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長青
由知名音樂人薛九英赴陜西佳縣錄音制作、中國唱片深圳公司出版發行的《大擺隊——陜北大嗩吶傳統曲牌精選》(雙CD),是1990年以來陜北嗩吶音響出版的新成果。它對于陜北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地域文化的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對專業工作者而言是一份寶貴的音響資料,對嗩吶愛好者和傳承者而言則可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
作為國家非遺項目的陜北嗩吶,也稱“陜北大嗩吶”,在陜西北部及周邊省區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廣泛的影響。它是陜北地域文化中生存和發展至今的、最常使用的一個器樂品種,是北方嗩吶很有代表性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了極不尋常的足跡,形成了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上一個獨特的類別。
專輯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顯示了不可低估的價值。一是嗩吶曲牌數量豐富,匯集了《大擺隊》、《出鼓子》、《獅子令》、《撒白銀》和《一馬三條箭》等30多首,為歷次音響出版之最。這是以往的盒式錄音帶所容納不了的。二是以傳統的“老五班”(即由五個人組成的嗩吶樂隊)組織形式和演奏方式(指對牌子曲、聯曲和“老三鼓”套曲諸曲式的利用),演奏地道的原生態的傳統嗩吶曲牌,意使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不斷地傳承下去,在年輕藝人們的生產性表演中得到保護。三是從學術的角度,對陜北嗩吶予以概述后,主要對大多數曲牌的名稱來源和音樂淵源、內涵做了簡要的解釋,于聽眾欣賞音樂是有所幫助的。這在以前的音響出版中也是沒有的。四是對陜北嗩吶的東、西路不同流派做了A碟(馬家班嗩吶,主奏馬繼星)、B碟(康家班嗩吶,主奏康文善)的分別,首次錄制了以康家班嗩吶為代表的東路派的傳統曲牌,可使人們在比較中全面了解這一藝術。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各民族文化彼此交流、融合,而傳統音樂受到現代音樂的沖擊,陜北嗩吶的發展無疑面臨著挑戰。可喜的是,國家重視非遺保護,為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極好的機遇。在這種情形下,專輯的面世可謂欣逢其時,契合了中華文化復興的深切期待。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學院文學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