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商鞅的創新精神與秦國對大國的超越

2012-04-29 00:00:00葉自成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2年16期

【作者簡介】

葉自成,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中國外交思想研究、對外開放與中國現代化、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和俄羅斯東歐政治等。

主要著作:《中國大戰略》、《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外交思想》、《新中國外交思想》等。

摘要 秦國作為戰國初期的落后國家,在商鞅變法后,先后超越當時的強國魏國和齊國,迅速走上了強國之路。制度創新是秦國崛起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商子范式的整體治國思想體系的創新;二是商子的具體治國理念,即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管理體系方面的創新。商子在解決三農問題、以法治國、政治上下流動等重大的政治問題上,表現出巨大的創新精神,并在秦國的制度上體現出來。

關鍵詞 商鞅變法 制度創新 大國崛起

秦國在戰國初期是華夏體系中的落后國家,它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都遠不如當時的魏國、齊國、楚國、趙國等國。當時地處中原的國家都以“戎翟”這個貶義詞來稱呼秦國,而混合了西部諸戎習俗的秦國也常以“戎翟”自稱。司馬遷曾認為秦國“至犬戎敗幽王,周東徙洛邑,秦襄公始封為諸侯”,很長時間都還“雜戎翟之俗”,是個“小國僻遠,諸夏賓之,比于戎翟”的國家(《史記·六國年表》)。這樣一個國家何以在短時間內超越當時的大國而最終一統中國?商鞅變法對此功不可沒。

商子范式——秦國整體治國思想體系的創新

秦國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建立了以商子思想為標志的宏觀的治國思想體系。在此之前,華夏體系各國的治國思想,不是禮治就是人治,或各種治國思想交錯影響,不成體系。唯商鞅入秦,在多次與秦孝公討論和以后的政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體系完整、邏輯嚴密,既充分吸取魏國、趙國、齊國等國的先進經驗,又緊密結合秦國國情和當時的國際環境的治國思想體系。

商鞅(約前395年~前338年)衛國人,戰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后人將商鞅的思想編輯在《商君書》①一書中,雖然郭沫若、梁啟超等人認為該書是偽書,但學術界相當多的專家基本肯定《商君書》的作者是商鞅,或雖然融匯了其他法家的思想,但基本上反映了商鞅的思想。《韓非子·五蠹》篇指出:“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也說:“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商君書》正好有《開塞》、《農戰》篇,說明確有此書。

“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商鞅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后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對公叔痤囑托不以為然,不用商鞅。后“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公孫鞅聽說秦孝公的求賢令后,便攜帶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不同的方略,認為探討最高道德的人不與世俗合流,成就大業的人不與一般人共謀,因此,只要能夠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沿用舊的成法;只要能夠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舊的禮制,說服了秦孝公,并被任“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前359年開始變法,后又被任為大良造(《史記·商君列傳》)。

商鞅對當時儒家提出的治國思想體系進行了尖銳的批判,特別指出儒家在當時雖然影響很大,但其治國方面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務農戰,“豪杰務學《詩》、《書》,隨從外權;要靡事商賈,為技藝,皆以避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無弱也?”(《商君書·農戰》),“農戰之民千人,而有《詩》、《書》辯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農戰矣。農戰之民百人,而有技藝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農戰矣”,又指出,“今上論材能知慧而任之,則知慧之人希主好惡,使官制物,以適主心。是以官無常,國亂而不壹,辯說之人而無法也。如此,則民務焉得無多?而地焉得無荒?《詩》、《書》、禮、樂、善、修、仁、廉、辯、慧,國有十者,上無使守戰。國以十者治,敵至必削,不至必貧”。因此他力主拋棄空洞的儒家學說,“國去此十者,敵不敢至;雖至必卻;興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商君書·農戰》),又說“辯慧,亂之贊也;禮樂,淫佚之征也;慈仁,過之母也;任舉,奸之鼠也……國無八者,政勝其民。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故國有八者,上無以使守戰,必削至亡。國無八者,上有以使守戰,必興至王”(《商君書·說民》)。他把儒家的核心觀念稱為六虱,是國家政治的弊端,“六虱:曰禮、樂,曰《詩》、《書》,曰修善、曰孝弟,曰誠信、曰貞廉,曰仁、義,曰非兵、曰羞戰。國有十二者,上無使農戰,必貧至削”(《商君書·靳令》)。商子的這些批判雖然比較極端、有失偏頗,但也確實擊中了儒家治國思想體系的弊端。

