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暨玲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過:人,詩意的安居。但是,為了應付各級各類考試,我們的課堂與師生的心靈不得不被一些毫無詩意的東西充斥著。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我認為營造語文教學的詩意化氛圍是一件美麗的事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詩情——重視每一節(jié)課課前的情境設計
課堂是我們傳播詩情畫意的主要陣地。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含苞欲放的花,我們不能生硬地在孩子們面前掰開這些花苞,而必須用詩樣的語言去催發(fā)這些花苞,讓它們詩意地盛開在孩子們的心田。
在教《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時,我這樣導入:“讓我們把厚重的歷史翻開,讓時光倒流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用崇敬的目光去尋找。誰,堪稱我們心目中的男子漢,為什么?”在教學《奇思妙想》時,我這樣導入:“浩瀚的蒼穹曾經(jīng)引起我們祖先多少聯(lián)想!無窮的宇宙曾經(jīng)帶給睿智的先人多少遐想!今天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走進奇妙的世界。”
二、詩意——注意教師語言表達的文雅與優(yōu)美
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語文教師的語言不但要規(guī)范、嚴謹,更要文雅、優(yōu)美。上課的時候,我總是斟酌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以求不愧對學生認真的聆聽。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曾經(jīng)說過,人是一根蘆葦,但是,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時告訴他們:“要學會訴說,學會傾聽。訴說使我們的心靈彼此接近,傾聽則讓我們懂得彼此尊重。”無論學習哪一篇課文,無論進行哪一種訓練,我都要求自己的語言簡潔、流暢、文雅,力求給學生美的熏陶與感染,并要求學生的語言也要美起來。
三、詩心——點亮學生智慧的雙眼,喚醒學生善感的心靈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我教學生調(diào)動一切感覺器官去詩意地欣賞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人們的一俯首、一回眸、一顧盼、一蹙眉,都可以成為我和學生關注的對象。作文課上,我精心挑選一只精致的青花瓷水杯,調(diào)配一杯釅釅的玫瑰花茶,讓學生通過目視、手觸、鼻嗅、口嘗,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展開想象,寫出一篇關于花茶的作文。
執(zhí)教《天上的街市》時,是一節(jié)公開課,教室里擠滿了聽課的老師。當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到仿寫“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shù)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時,一個學生說:“花園里的花兒開了,好像一張張同學的笑臉;校園里的我們笑了,好像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我靈機一動,評價說:“多美麗的句子啊!那就讓我們綻開花兒般可愛的笑臉吧!”孩子們一下子輕松了,聽課的老師們?yōu)榇速澆唤^口。
四、詩韻——加強古典詩詞的誦讀和現(xiàn)代新詩的欣賞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傳統(tǒng)中一種有益于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可以培養(yǎng)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為此,我要求學生每周誦讀、熟記并默寫三首古詩。在每周的誦讀課上,我們利用多媒體一起欣賞《唐詩三百首》的時候,學生總能和著電視解說背誦自己爛熟于心的詩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我還指導學生吟誦《春江花月夜》《將進酒》等長詩,學生深深地陶醉于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之中,我們就這樣在詩的國度里優(yōu)游。
有時,我們走進圖書館,探索現(xiàn)代新詩的發(fā)展歷史,尋找新詩沿襲舊詩又革新舊詩的步履行蹤。我們一起讀徐志摩的詩作,一起沉浸在《再別康橋》夢一般的意境中:“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五、詩語——詩化仿寫、補寫等語言能力訓練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重視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解開種種束縛。因此,我常常對學生進行優(yōu)美句段的仿寫、補寫等語言能力訓練。學習《三峽之秋》時,我要學生以“我的家鄉(xiāng)已經(jīng)是秋天了。家鄉(xiāng)的秋天是從……開始的……”為開頭,仿寫文中的第一段,用具體的景物描寫再現(xiàn)時令遷移變化的特點。有一個平時不善于表達的學生說出了這樣優(yōu)美的文段:“家鄉(xiāng)的秋天里,蘆葦都成熟了,一枝一枝隨風輕搖,就像一只一只優(yōu)雅的灰鼠,還輕輕地、低低地哼唱著動聽的樂曲。”話音剛落,教室里就響起了一片掌聲。
更多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關注詩歌。如“讓我怎樣感謝你,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我請學生盡情想象,無限制地仿寫。學生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力令人大吃一驚:“我原想獲得一絲安慰,你卻給了我永恒的幸福。”“我原想驅走夜晚的黑暗,你卻給了我一個希望的黎明。”可見,美的東西人人都樂于創(chuàng)造。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語文應該是詩意的學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因能夠領略這美麗的詩意并傳播它而倍感快樂。為此,我們要永不停息地閱讀,讓我們的心靈充滿詩意,充滿靈性。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