或無意地貶損了學生人格,挫傷了學生的自尊,那就會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了.
五、 無聲語言要使用得當,恰到好處
數學中的無聲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等,這些無聲語言可輔助有聲語言實現教學目的.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運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個好教師,一名教師只有在他學會在面部、姿勢和聲音各方面作出不同的表情時,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教學語言雖然可以傳遞各種數學信息,但若沒有手勢,課堂教學就像運轉的機械一樣冷漠死板. 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強化要傳授的數學知識,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畢竟與舞臺不同,應強調自然和真實,無須刻意追求某種形式,不過應該遵循下面的原則:(1)不要過多地重復一個手勢,以免學生感到乏味.(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筆直地扶在教臺上裝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撓腮,轉移學生的視線.(3)不要把手勢結束得太快,以免學生感覺突然.(4)要保持手勢自然、適度,達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動作,不要太夸張、太過火.
事實上,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遠非上述五點所包羅,語言藝術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數學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