商鞅提出的完整的治國思想體系,其范式的核心概念可以歸結為法治,其基本思想和結論,就是以力爭利,良好的國家法律制度是最強大的國家實力。這里的法不是簡單的法學意義上的法,也不單是國內政治中的法,而是指以法律制度為核心包括政治軍事在內的綜合因素。它的首要目標在于爭取國家間政治的強大競爭力,使其立于不敗之地,其國內政治與國家間政治是緊密不可分的,甚至國家間政治的目標要高于國內政治的目標,國家長治久安是爭取國家霸權的一個條件。因此,商鞅的法治范式不僅是國內政治的范式,也是國家間政治的范式。商子范式的基本理論邏輯和內容是:

首先,推已及人的人性好欲。已之所欲,人亦所欲,已欲與人欲形成零和關系;人性都是好利的,人性都是惡的,人性都是自私的,因此人與人之間形成利益的競爭關系,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形成利益的競爭關系。人與人競爭,需要有實力,國家與國家競爭,也要有實力。

商子指出,“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佚,苦而索樂,辱則求榮,此民之情也,民之生,度而取長,稱而取重,權而索利,民生則計得,死則慮名”(《商君書·算地》),認為人們的一切社會活動都是為了取得利益,“名利之所湊,則民道之”,人只有死去,才會停止對利益的追逐。人是這樣,國家也是如此,人求利益,國家則求權力。商鞅是最早認識到權力對國家影響的政治家,他熱情謳歌國家的權力,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擁有強大的兵力,有萬乘戰車,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反之,如果一個國家不強大,沒有權力,進不能攻,退不能守,即使有象堯那樣賢明的領袖,也不能不屈服于強國。“自此觀之,國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商君書·慎法》)。因此,一個國家的領先地位,只有憑實力才能得到,國家的強大,就在于統治者善于治理百姓,從百姓中汲取力量:“圣君之治人也,必得其心,故能用力”。

其次,國家實力的根本是什么?國家要有實力,經濟就要發展,軍隊就要強大;經濟要發展就要發展基礎農業,搞好農業、爭取農民、穩定農村、促進糧食增產,在糧食產量面前人人平等;軍隊要強大,就必須有嚴明的紀律約束、獎罰分明,激勵士兵和軍官以作戰為榮,以殺敵為功,作戰才能獲利,殺敵才能受爵,在軍功面前人人平等;法是國家權力的基本手段,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保障,也是取得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使國家強大的基本工具,也是對抗強敵、與敵競爭的強大武器。

再次,治理國家就是以法治國,就是所有人按法辦事,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要實行法治,就必須有一個集立法、司法權力于一體的權威,它能依據國情制定法律并使國法一致和有權威性。但這個權威并非把一切權力抓在手中,而是保障法治的實行。

最后,法強則國強,法弱則國弱。在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法制強的國家就強大,就有機會在對外競爭中保持強勢地位;相反,法制弱的國家,即使該國的其他實力條件比法制強的國家更強、更好,也可能徹底失敗。

