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乾恩
摘要:文化,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標志,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龍頭,也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文章通過立足群眾,滿足群眾需求,激發群眾激情,從開發民間藝術資源,保護民間藝術人才,多途徑宣傳推廣文化品牌等三方面對打造群眾文化品牌進行討論。
關鍵詞:群眾文化品牌;藝術資源;藝術人才
近幾年,北侖區文化事業正處在大繁榮大發展時機,文化館在做好常規性群眾文化服務工作的同時,更應借此東風,積極探索文化惠民的新途徑、新舉措,使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
群眾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群眾的參與和創造,正是這種參與和創造的不斷積淀,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動。而發揮群眾文化的魅力,提升群眾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如同企業為了求得長期穩定的發展需要增強品牌意識一樣,群眾文化也需要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以品牌帶動群眾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一、立足群眾,滿足群眾需求,激發群眾激情
滿足群眾需求是打造群眾文化品牌的生命力所在。隨著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求知求美求樂的愿望更加強烈,北侖區“合唱之城”、“海享舞臺”這兩個文化品牌的創建就是立足群眾的最好實踐。以“海享舞臺”這一文化品牌為例,近年來北侖區堅持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參與文化”為目標,積極創新文化事業在共建共享中和諧發展的長效機制,率先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全民體系,以“海納百川、共建共享”為內涵的“海享文化”迅速在城鄉生動地演繹起來。
群眾文化活動的普及,也開闊了群眾的眼界,提高了廣大群眾的審美能力,文化品味和人生境界,從而保證文化品牌能夠深入持久的傳播開來,生發開去。
二、開發民間藝術資源,保護民間藝術人才
提升群眾文化魅力,必須注重開發本地區的民間藝術資源,并使之與時代特點相融合,形成富有時代氣息和區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造趺、抬閣、水滸名拳、馬燈舞、漆塑、梅山舞龍舞獅等,這些北侖人民喜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是北侖寶貴的藝術資源,與北侖未來的文化發展息息相關。
繁榮基層文化,打造群眾文化品牌,必須注重保護民間藝術人才,以實施提高民間藝術人才知名度的人才戰略,提高當地民間藝術和群眾文化的知名度。民間藝術人才是群眾文化繁榮的重要生力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宣傳人才,給這些人才提供盡可能寬闊的舞臺,是挖掘民間藝術資源、促進民間藝術可持續發展、提高當地民間藝術知名度的重要保證。今年,北侖區開展了“十大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評選活動。民間剪紙傳承人張其培、造趺傳承人周翠珠、女紅技藝傳承人樂翠娣、蛟川走書傳承人樂靜、大補缸傳承人丁孟素、抬閣傳承人汪玉庠、丁氏中醫傳承人丁培義、梅山舞獅傳承人沈海迪、水滸名拳傳承人傅信陽、葛仙翁信俗傳承人釋可善……正是這些民間藝術人才,將古老的文化遺產融人到人們的現代生活中,也是這些為當地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人才,在群眾中具有不同凡響的號召力,吸引著群眾對文化的參與和創造。
三、多途徑宣傳推廣文化品牌
群眾文化品牌的形成要經過長期積累、實踐檢驗、社會認可等幾個環節,在宣傳推廣上可以發揮以下四個效應:
1.群眾文化品牌要借助“專家效應”。邀請在專業領域有影響的文化界專家、學者,對我們打造的三個群眾文化品牌進行座談和論證,通過這些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專家、學者的肯定性評價,提升該項群眾文化品牌的社會影響。
2.群眾文化品牌要發揮“媒體效應”。邀請媒體朋友在群眾文化品牌建設之初,就開始深度介入,進行持續的宣傳報道,吸引普通群眾的眼睛,成為普通群眾關注的熱點話題。也許會使群眾文化品牌建設從一開始就踏上陽關道。
3.群眾文化品牌要突出“明星效應”。群眾文化品牌的打造與提升,“明星效應”必不可少。通過有針對性的的培養,讓部分群眾文化的領導者、工作者、參與者脫穎而出,成為群文界和社會上叫得響的明星人物。用“明星”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更好地體現群眾文化品牌的整體形象,實現群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4.群眾文化品牌要體現“本土效應”。群眾文化品牌的開展要緊密結合地域文化特點,精心策劃,準確定位,在文化內涵、活動特色等多方面進行深度挖掘,符合本土的地域文化特點。良好的群眾基礎是群眾文化品牌形成的奠基石,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眾的良好評價將會對群眾文化品牌的建立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應。
四、結論
總的來說,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創新和不斷實踐的過程,更是一個任重道遠、集思廣益的過程。通過群眾文化品牌的打造,使基層文化得到繁榮發展,更是希望通過群眾文化品牌的建設與不斷完善,讓文化滲入人心,讓群眾切實感受“文化品牌”帶來的璀璨魅力。
(作者簡介:趙乾恩(1979.11-),男,浙江寧波人,大學中級(館員),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文化館,群眾文化、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