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摘要: 在數學教學中,面對學生的錯題,教師應進行換位思考,不斥責、挖苦學生,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實現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數學教學錯題巧用有效利用
在數學課堂上,每天都有學生在出錯。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錯題是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的。我們應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題進行換位思考,不斥責、挖苦學生,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實現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巧用錯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數學情感與態度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克服困難和探索創新的力量源泉。
學生學習中產生的錯誤來自學生,貼近學生,教學時又回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錯題”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學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學習,擁有快樂、寬松、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認知和創造具有極佳的激勵作用。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
我在教課堂上提倡幾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
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題,教師應換位思考,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想想,想想學生此時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學生在反思中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使學生在正確的引導及鼓勵下,敢于正視錯誤,增強戰勝困難、學好數學的信心。
2.有效利用錯題
2.1在課前預設錯誤。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將一些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對錯題的辨析和討論,引導學生將“錯點”變為“亮點”,提高學習效率,成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口。
在準備教學《認識整時》這一課時,我就預想到在認識鐘表時,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地說出大約幾時,這是這一課教學的難點,錯誤原因在于學生對于時間不熟,尤其是對于表針是怎么走的不是很熟悉。所以我思考后覺得動手操作是解決的最好辦法,多讓學生動手撥表盤,了解表針是怎么走的。此外,讓學生學會觀察時針最接近哪個數字,就大約是幾時。在后來的教學中,的確有部分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但是通過自己動手,結合我的講解,學生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2.2誘導錯誤,引發深思。教師善于恰當設置一些“陷阱”,甚至誘導學生“犯錯”,使其“上當”,當他們落入“陷阱”而還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指出他們的錯誤,并通過正誤辨析,讓他們從錯誤中猛醒過來,記取教訓,往往能取得“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伴隨著明顯的正誤對照,自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3讓學生自查自糾,解決錯題。把批改過的作業本或練習題下發后,首先布置學生對著答案鉆研自己做錯的題。要求他們通過再次鉆研,能夠查找出自己做錯的原因,是審不清題意,是粗心大意,還是定義、定理、概念不清?教育他們爭取在自查中獨立糾正自己錯誤的思維和步驟。當然,這一步也缺不了老師的指導。我在教室里不斷巡視,一邊鼓勵學生大膽鉆研,一邊個別啟發點撥。在自查中,學生表現得很積極,我看到他們一會兒翻書,一會兒驗算,一會兒苦苦思索,一會兒在糾錯本上記錄。實踐證明,在老師的鼓勵和個別指導下,絕大多數的錯題學生能夠獨立解決。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而且讓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同時,還有利于克服其在平日里學習做題中粗心大意、斷章取義、審題不清等不良習慣。應該說,這是體現學為主體、解決錯題的最基礎一步。
2.4加強錯題研究。很多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學生現在出現的錯誤總會在后面不斷重復,得不到及時的克服。從教師教的角度來分析,很大的原因是老師缺乏對學生在該知識點上有可能會產生的各種思維誤區的預見性,不能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另外錯誤出現后,老師們也缺乏對學生的錯題的搜集與分析,從而不能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輔導。如此不斷地堆積知識盲點,學生后續的學習自然受到阻礙。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覺得進行錯題收集與診斷非常有意義,并把它作為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從每一次作業中發現問題,整理問題,改進問題。
2.5讓學生建立錯題本。錯題本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分析、梳理,抓住問題的關鍵,條理化、系統化地解決問題;而且能幫助學生解決零散、疏漏等問題。它也能幫助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從中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
2.5.1錯題本作為經典資料。一個錯誤就是一個盲點,如果對待錯誤的態度不積極,或者缺乏理想的解決辦法,錯誤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而且會重復發生。“錯題本”是自身錯誤的系統總匯,當把錯誤匯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地看出其中的規律。這個規律可以幫助學生找出錯點,分析錯因,做出對策,總結出預防錯誤的要點,從而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舉一反三,從錯題中得到提高。同時它又是一份寶貴的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以錯題管理為依托,精選適用自己的資料,精選自己有必要多做的練習。在平時指導學生訂正分析時,將錯誤類型相同的歸集在一起,找出共因,采取相應的糾錯補救方法。
2.5.2錯題本要經常閱讀。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在分析錯誤原因時,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科書,對基本概念咬文嚼字,對數學公式弄清來龍去脈。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的遺忘曲線指出,任何材料,熟記過后遺忘很快就開始了,而且呈現先快后慢的趨勢。因此我們要控制好信息強化的周期,使需要保持住的信息真正保持住,在錯題本建立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要求學生對新糾正的錯誤在第1天、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0天重新閱讀,一個單元或一個階段,系統閱覽“錯題本”,這樣慢慢地隔周、隔月翻看,有利于記憶。
參考文獻:
[1]放飛夢想.小學數學錯題資源利用的研究.
[2]豆豆.談小學數學錯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