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大富有、雄視東亞的明帝國算起,到以航海貿易積聚原始資本起家的葡萄牙、西班牙,再到以海軍貫通全球,瘋狂占據海外殖民地的荷蘭、英國,再到后起之秀的德國、俄國、日本,再到后來居上、集眾國大成的美國,其間歷史無不雄辯地證明:一部世界近現代史,就是一部大國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制衡、相互追趕的競賽史。
沒有永遠領先的贏家,只有不斷趕超的對手,合作共贏與趕超競爭共同構筑了國際關系的基本形態。現代社會發達的科技與便捷的交通,也使國與國之間的聯系與交流空前緊密,國家實力的比拼與較量更趨白熱,國家實力之間的差距也被急速拉大,地區不穩定不均衡因素也在急劇增多。而大國強國的崛起、中興與衰落,往往伴隨著世界格局的深刻調整,甚至導致地區間的戰事風云與利益重組。順應時代潮流,搶占發展高點,贏得主動先機,制人而不制于人,無疑是現代國家競爭的核心內容與不二法門。
改革開放后,得益于政策利好與和平環境,我們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航道”,國家形象、綜合實力得到極大改觀,重回大國方陣。但不容忽視的是,在通往大國強國之路上,內部環境與外部局勢中的風險與危機,挑戰與困難正與日俱增:周邊國家借領土爭端蓄意滋釁,美國又糾合附庸小國,意圖封鎖遏制。政治體制、意識形態與人權保障,被個別國家無端攻擊。經濟總量雖已躍居全球第二,但科學發展尚面臨諸多體制機制與思想觀念障礙,深層次改革還需正視來自多方面的風險與挑戰,科技、文化等領域創新能力尚未能與經濟發展規模相匹配……發展與超越之路,無時無刻不在考驗決策者的執政能力與勇氣智慧。
歷史上有哪些大國相互學習與競爭,大國實力消長起伏的基本態勢又是怎樣?現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與超越,能否避開戰爭與霸權的陰影,而不陷入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一個大國的成長與興起,如何影響和變動既有利益格局?通常會引起哪些方面的扼制與封鎖,歷史上有哪些成敗經驗可資汲取?從大國之巔跌落的國家,在經歷困頓屈辱后,怎樣才能找回昔日榮光,再次置身前列?在目前的亞太局勢下,中國該如何化解敵意,制衡挑戰者?傳統的外交與防務戰略是否要與時俱進,適當修正?新的戰略指導原則,又是什么?
本期“大國的相互超越”專題策劃,我們約請了劉江永、王明進、葉自成、約翰·卡珀、張歷歷等專家學人,圍繞大國成長興衰軌跡,考察核心元問題,找尋相互超越的背景與規律。同時,我們有意延伸視野,以史為鑒,精選相關代表性國家,將其融入具體歷史時段,根植現實,通貫古今,多切面地考察剖析,以期讓這個主題更加豐滿與鮮活。這或許能讓執政者更加明了形勢,洞徹全局,并獲得突破瓶頸、解決困難的資源與手段。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