基本結論就是:強大的法制使國家在對外競爭中更有競爭力,能由弱變強、以少勝多、反敗為勝,是影響國家之間霸權興衰的基本因素。

商子范式在政治、經濟、軍事、法律體制上對魏國和齊國的超越

商鞅進行變革之前的秦國,地廣人稀,雖有一定的地緣政治優勢,卻是戰國初期諸國中最落后的,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與山東六國相比。山東六國立國都在周初,傳承了周朝許多先進文化,如齊魯等國,都是周初封的國家,齊有姜太公的智慧,有沿海漁鹽之利,是華夏體系中的先發國家;魯有周公的遺威,沐周朝文明之光,移植到當地,發達數百年;而秦受封相對較晚,又地處偏僻的西部,與西戎長期交往,沾上了不少西戎的習氣,父子無別,同室而居,男女混淆,家族之制未備,是以諸國皆以“戎翟”相稱,秦國不得與上國會盟,是七國中最為蒙昧之國。其二是秦國內亂不已,國勢處于衰落中。自秦穆公以來的三百多年,秦國始終處于混亂之中,屢敗于晉,后敗于魏,秦兵不能東出,國內貴族專權,國君常由貴族廢立,內亂又遭強魏相侵,河西之土盡被魏占;如秦康公時秦敗于晉,秦桓公時敗于晉,秦景公時幾乎亡國;不僅中原強國欺負秦國,甚至連西部的戎狄之國義渠也曾在秦躁公時把秦軍打得大敗;秦國貴族專權,多次引起內亂。

面對這樣一個嬴弱的國家,商鞅在進行改革時確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在戰國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國才能強大;再次,只有摧毀落后和保守的秦國宗氏制度,改革才能進行。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改變秦國宗氏大族左右秦國政治經濟的局面,廢除貴族的封地和世襲制度,使國家向更開放和更公平的平民社會過渡;最后,要改變宗氏大族左右政權的局面,就需要從四個方向進行努力:一是鼓勵軍功,廢除世襲;二是獎勵農耕,扶持新興的地主階層;三是加強秦國國君權力;四是實行法治,使秦國改制成為中央集權的制度。削弱貴族、扶持新興力量、加強中央集權,這三者都要通過制訂法律才能得到保證。商鞅變法及后來的秦國的發展和變革,正是循著這一思維方向發展的。

商鞅根據當時秦國的情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農耕、軍功、法治、集權四大方略,具體而言就是以重農主義為取向的農耕政策,以國家主義為取向的集權政策,以削弱貴族的平民主義為取向的軍功政策,以法治主義為取向的以法治國方略。

首先要鼓勵農耕,穩定農村,鼓勵農民,以農為國本,農興則國強。商鞅認為,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加國家的經濟力量,在當時就是要發展農業。商鞅把農業看成是關系國家安與尊的大事,“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故治國者欲民之農也。國不農,則與諸侯爭權,不能自持也,則眾力不足也。故諸侯撓其弱,乘其衰,土地侵削而不振,則無及已。圣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于農。歸心于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紛紛則易使也,信可以守戰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無用,止浮學事淫之民,壹之農,然后國家可富,而民力可摶也”(《商君書·農戰》)。發展農業就要使農民有農可務,使“民有余糧,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則農不怠”,同時采用經濟刺激,提高農產品價格,鼓勵農耕,提出了“食賤則農貧,錢重則商富”,必須調整好農業與商業的關系,采取抑末政策,限制商業活動,對商業多征稅,“不農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讓農民從農業中得利,安心務農。

農戰的思想今天看來雖然簡單,卻道出了中國這樣一個以農業為主業,以農民為主要國民,以農村為主要管理區域的國度,必須始終把“三農”問題放在治國安邦首位的深刻思想。

商子變法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墾令》,針對擴大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頒布了一系列措施,想盡一切辦法讓人們開墾農地(“草必墾”)。比如,他不僅獎勵提高糧食產量的農民,而且在農村進行了移風易俗的社會變革:他下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的戎狄舊俗;為鼓勵小農經濟,還規定凡一戶有兩個兒子,一旦成年必須分家,獨立謀生,否則要交雙倍賦稅;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發徭役和戶口稅。

在文化上,商子一方面強調讓民眾學習中原各國先進文明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為了穩定農民,防止人口從農村流失,又對各種不利于農民穩定的現象進行限制,尤其是限制農民經商不務農,對只讀書不種田的人也給予處罰和限制。

在對外開放方面,為了充分利用秦國的土地資源,商鞅決定實行從鄰國引進勞力耕種秦國土地的辦法,對來秦國耕種的三晉民眾,給予土地和田宅,并享受免兵役的優惠,鼓勵其專心務農。農民提高糧食產量不僅經濟上可得實惠,而且在政治上可以受爵,提高其社會地位。

