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廟承包已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事實上,對于這一問題,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早在1994年10月19日就發布《關于制止亂建佛道教寺觀的通知》,明確規定,僧道人員不得為亂建的寺觀工程進行募捐、化緣活動;不得為其開光、剪彩;不得以任何方式搞“股份制”“中外合資”“租賃承包”寺觀等。
早在2000年,浙江省樂清市石帆鎮巖宕村五名村干部,就曾因將寺廟承包給私人分別受到撤職與警告處分。
長期關注寺廟承包的云南社科院研究員肖耀輝認為,寺廟承包反映出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正常的宗教生活已世俗化、功利化,在信教群眾中產生負面、消極的影響,同時也違反了中國的宗教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
管寺廟的,不是宗教部門
事實上,在中國大多數旅游風景區中,名剎古寺的管理機構并不是宗教部門,而是旅游局,宗教部門只能對廟宇內的宗教活動進行名義上的監管。
云南省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馬開能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由于歷史原因,不少寺廟的歸屬較為復雜,分屬于園林、文管、旅游等多個部門管理,有的甚至形成三四個單位共管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景區寺廟與游客發生矛盾,就很難區分執法主體。
以昆明巖泉寺為例,它既歸宗教局管,又在旅游部門的管轄之內,但主權歸金星村委會所有。在實際執法中,兩個政府職能部門在界定上又存在困難。
宜良縣民族宗教局副局長馬興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宗教部門只能負責檢查寺廟是否違反了宗教政策,巖泉寺中僅有一名55歲的和尚是登記注冊的合法僧人,其他都是承包者聘請的,“我們權力有限,只負責管理登記注冊的宗教教職人員。”
但在云南省旅游局執法總隊總隊長楊澄看來,因景區寺廟涉及到宗教部門,一旦宗教教職人員有違規行為,旅游部門也沒有辦法。然而,游客的投訴電話大都打到旅游局,后者只能再去協調其他部門共同解決糾紛。楊澄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就云南省景區而言,針對巖泉寺的投訴比較嚴重,特別是燒高香和解簽等方面的高收費。
事實上,在2009年6月,國家旅游局聯合五部委就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國宗教旅游場所燃香活動的意見》,明令禁止宗教旅游場所強拉或誘導游客花高價燒高香;2010年3月,國家旅游局、國家工商總局等六部門又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游覽內容的旅游景區,加強燃香活動專項治理和聯合檢查,嚴厲打擊強拉游客燒香許愿、騙取錢財等行為。
但在楊澄看來,旅游部門監管權力也很有限,必須多部門聯動,即便如此,也有許多整改的景點死灰復燃,“這涉及當地政府利益問題也考驗政府的決心”。
昆明市旅游局監察支隊支隊長付一民曾與宗教局領導找到巖泉寺的主管單位金星村委會。雖然對方態度鮮明的支持整改,但因涉及村中百姓的切身利益,規范整治遭遇到各種困難。2011年10月,宜良縣民族宗教局專門到巖泉寺開整改座談會,要求那位承包巖泉寺的湖南老板到宗教局說明情況,“直到現在他都沒有來。”馬興元說。
門票收入的分配
政出多門的另一個原因是門票收入的分配。每個部門都想從寺廟管理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往往互不讓步。
在云南省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馬開能看來,寺院應該是交由宗教界管理,但園林和旅游部門又代政府收取門票,而目前的境遇是,云南的各個旅游局、園林局都有自己直屬的寺廟,而作為寺廟管理部門的宗教局卻沒有。不過,他也承認,近些年旅游部門將部分收益交給宗教界,管理上的一些矛盾開始緩解。
在肖耀輝看來,近年來旅游活動帶動門票價格上漲,影響信教群眾燒香拜佛,而宗教界人士與寺廟管理部門在功德收入、宗教法事活動收入和其他宗教事務管理上也出現分歧,使寺廟承包問題日益嚴重。
馬開能一直反對“宗教搭臺,經濟唱戲”的做法。他說,宗教部門原來并不承認那些有明顯旅游性質的寺院,也不予登記。但是,這些宗教場所雖不被宗教界承認,香火卻越來越旺,反而使宗教部門很尷尬。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違法成本過低,對于寺廟承包者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宜良縣旅游和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局長張紹云說,曾對村委會和承包方提出很多要求,但違規行為仍屢禁不止,按規定只能罰幾千元,多次警告和督促,對方均置若罔聞。
云南省社科院在早在2005年便出版了《2004-2005云南宗教情勢報告》,其中提到:當前宗教活動和宗教場所的世俗化、商業化趨向來勢較為兇猛,給人們的價值取向乃至宗教信仰和宗教事業造成明顯的危害。這份報告建議,雖然政府或相關部門插手制止并無充分的政策依據,但至少可以進行很多方面的監督或干預,比如物價部門可以干預燒香的售價;稅務部門可以令其照章納稅;與旅游部門合作經營,需要工商行政部門批準;經濟收支是否透明公正,審計部門可以進行必要的審計監督,等等。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員葉濤認為,在當今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尋求文物保護、宗教儀式與旅游活動有機整合的現代管理模式,是擺在泰山以及其他類似景點管理部門面前的棘手課題,要做好這個課題,必須由政府領導部門牽頭,文物、宗教、旅游管理部門以及學術研究機構共同協作,在進行深入的調研、廣泛吸取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力爭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模式。
馬開能則說,他并不是完全否認承包模式,寺廟需要走社會化道路。“景區的寺院容易生存,但對于大多寺廟而言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這就需要依靠社會力量,但究竟這條路怎么走,還要嘗試著摸索。”馬開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