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來就非常熱鬧的手機江湖因為周鴻祎的加入而更加熱鬧。還沒有看到奇虎360的手機之前,市場就已經喧囂的不行了。周鴻祎直接將矛頭對準了最近幾年搶盡風頭的小米手機及其創始人雷軍,兩個人或者說兩派陣營的口水仗不可開交,“機霸”與“網霸”市場話語權的爭奪讓多少人為之瞠目結舌:互聯網圈子里的人,就是這么玩手機的!
大家習慣上會將如今手機江湖里的種種勢力按照傳統手機企業陣營和互聯網公司陣營來劃分,通常的感覺是傳統手機企業有著強大的供應鏈控制力,而互聯網陣營的人則強于事先張揚的市場炒作。兩個陣營的人互相看著都不那么順眼,這邊廂的人覺得那邊廂的人概念先行天馬行空很不靠譜,那邊廂的人覺得這邊廂的人雖低調務實但目光短淺。
撇開這種門戶之見,讓我們看看真正的用戶在做什么。自打智能手機走向大眾,通話這個手機上最主流的應用,竟然慢慢邊緣化,手機拍個照片、刷個微博、看個視頻甚至花點小錢,漸漸地手機成了大眾日常生活中不離左右的最重要的一個屏,其他的PC、電視等等逐漸邊緣化。
有人說,本世紀最稀缺的經濟資源是注意力。當大眾的注意力如此迅速且集中地轉向手機的時候,以爭奪注意力為己任的互聯網公司自然要“逐水草而居”了。相對于曾經的PC市場,手機市場的容量和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語,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手機上的功能和應用更為看重,而這些確實是互聯網公司比手機制造業企業更有優勢的地方。
無論是雷軍還是周鴻祎,雖然各自切入手機市場的角度和手法不同,但是戰略著眼點卻大體相同:占領未來人們的注意力高地。至于說在傳統互聯網領域積累下來的優勢是否會在手機這個平臺上延續,目前似乎很難定論,手機產業仍然在快速演進,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強。也有人說,未來是手機和各種移動設備的天下,在這樣的交互界面中,曾經在PC時代最重要的網站也許會變得無足輕重,社交化和移動化才是最重要的功能。
本期雜志的封面文章《占領APP》,我們集中采訪了一大批相對傳統的企業,諸如連鎖飯店、銀行、航空公司甚至劇院等等,這些企業和組織通過手機上的APP,開始直接與自己的客戶和最終消費者互動。事實上對于大部分傳統企業,互聯網時代一個最重大的改變似乎就是他們有了自己的網站,但更多的時候,這個網站僅僅實現了企業的對外推廣職能的一小部分,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點綴。但是在APP時代,天然的互動基因、實時的信息傳遞,企業可以更為個性化地了解消費者也可以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
另一篇值得推薦的文章是《自媒體資產和社會化組織》。羅永浩怒砸西門子冰箱,王小山單挑蒙牛乳業,在如今的社會化媒體時代,因為轉發、圍觀、表達情緒和影響他人的成本如此低廉,因為我們處于一個相互鏈接的狀態,作為個體的消費者可以迅速地積聚注意力資產,形成影響力中心,這讓那些自以為可以控制媒體和輿論的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反應的速度和信息透明度或許會成為未來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最重要原則。
由此看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僅是周鴻祎和雷軍,不僅僅是谷歌和Facebook,所有的企業和消費者,大家都應該來“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