商鞅在經濟上推行的重大舉措是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其源頭可追溯至管仲),賦稅則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并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他在變法中規定:“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還招募無地農民到秦國開荒。

商鞅的這些思想,實際上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系統解決中國最重要的農業、農村、農民這“三農”問題的一種嘗試,對當時秦國農業的發展,對農民積極性的提高,對保護農民的利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其次,獎勵軍功,以戰養戰,耕戰結合。從農戰中選拔管理國家的主要人才,打破貴族對政治的壟斷,開啟政治上下流動的大門。國家強大,就要有強大的軍隊,如何建設這樣的軍隊?商鞅提出獎勵軍功,凡有軍功的人,各按標準升爵受賞;“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商君書·境內》)。王族里沒有軍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冊。明確尊卑爵位等級,嚴格按等級差別占有土地、房產,甚至于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飾,都按各家爵位等級決定。有軍功的榮耀顯赫,沒有軍功的即使富有也不能顯榮。有軍功的貴族,最高可受封侯,制定了二十等爵制。只有爵位高的人,才能擔任重要的官職。后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秦國的官吏制度,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有《為吏之道》,從個人的品德、素質、到做官的行為,都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就是“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無私”,正直、無私,是做官的品德,“慎謹堅固”是做人的素質。②

商鞅還認識到,農民與士兵是一體的,士兵的主體是農民,農民是最主要的士兵來源,農業與戰爭是分不開的。因此他提出了“農戰”的概念,認為農民可以成為不怕死的戰士,農民是一種生力,戰爭是一種殺力,兩種力量相互轉化,農為戰準備,戰爭促進農業發展。

商鞅改革的內容,有兩個基本點,一是重農,一是軍功,而這兩個最基本的改革措施,又是連為一體的,軍隊的主要來源是農民,農民是不穿軍裝的士兵;戰時為兵,平時為農,農軍都可以通過不同的努力達到共同的目的:多種田可以立功受爵,多殺敵也可以立功受爵,而立功受爵的待遇就是增加土地的擁有,因此,重農和軍功是殊途同歸。說“興兵而伐,則武爵武任,必勝。按兵而農,粟爵粟任,則國富。兵起而勝敵,兵強而國富者王”(《商君書·去強》);“為國者,邊利盡歸于兵,市利盡歸于農。邊利歸于兵者強,市利歸于農者富”(《商君書·外內》),“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圣人之治國作壹,摶之于農而已矣”(《商君書·農戰》)。

商子變法中實行的獎勵農耕、軍功等措施,不僅解決了如何發展農業、如何提高軍隊作戰能力的大問題,而且也從制度上解決了人才選拔、政治上下流動的重大問題。雖然在商鞅之前,晉國的趙鞅已經提出了以軍功廢奴的思想,開啟了華夏國家廢除奴隸、以功升遷的潮流,但真正從國家制度上解決這一問題的還是商鞅。商鞅在變法中廢除貴族世襲制,除國君外,一切貴族的世襲特權都被取消。在農戰中沒有表現、沒有立功的貴族,不能自動繼承父輩的特權,取消其宗室的資格,不能取得爵祿。同時,又提出了三種使奴隸和平民有機會得到解放并上升到國家政治上層的途徑:其一是奴隸和平民在農業方面有突出貢獻,主要是多耕種、多產糧、多紡織、多織布,這是農功之路;其二是軍功之路,即在戰爭中多殺敵,作戰勇敢,不怕死,以殺敵和作戰多少得軍功;其三是奴隸和平民可以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尤其是在以法治國的進程中,參與對官員不守法行為的監督,凡是在告發奸人方面有功的,奴隸都可以升為平民,平民可得重賞,小官可以升遷,甚至可以得到其告發官長的官爵和田祿。所以,農功、戰功和告奸,是當時奴隸解放的三條道路③,也是上下政治流動的三條途徑。

