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慧
23年來,他一直扎根鄉村學校,嘔心瀝血教育山里娃,先后榮獲多種榮譽。2011年9月,他又獲得了“八桂優秀鄉村教師”稱號。他就是來賓市忻城縣大塘初中英語老師蒙繼承。
初生牛犢不怕虎
算起來,今年是蒙繼承走上三尺講臺的第23個年頭,但是追溯起他的教師夢,還得從蒙繼承念初中時說起。那時他給自己樹立了當一名人民教師的理想,為了這個理想,他在學習上認真刻苦,初中三年成績優秀,畢業填報志愿時,他做了一件讓班主任震驚的“壯舉”——志愿表上連續填報了三所師范學校。對教師這份職業如此“癡迷”的蒙繼承最終如愿以償地被桂林民族師范學校錄取,他離夢想又近了一步。1989年,蒙繼承畢業后被分配到來賓市忻城縣大塘鎮敬流小學任教。敬流小學校長看著蒙繼承出生牛犢不怕虎的樣子,便安排他教三年級語文課并擔任班主任。此外,蒙繼承憑還借著在城市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扎實基礎,承擔下了三至五年級共六個班的音樂課。
當時的敬流小學教學條件十分艱苦,教室是泥瓦房,學生用的桌椅都是簡單釘制而成的。雨天,教室里回響著瓦片上的雨滴聲,活潑的學生們挪動課桌椅時發出的吱呀聲,譜成了蒙繼承上課的伴奏曲。當時的蒙繼承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條件的艱難,他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蒙繼承的滿懷激情,把他的學生們都感染了。
1999年9月,蒙繼承調入忻城縣歐洞鄉初級中學擔任該校的英語教師。不是英語專業出身的蒙繼承感覺壓力很大,但當時全縣英語教師緊缺的情況不允許蒙繼承退縮。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蒙繼承領下了這個任務,成為了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英語聽說能力薄弱,他就自己買英語磁帶回來反復聽;沒有理論基礎,他就買大量的教學理論書籍仔細琢磨;沒有英語教學經驗,他就上網觀摩優秀英語課的教學實錄。只要有機會,他就申請參加各種進修、培訓,回來后他還不忘總結經驗,撰寫心得體會。在汲取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同時,他還結合了農村孩子的特點,想方設法激發農村的孩子學英語的熱情。
就這樣,非英語專業出身的蒙繼承把英語教好了,在教學條件及生源不理想的歐洞初中,他所任教的兩屆畢業班中,韋汝寧、覃梁寧等人的英語中考成績均超過了110分。
留守鄉村
無論教學條件多么艱苦,蒙繼承都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2000年春季學期,學校有好幾臺教學用錄音機相繼老壞,且無法再修,但當時學校資金緊張,一時無法安排購買新的錄音機。為了不影響到全校英語老師的英語教學,蒙繼承自費購買了錄音機和小黑板等教學用具給英語組的教師們使用,解決了全校英語教師的燃眉之急。2009年春季學期,縣新華書店因為疏忽漏訂了歐洞初中的英語教學磁帶,這個疏忽給全校的英語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作為英語組的一員,蒙繼承在開學后的第一個周末便風塵仆仆地趕到七十多公里外的合山市,為學校購買回了教學磁帶,英語教師領讀難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也許是癡愛農村教壇,面對人生中的幾次抉擇,他還是選擇留守在農村。2009年春節,蒙繼承在廣州辦工廠的五弟曾經動員他離開學校,讓他去廠里當經理,收入肯定要比農村教師好許多。可蒙繼承舍不得三尺的講臺,舍不得這群農村的孩子。面對家人的勸說,蒙繼承說:“人應該有理想,并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那才不枉一生。”
2011年,忻城縣整合教育資源,撤點并校,歐洞初中合并到縣民族中學,作為歐洞初中的優秀教師,蒙繼承有機會調進縣民族中學,但是他擺擺手推掉了。拒絕了去縣城的好機會,蒙繼承來到了大塘鎮初級中學。大塘初中沒有教師周轉房,蒙繼承就和一位教師同共住在一間學生宿舍里。有人笑他傻,縣直屬中學那么好的教學條件和待遇都不要,別人還千方百計想要調進縣城呢!蒙繼承的妻子甚至還打趣他說:“這是到了嘴邊的肥肉都不吃,真不知道他要什么!”蒙繼承不管別人的議論,一心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當時他接手的班級是全校紀律最差的班級,可不出一個月,這個班的班風神奇地好轉了,一年后,這個班的學習成績就迎頭趕上了。
用愛感化學生
“無論那個班的紀律有多差,學生有多調皮,只要經過蒙老師的教育,最后大家都會被他征服。”大塘初中校長韋世明這樣評價蒙繼承。
在13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蒙繼承對“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最有一套。小鐘(化名)是大塘初中八年級的學生,去年由于調皮搗蛋休學一年,今年9月開學時,小鐘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學校報名,可沒有哪個教師愿意把他收入自己的班級。蒙繼承知道這一情況后,找到了校長,表明愿意讓小鐘來他的班級。一開始小鐘還是我行我素,私自外出、夜不歸宿更是家常便飯。蒙繼承常常為了找他整晚整晚地不睡覺,跑遍小鐘可能去的地方,把他找了回來。蒙繼承聯系了小鐘的家長來學校配合他一起教育小鐘。可小鐘的父親脾氣暴躁,到學校一見小鐘,就想動手,在蒙繼承的勸說下,小鐘的父親最終沒有對兒子下手。蒙繼承看出了小鐘害怕父親的心思,想到了結合家長一起做思想工作的點子,決定聯合小鐘的父親耐心教育小鐘。經過感化教育和家校配合,一周后,小鐘度過了“適應期”,不再出現違紀現象。
“我被蒙老師征服了。”小鐘感激地說,因為蒙老師把他當做親人,讓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
面對來自校長、學生的稱贊,蒙繼承卻說:“我沒有做過什么大事,我只是做了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工作。”在蒙繼承的心里,當一名教師,不僅要會教書,更重要的是還要會育人。在蒙繼承看來,班主任工作更像是一門藝術,因為要想得到學生的信賴,就必須先相信學生;想要走進他們的心靈,就必須學會如何打開他們的心前的那把鎖;想要得到學生的愛,就必須學會如何愛護學生……
蒙繼承發自內心地把愛給予了學生,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被愛,也引導了他們學會去愛別人。因此,不管是學習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蒙繼承對他們的愛都是同等的。甚至可以說,對成績差的“學困生”,蒙繼承傾注了更多的愛。他說,十根手指有長短,對于那些天資不夠聰穎的孩子,多給他們一點愛,讓他們健康成長,不更應該這樣做嗎?
23年來,蒙繼承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但他不驕不躁,依舊懷揣理想,一如既往地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