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應具有“跟拍”意識
一名優秀的領導干部不僅要有很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還要積極適應新的形勢任務要求,努力做到與時俱進,自覺跟上時代的節拍,不斷改進思維觀念和工作方法,銳意進取,吐舊納新,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精準的決策,推進各項建設科學發展。回顧2011年,在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進程中,黨和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大政方略。事事關乎國計民生,件件考量領導干部能力素質。思路決定出路,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會帶來什么樣的工作方式。領導干部思維更新的程度,決定單位發展進步的幅度。
——鄭州警備區政治部崔建華
各級干部有了晉升的空間,其他新觀念也就培育起來了
我經常到地方調研,跟很多基層干部都交流過,包括我個人也認為,現在的領導干部也都是想干點事情的,真正混日子的、不圖上進的很少。但是,由于干部的晉升機制不夠透明,尤其是上級領導的主觀因素往往會直接決定基層干部的升遷,這就使得很多沒有關系的,或者是不會跑人情的干部無法獲得晉升。所以,我個人倒是特別希望各級干部都能樹立“將‘官運交給群眾”這一觀念。有了這一觀念,其他新觀念就會自然而然地培育起來了。
——甘肅省委辦公廳調研處張濱
干部觀念也不能光談新觀念,有些老觀念,還是需要一直樹立的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都處于飛速發展時期,干部也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地更新觀念,這個非常重要。比如,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就應該始終為老百姓辦實事。但是,現在很多干部都忘了本,爬到了百姓的頭上,非但不為百姓辦事,有的甚至還損害百姓利益。所以,“接通地氣,才有底氣”、“群眾滿意是第一標準”這些觀念應該是干部一直都樹立的觀念。決不能光著眼于干部應該樹立的新觀念,這些舊觀念同樣需要堅持下來。
——北京市建委周泉
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真正放在心上
一、不能怕和群眾接觸,不能躲在舒服的辦公室里閉門造車,悄悄地干工作,要考慮工作是不是真正符合群眾的要求;二、樹立“真正的想法來自于群眾,開展工作也只有依靠群眾”的工作理念。要主動和群眾聯系,主動暢通溝通渠道,要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廣泛征求民意、充分吸收民智的良性工作機制;三、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真正地放在心上,時刻牢記群眾事情無小事,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真正把為民排憂解難的過程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過程,作為關心關愛百姓的過程。
——南京浦口區組織科陳宏亮
觀念一變,海闊天空
中國之所以有現在的世界矚目大好局面,靠的就是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不斷遵循發展規律,轉變干部群眾觀念這一條,因循守舊必是一事無成。
古老之中國,讓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文明璀燦、文化乃博大精深;憂的是,傳統桎梏、觀念易固化迂腐。好在一百多年來,志士仁人不斷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拓展新觀念,譜寫出的中華民族近現代復興史,就是一部觀念更新史。
2012年正以急迫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只有觀念創新,才會有進一步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創新。或許,“你我他”會有新觀念的“幺二三”。但是,各級領導干部的觀念更新,絕非一蹴而就之功。
——原貴州省政協委員徐宗儔
思想為什么會僵化
經過最近10年的輿論和醞釀,比較敏銳、比較有見識、比較有良知的官員們率先認識到了長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有問題的,問題就出在,應當與經濟同步發展的社會、文化、生態,以及政治建設和發展卻嚴重滯后,廣大民眾不能充分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現在到了必須調整和改革的時候了,再不改革就來不及了。一項政策一執行就是30年不變,太長了。官員們思想僵化與客觀的環境、政策有關。
——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甘岸鎮黨委書記吳厚森
“干部”需視自己為“群眾”
黨員干部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根本途徑在于改革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和強化監督制約。但在當前的情況下,為確保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取得一定的實效,需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把自己當作群眾中的普通一員。目前,部分干部身上存在的群眾意識淡薄、深入基層不夠、服務群眾不到位等現象,除了任用機制、監督缺位等因素外,與部分干部 “自覺”地把自己與群眾區別開來,自認為高人一等,生怕別人不把自己當干部看待是分不開的。
——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宋成松
做一個有擔當意識的人
每一位公職人員,特別是每一名領導干部,供職于公共管理部門,身負維護和代表公共利益的職責,應該成為也必須成為有強烈擔當意識的、敢擔當社會責任、能擔當歷史重任的人。一個有擔當意識的人,首先應是一個面對歷史勇于承擔重任的人。有擔當意識和責任感的人,既能干好小事瑣事,也能承擔大事難事。一名領導干部的社會責任常常要體現在貌似瑣碎的日常事務中,這些貌似瑣碎的日常事務關乎群眾利益,而群眾利益無小事,所以領導干部應不因瑣碎而不屑為,不因事小而不去為。只要民有所呼,必有所應。
——山西省呂梁市副市長成錫鋒
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接地氣”
在今年我國各級干部的日常話語中,除了個人的“進退留轉”外,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接地氣”。所謂“接地氣”就是加強與群眾的聯系,深入群眾生活、了解群眾需求、體諒群眾疾苦。“接地氣”是我黨群眾路線的通俗表達,群眾路線是我黨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胡錦濤同志特別強調:“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各級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到基層去、做群眾的小學生,才能長智慧、增才干、促工作、得發展。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薛琳
微博是有很多益處的
互聯網的發展一日千里,如今最為興盛的微博,它給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帶來新一輪的巨大挑戰。領導干部使用微博是有很多益處的,通過其個人微博所展示出的傾向性價值觀與理念、觀點與內涵、人格力與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強化和帶動著公眾對其身后政務職能部門的關切、信賴,這種綜合認知將最終移轉為政府的整體形象。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網宣處處長馮仁忠
公開選拔才能將“官運”交給群眾
從實踐上看,公開選拔擴大了選人視野,拓寬了識人渠道,走出了“少數人選人、選少數人”的誤區;強化了競爭,從“伯樂相馬”走向“賽場選馬”,實行優中選優;實現了民主監督,提升了干部選拔工作的透明度,從而有效提高了選拔干部任用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通過公開選拔,不僅選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領導干部,而且發現了一批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質的優秀干部,在干部中形成了愛學習、干事業的良好用人導向。公開選拔是近年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創造一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確方向。
——宜昌市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鄒青松
新觀念要轉化成新舉措
評選出的觀念有些確實是新事物、新觀念,有些基本都是老問題、新表述,之所以再次作為新觀念進入人們的視野,主要是因為一年來發生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讓人們意識到,有些觀念雖然已經提出過很久,甚至在各種領導講話中被反復強調,但是并沒有有效地轉化成普遍自覺的行動,特別是在有些地區和部門,沒有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有效舉措。認識到問題難能可貴,但更重要的是把新認識、新觀念轉化成創造性的工作措施,以思想觀念的進步推動實際工作的進步,以思想觀念的創新推動體制機制的創新,這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才能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思想武器。
——北京房山區政策研究室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