第三,設立縣制,加強政治經濟的中央集權,進行政治制度改革。商鞅認為,“權者,君之所獨制也。權制斷于君則威”,主張權力歸于國君。為此他推行戶籍法,從基層把民眾分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什伍內各家相互連座,有罪同罰,農戶也由此擺脫貴族的控制而成為國家君主控制下的臣民,從而加強了國家的力量;他把零星的鄉鎮村莊合并成縣,設置了縣令、縣丞,總共合并劃分為31個縣,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縣令縣丞由國君直接統率,此舉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弱了貴族權力。同時,秦國加強了經濟管理,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把經濟權力收歸到中央;后來,秦在新占地區設郡,郡的范圍較大,又有邊防軍管性質,因此郡的長官稱郡守。后來郡內形勢穩定,轉向以民政管理為主,于是郡下設若干縣,形成秦的郡縣制。

表面上,商鞅的確提出了由君主獨攬大權的思想,主張以君主的大權來保障法的實行。但是,從更深入的研究來看,商鞅并不主張君主獨攬一切大權,君主所獨攬的大權主要是限于法律的立法權與司法權(這當然也是一大缺陷)。商鞅在《說民》中說得很清楚,君主獨攬的大權主要是立法與司法權,而行政權、人事權、軍事權、財政權、組織權等大權基本上不由君主行使。

商鞅的設想是,一旦君主把法律定下來之后,一切都完全按照法律辦事。國家的管理和治理有兩個層次:一個是法律公布后,民眾就有了判斷是非的標準,他們可以自己按照法律的規定來決斷是非;這樣官員的工作就減少了,可以把職責范圍內的事做得更好;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法律簡單明了,不能用智者才能明白的深奧的道理立法。君主立的法只有民眾都能明白,才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萬民皆知所避就,避禍就福”,那么,就能夠實現民眾的“自治”,即“皆以自治也”(《商君書·定分》)。第二個層次是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選用官員,而官員也按照法律的規定辦事,來決斷是非。這就涉及到法治原則下的行政權、人事權。這兩個層次的管理,都不用君主直接插手,其權威已經在法律中得到了體現。相反,如果一個國家什么事都要君主來決斷,那這個國家就危險了。這就是所謂的“國治:斷家王,斷官強,斷君弱,……治則家斷,亂則君斷”,因此,商鞅的結論是:實行法治的國家,“治不聽君,民不從官”(《商君書·說民》)。所以,君主的大權主要體現在制訂法律、監督法律的實行上,這一思想與后來實行的所謂君主獨裁、封建專制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以法治國,分清公私,保證政令出于國君,一切皆按法斷事。商鞅從國家學說角度指出了法律的產生及其重要性,治國最好的辦法就是行法治。“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廣于勝法”(《商君書·開塞》),法令統一就可以“治不聽君,民不從官”(《商君書·說民》),即官吏依法辦事,不必聽命于君主;老百姓遵法辦事,不必聽從長官意志。法治能產生實力,實力能產生強大,強大能產生威力,威力能產生恩惠,恩惠從刑罰中產生。

商鞅在《錯法》篇(錯通“措”,就是施行的意思,錯法就是措法,就是實行法治)中說,“明君錯法而民無邪,舉事而材自練,賞行而兵強。此三者,治之本也”。推行法治,民眾就沒有犯罪的邪惡行為;發動戰爭,就會造就干練的人才;實行賞罰,軍隊就會強大。這三個方面是君主治理國家的根本。

明智的君主應當使法公知于眾,使民知法,“使天下之吏民無不知法”,“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同時,要由君和臣共操法,不僅一般的民眾要守法,更要做到刑無等級,“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有善于前,有過于后,不為虧法”(《商君書·賞刑》);“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言中法,則辯之;行中法,則高之;事中法,則為之”(《商君書·君臣》);“法任而國治矣”(《商君書·慎法》)。

《錯法》篇說:“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勞,賞必加于其功。功常明,則民競于功。為國而能使其盡力以竟以功,則兵必強矣”。《去強》篇說:“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罰,則上不愛民,民不死上。興國行罰,民利且畏;行賞,民利且愛”。加重刑罰,減輕賞賜,就是君上愛護人民,人民就肯為君上死。加重賞賜,減輕刑罰,就是君上不愛護人民,人民就不肯為君上而死。《去強》又說:“以刑去刑,國治;以刑改刑,國亂。故曰:行刑重輕,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刑至事生,國削”,也就是說,用刑罰來免除刑罰,國家就治;用刑罰來招致刑罰,國家就亂。《開塞》說:“治國刑多而賞少,故王者刑九而賞一,削國賞九而刑一”。可見商鞅是重刑而輕賞的。

