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英 黃翀昊 劉晴
“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誰搶占了這個山頭,誰就在新世紀中處于有利的位置。”現代教育技術之所以成為教育改革的制高點,是因為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搶占了這個制高點,可以帶動教育領域各個方面的發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教育制度、教學內容、教材形式、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學模式、教學理論都將產生深刻的變化。 “制高點”者,兵家必爭之地也。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的制高點,這就意味著,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必爭之地。在戰爭中,沒有勇氣搶占制高點的將軍是個懦弱的將軍,在教育戰線,沒有勇氣搶占制高點的領導和教師是不稱職的。要完成我軍機械化、信息化建設雙重使命,解決打得贏、不變質兩大課題,就必須認清形勢,更加依靠教育,大力推進軍隊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不是單純體現為媒體、工具、手段的更新,而是形成一系列新的教學形式。我們首先要擺脫把信息技術設備僅僅作為一種播放工具,用來傳授知識的觀念,而要把它作為學員的認知工具,通過學員的參與,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提高學員的創造能力。
一、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指的是以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教與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形式。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和模擬功能,可以把教材抽象的描述以可聽、可視的方式表現出來,把一些較難實現的實踐教學內容通過模擬來完成,不僅能夠加深學員理解、提高學員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集成技術,創設和展示有意義的情境,提高學生的求異和洞察能力。傳統的學校教育,往往把學生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意義學習構成了一種障礙。利用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一些對學生來說是現實的、同時又與所教的課程相干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情境包含有多種形式,包括事實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局域網絡和互聯網絡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的社會文化、自然情境。創設情境的目的不僅是告知學生“這是什么”,而是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點,幫助學生思考“為什么?”,比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異性,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
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利用大容量存儲技術,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利用圖形化交互界面技術,建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新型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教師應關注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時,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于組織的講解教案上,而是應放在為學員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我們可以利用CD-ROM光盤提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可以利用網絡系統,共享資源,讓學生學習如何從多媒體教學軟件中,從局域網絡或互聯網絡中獲取信息、得到多種學習材料,培養學員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讓學員通過查詢、檢索、探究并解決問題。把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究、發現的對象,以幫助學習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如何從資源中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養學員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學會如何進行問題探究,并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
二、網絡教學
網絡以其靈活便捷連通的特點和高度的互動性成為實現互動雙向交流的代表性媒體,符合國家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探究學習方式對學習環境提出的要求。從教學實踐的視角來看,定義網絡教學要從學習方式分析入手。網絡教學的狹義定義是指將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以探究學生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活動。它的教學活動組織要在傳統的課堂、網絡等方面同時展開。廣義的網絡教學,是指以網絡為基礎、以多媒體信息為傳輸媒介的開放式教學系統。網絡教學現在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和亮點。
網絡教學具有多種應用形式,目前主要是分為直接播放式、點播選擇式和資源共享式三種。這三種網絡教學模式各具特點,是網絡教學的不同階段或不同時期網絡教學的產物,并且這三種網絡教學模式也僅是相對的劃分。前兩種教學模式雖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有很大不同,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交互性和選擇性,但它們仍然是集中式和單向式的信息傳輸。眾所周知,網絡的最重要特點是自由和開放,沒有高高在上的控制者或主導者,人們可以平等地選擇和交流信息。網絡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體現了“信息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從這一點上看,網絡教學的本質不是控制,不是灌輸,也不是簡單地選擇,而是服務。就是說,網絡教學要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教學雙方的交流以及為教學目的的實現,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務和保障。顯然,前兩種網絡教學模式目前不具備這樣的特點,而資源共享式教學模式才真正體現了網絡的特點。
三、虛擬教學
虛擬教學是得用人工生成的接近真實效果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能的形式。根據所采用技術和生成環境的不同,虛擬教學可以分為三種具體的應用形式。一是虛擬空間。即利用網絡等遠程信息技術手段,擴大教學的時空范圍,在虛擬的空間中實現接近真實空間效果的教學形式。二是虛擬場景。即利用多媒體顯示技術尤其是三維技術,制作出接近真實場景的人工環境,為學員提供接近真實效果的視覺感受。三是虛擬現實。即指利用特殊視覺技術和傳感技術等,實現的一種接近于現實的三維仿真技術。虛擬現實要創建的是一個由多維信息構成的可操縱的空間,其最重要目標就是真實地體驗和方便自然的人機交互。虛擬教學就其效果而言,是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的進一步升華,也是信息化教學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尤其在軍事教學和訓練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虛擬教學中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平臺,讓學生利用平臺創造作品。例如可以通過漢字輸入、表格處理、圖形變換等方式讓學員把所觀察和思考的結果輸入計算機中,通過文字、表格、圖形等方式,把對觀察和思考、協商、討論的意見做出歸納、概括,進行意義建構,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教學、物理問題的探討。利用作圖、作曲工具,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利用集成工具,培養學員的信息組織能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課堂以教員為中心的傳授式的教學過程,變為以學員為主體、在教員的指導下進行探索性的學習過程,“訪問”和“表達”,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創造意識、平等意識、積極參與和探索的精神。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目前正處于發展壯大之中,這對我們每一位軍校教員來說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只有不斷奮進,努力進取,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營造更具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才能走在軍隊院校教育的最前列。
參考文獻:
[1]李日華.軍隊院校現代化教學改革中的課程評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2]王征.推進軍隊院校現代化教學初探[J].科技風,2011,(2).
(作者簡介:張冬英(1979.9-)女,籍貫:山東無棣。現就職于江蘇徐州空軍學院航空軍需系基層財務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