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玉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作為課改的突破口,正逐漸被廣大教師和學生關注并認可。我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廣闊的平臺,力圖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在實踐中,我發現這樣做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一、便于優化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有效突破教學的難點是一門課程的關鍵所在,如何攻克難點,是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利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形、聲的形象化處理,幫助學生真正從形象過渡到抽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教學內容,真正掌握學習的難點,合理構建知識結構。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教師應有效指導學生量角、畫角,并且比較角的大小。雖然教師的量角器比較大,但是在教學中,學生仍不能看清度數,假如教師到每個學生面前去一一展示,則會使課堂效率降低。此時,我們便運用多媒體展示量角器的各個組成部分,幫助學生認識量角器。這樣教學,學生對于量角、畫角等知識掌握起來就比較快,可以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二、教學思路清晰,內容更加直觀
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引導他們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激活思維、開發智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中,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為學生提供一個做“實驗”的機會,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并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教學中可以應用“幾何畫板”動態表現幾何關系等,讓學生方便地做出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之后讓學生平移畫板,將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種動態的過程能夠給學生創造出一種活動的空間,之后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索、發現、交流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與以前學過的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大膽地去推測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
三、信息功能強大,滿足學習需求
在小學數學的研究學習之初,應該最大限度挖掘學生原有的數學潛力。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富有挑戰性的,而內容的呈現需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從而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多媒體及其網絡技術能夠實現對小學數學教學更好的管理,它們管理的不僅僅是文字,還包含了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這些表現形式能夠增大課堂信息的容量,有效提高教師控制課堂的能力。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學習形式,加速學生的理解過程,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存儲功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將一些圖形轉化、題目分析或者解答過程等提前存儲到電腦里,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播放;可以利用電腦快速處理的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快速作圖;通過教學軟件,能夠在適當的時機對教學信息進行控制,將某段文字、圖形重現;可以將圖形進行局部放大,拓寬師生的交流渠道。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新課程倡導的主要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索學習。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揭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使學生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夠在計算機上自主找到各種關于年、月、日的知識,經過分析、比較,對于年、月、日的知識有了充分的認識,也就輕松掌握學習的重點。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完善,化枯燥為有趣,使抽象變為具體。將信息技術與數學問題融入到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操作、體驗、反思等過程,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還感受到學習知識帶給他們的快樂。所以,我們應該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之整合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使數學教學手段更加完善。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