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Cici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最近她迷上了一個“抓風箏”的手機APP。陽光燦爛,藍天白云下一只只五彩的風箏隨風起舞,隨著“咻”的一聲,一只風箏飄過,“Cici 剛抓住了一個Dining風箏,現在Cici的朋友都能享有啦!”的字樣隨即出現在手機屏幕上。
其實,每一只風箏代表了一個商戶優惠,用戶只要抓住虛擬風箏就能享受到商家相應的折扣,同時還可以把這份實惠與自己的好友分享。Cici把MSN的一些朋友發動起來,形成了一個風箏分享小組,發現了好吃好玩的馬上就能在小組內廣而告之,上周末的幾個同學聚會竟然也是在這個APP上敲定的。
這個名為Breeze Living的手機APP可不是什么打折網站的產品,而是出自一家看似遙遠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之手。
Breeze Living不同于銀行傳統意義上的手機銀行APP,而是渣打銀行借助于智能手機,將LBS(定位服務)、AR(現實增強)、商鋪優惠、移動社交等技術和功能集于一身,打造的一個凸顯移動社交功能的生活類APP。
2010年4月,渣打集團在零售銀行總部所在地新加坡進行試點,推出了英語界面的移動銀行客戶端Breeze,提供基礎的金融服務。渣打的調查顯示,2010年新加坡iPhone用戶不到新加坡人口的10%,使用客戶端的人卻占到了網銀用戶的30%。2011年4月和12月相繼上線了中文版的Breeze Living和Breeze。目前在中國使用Breeze的用戶占到渣打網銀用戶的10%。
渣打并沒有對Breeze Living進行業績考核,更多的是將其視為一個增強客戶粘度的工具,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是渣打自己打造的一條客戶導入渠道。Breeze Living也是一個市場調研的手段,用以了解已有客戶和潛在客戶在移動平臺上的行為習慣,為銀行提供了數據挖掘和系統化分析的新途徑。渣打除了想總結出一些通用的功能放到銀行客戶端,還希望發現客戶偏好的商家優惠券,可以有選擇地圈定商業合作對象,增強客戶粘性。
天氣好的時候,上海科技館門前的廣場上會有人在放風箏,有段時間經常有幾個年輕人跑來看別人放風箏,觀察風箏在空中飛舞的樣子。有時候白天來,有時候則是晚上,別人只道是風箏愛好者,卻不曾想,這幾個年輕人是渣打電子銀行中高端開發團隊,他們把觀察到的場景移植到了APP的UI設計上,于是就有了Breeze Living的風箏游戲,連界面的背景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出白晝、黃昏和夜晚的視覺效果。
Breeze是中文“輕柔、微風”的意思,在2010年孕育APP的時候,渣打電子銀行的集團總裁Aman Narain有一天在新加坡散步遛狗,突然一陣微風拂來,感覺甚是清爽愜意。“他覺得我們的APP就要做成讓用戶看著舒服、用著順手的模樣,就像微風拂面的感覺,于是這縷微風就吹向世界了。”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電子銀行業務總監莊欣偉回憶說。
據渣打銷售渠道集團主管 Raheel Ahmed介紹,Breeze應用程序的開發最開始并不是從高層管理委員會的需求出發,而是來自于一些最年輕員工的期望,他們希望通過創建直觀、易懂的智能手機界面,簡化銀行服務。新加坡版的開發當地一家小規模創新技術公司負責,并獲得了來自多個國家的包括渣打員工在內的眾多創新者的參與。
渣打電子銀行對目標客戶的描述是“進富一族”——年齡在25歲至40歲之間,月收入1萬至4萬元,大部分人有房有車,除傳統的存款、貸款,對金融理財有相當的需求。同時這群人又是智能手機的忠實用戶,喜歡將自己的IM、SNS等社交都放在移動互聯網上。
渣打進行的調研發現,用戶比較喜歡簡單,想在碎片的時間內簡單直接完成交易。面對滿桌的美味大餐,大部分的用戶吃的還是自己喜歡的那幾樣?;诖?,莊欣偉覺得,在APP的功能設置上可按“大道至簡”概念操作,越是簡單有效,越是長久,也越容易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地普及。
簡單自然的確吸引了很多像Cici這樣的客戶,不過Cici還是覺得要是能把連個客戶端的功能集合在一個上就更方便了,不用讓APP在手機占兩個座位了。
渣打APP在中國推出后,也入鄉隨俗地起了個中文名——“逸”生活(Breeze Living)和“逸”賬戶移動銀行(Breeze)?!耙荨比“惨?,舒適的意思,另外是中文發音跟E(電子英文的首個字母)一樣。“逸賬戶”是一個基于借記卡、手機銀、ATM、支付寶等一整套的支付手段上形成一個解決方案。
有了完整的交易體系,就可以形成一個電子銀行生態系統。按莊欣偉的暢想:“我們不是一股腦地給這些用戶很多應用,而是根據客戶的真實需求來設定,開始先提供基礎的應用,但是基礎的功能必須是最全的,能滿足用戶90%-95%的日常使用。把電子銀行的生態系統建立起來,根據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生態系統也會不斷變化、生長、適應。”
夢想總是看上去很美,電子銀行生態系統的一步到位也沒那么簡單——文化差異便是不得不提及的“痛”。最初渣打新加坡的APP只有英語版本,外包公司也說英語,交流和開發的速度就比較快。菜單的設計上也摒棄了傳統業務的死板說法,開始進一步地嘗試一些口語化設置,比如See your money(查詢)、move your money(轉賬)等,讓用戶感覺不是在跟機器而是在跟人交流。然而中文和英文的語言區別很大,如果直接把 move your money翻譯成“動你的錢”就少了一份趣味。另一個差異化出現在電子支票上,中國以外的在手機端已經具備開支票、電子郵寄的功能,但在中國這項還是空白?!安贿^我們正在開發適合中國環境的電子支票,希望很快能推出。”莊欣偉信心滿滿地說。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在莊欣偉看來,移動互聯網目前還是萌芽階段,飛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也還沒有到爆發期,隨著3G網速等基礎設施的提升,未來幾年中國會進入爆發期,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手機實現。渣打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繼續推出更多此類APP及金融服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