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燕
一、審計風險的構成
1.按審計人員對風險的影響程度可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
造成審計風險的因素很多,一般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類。外部因素是指影響審計工作質量的社會背景、法律和法規等外部環境。這類因素所產生的風險是審計人員不能控制的稱為不可控風險。內部因素是指審計人員本身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這類因素可經審計人員自身努力、提高責任心和加強職業修養來加以控制和防范。它所產生的風險稱為可控風險。
2.按審計人員對風險發生的內外環境可分為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
固有風險是假定被審計單位在沒有任何相關內部控制結構或程序的情況下、其財務報表、會計賬務、憑證中某項認定產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控制風險是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結構或程序不能及時防止或發現某項認定性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實際水平是審計人員無法改變的,但審計人員可通過努力準確地估計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水平,并做出正確的審計決策。檢查風險是指在開展審計時,審計人員未能檢查出某項認定中存在的重大錯誤的可能性。
3.按審計結論可分為絕對風險、相對風險和零風險。
絕對風險是指審計人員顛倒是非,把正確的事項錯誤化,把錯誤的事項正確化,嚴重違法亂紀。相對風險指審計人員確定努力了,仍不可避免的風險。零風險是指審計人員依照法律法規、客觀公正的處理審計事項,明確是非,把審計風險盡力降到零。
二、造成審計風險的原因
1.客觀原因。
(1)審計內容的復雜性。任何一項審計業務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的,受到被審情況的熟悉程度、審計對象的配合程度,受到送審的會計資料涉及的時間跨度、連續性、完備程度,受到會計資料多而廣、內容多而雜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審計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全面掌握、分析每個細節存在的問題,有可能會降低審計質量,審計風險因此而增大。
(2)審計資料的不完整性。在審計實務中,有的被審計單位由于財務管理不夠規范,提供的審計資料就有可能不夠完整和準確;有的會計資料,在其形成過程中經歷多個會計人員,也給查詢帶來諸多不便;還有的送審資料的附件遺失等原因。這既增加了審計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審計風險。
(3)審計對象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被審計對象內部管理不完善和外部環境對審計質量有重大影響,直接影響到審計風險水平。
(4)審計工作的干擾性。在現實生活中,不正之風的干擾是客觀存在的,它將直接干擾審計工作,影響審計風險水平。如:在審計進程中,有的被審單位通過各種途徑找關系,甚至通過審計人員上級、親屬說情,或采取種種手段施加壓力;有的被審單位通過請客、送禮、拉攏、賄賂意志不堅定、政治素質不高的審計人員等,迫使審計工作走過場,達到掩蓋違法違紀行為或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
2.主觀原因。
(1)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局限性。審計人員業務水平低,不善于辨別被審資料的真偽,也很難得出正確的審計結論。因此,不能保證審計質量,從而增大了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不規范性。審計人員要有崇高的道德修養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否則,就會影響審計質量,增大了審計風險。
(3)審計人員工作中的盲目性。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不明確審計目的,走彎路,忽視了審計成本與效率,從而導致了審計風險的增加。
(4)審計工作組織實施缺陷性。在審計工作中,若組織協調不當,分工不科學、不合理,就易造成審計工作的效率低下,直接增大了審計風險。
三、降低審計風險的主要途徑
1.從主觀層面降低審計風險。
(1)增強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分析審計風險因素,評估審計風險水平,控制與處理審計風險損失的自覺性及決策能力。顯然,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強,就能在審計活動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審計風險發生的機率,從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審計風險損失。
(2)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審計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能,更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還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審計人員崇高的職業道德,是避免或減少審計風險的基本保證。
(3)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審計人員的業務技能,直接關系到審計質量的優劣。沒有過硬的審計業務素質,就難以保證審計質量,從而難以或減少審計風險。
(4)強化審計機構的內部管理。審計部門要制訂符合實際便于操作的各類審計規范,要有較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要有較健全的獎罰措施。如:廉政建設規定、考勤考核制度和審計質量標準等。還應引進市場經濟的競爭、平等機制,將審計風險損失與個人利益掛鉤,有利于提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心。
2.從實施層面降低審計風險。
(1)業務承接層面。當前事務所普遍提倡開展整合營銷或全員營銷,即全體員工都撲向市場承接業務,任何業務的承接,都應該由出資人把關。非出資人為了掙錢,可能任何業務都會承接,不管風險大小,也不管有沒有虧損。而出資人不一樣,他要全盤考慮事務所的發展問題,他會在承接業務時考慮風險,衡量盈虧。筆者認為,在實踐中,業務聯系可以全員承攬,但涉及到收費及風險評估時,出資人則應一道前往。
(2)審計實施層面。審計實施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三級復核制來做,層層把關,層層落實責任,哪一環節出了質量問題,就得由哪一道環節的人員承擔相應責任。
(3)報告簽發層面。報告簽發權一定要集中在事務所出資人手中。在程序上,一定要完善,包括起草、打印、加蓋印章等,而且簽發人只能是一個人,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人簽發。
3.從技術層面降低審計風險。
(1)嚴格按照執業準則開展工作。執業準則是社會衡量注冊會計師工作的“尺子”,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注冊會計師的一把保護傘。按照準則執業,可能出現的失誤是過失責任;不按準則執業,就可能是故意欺詐行為。
(2)重視符合性測試工作。注冊會計師不僅要做符合性測試,而且要做好做深入,要仔細調查企業背景和經營狀況,把握被審計單位的內控制度建立及運作情況。在測試工作中,如果確定風險過高,寧可不接該項業務。
(3)建立和使用事務所自身的“風險庫”。這里的風險庫包括基本審計風險點和審計案例兩方面。基本審計風險點就是會計中容易出現舞弊而導致注冊會計師風險增加的地方。審計人員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將這些風險點存入風險庫,并且在審計計劃中單獨列出一個“風險關注計劃”,將這些風險點作為重要關注對象。審計案例則應主要作為培訓使用,通過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能力。
(4)在出具報告或征求意見稿之前召開內部會審會議。該會議應該由項目經理、審計實施人員和質量監控人員共同參加,對審計中涉及到的重要方面逐一會審,對遺漏的重要方面提示出來,并且做好補充程序的實施,將審計風險降至最低。
隨著經濟的發展,審計在經濟活動中越來越顯得特別重要。審計風險伴隨著審計活動而客觀存在。為此,審計人員應該認真研究審計風險,提高風險意識,從而避免或減少在審計工作中造成的損失,為經濟建設服務。
(作者單位:南昌市煙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