商君的法治思想中,除了必須實行法治外,更重要的是他通過最簡單的方法讓秦國上下知道有法必依,有令必行。即:“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權”(《商君書·修權》)。

為了推行法治,商鞅使用了兩個最簡單的辦法:一是樹威信,講信用,讓人們都知道有法必依。新法實行之前,他“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二是誰讓法不行,法讓誰不快。法律能不能實行,關鍵皆在于如何處置犯法的權貴。“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于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后來新法“行之四年,公子虔復犯約,劓之”,有這兩次護法,表明了執法者的決心,于是新法順利實行(《史記·商君列傳》)。

為了使法律能得到切實的執行,商鞅提出了由最高統治者直接設立獨立的法律官的方法。獨立的法律官在中央設置三個,一直設到諸侯郡縣,其任務就是要對民眾解釋法律,使民眾明白法律,可以依法對官吏行使監督權。同時,法律官也直接對各級官吏行使法律的解釋和審查權,并監督官吏執行中央法律。法律官的目標是要達到吏不敢以法遇民,同時也使民不敢犯法以阻撓官吏執法。“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諸侯郡縣皆各為置一法官及吏,皆此秦一法官。郡縣諸侯一受寶來之法令,學問并所謂。吏民知法令者,皆問法官。故天下之吏民無不知法者。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遇民不修法,則問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雖有賢良辯慧,不能開一言以枉法;雖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銖”(《商君書·定分》)。

在中國這樣一個以宗法氏族為基礎的社會中,如何實現法治,是政治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商鞅提出的以法治國,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命題,至今仍在拷問著所有嚴肅的政治家。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中國一直是一個人治、禮治的國家,看看今天中國面臨的嚴重的法治問題,就可以想象當時的商鞅,以獨自一人的力量,堅決大膽地提出以法治國,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又是需要多么超人的智慧。后人多以商鞅法治刻薄寡恩來批判商鞅,其實在2300多年前華夏民族發展的黑暗時代提出法治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貢獻,再把這樣的思想付諸實踐,更是了不起。

綜上所述,可見商子變法的許多內容都并非商鞅的首創。國家實行法治、重農業、獎軍功、廢特權等內容,在當時的魏國、齊國、趙國都有不少實踐。如魏國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提出“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主張選賢任能,賞罰嚴明。在經濟上,李悝采取兩項重大政策,一是統一分配耕地給農民,鼓勵農民增加生產;二是實行平糴法,以重藏輕,保護農民積極性。李悝推行以法治國,制訂一系列法律規范,形成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他也強調中央集權,使君主的權力能牢牢地控制國家。又比如,晉國的趙鞅主政時就已經明確提出廢除特權以軍功定爵的思想。公元前493年,在討伐中行氏和范氏的戰爭中,趙鞅首創了軍功定爵制,他在戰前動員中說,“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春秋左傳·哀公二年》)。而源于齊國的《管子》一書就明確提出了“以法治國”的思想;春秋時期的鄭國子產主政時,也有以法治國的實踐,并最早將法律鑄在鼎上。在中央集權方面,楚國和趙國都比秦國更早實行郡縣的建制。相似的政策,為什么唯獨在秦國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關鍵就在于,不僅秦孝公對商鞅的變法堅決支持,而且還在于商子變法,對魏、齊、趙等國的變法實踐進行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并且從國家制度層面上加以實現,從而大大超越了魏、齊、趙等國。

秦國以制度創新超越華夏體系諸國

在商鞅改革之后,秦國的綜合實力大增,成為華夏體系中的后發國家,其政治、經濟、文化等文明因素的發展程度迅速超過先發的魏、齊、楚等國,成為華夏體系的第一大國。

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國從原來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的一個極其落后的國家,變成“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史記·商君列傳》),后來李斯也在著名的《諫逐客書》中高度評價商鞅說,“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史記·李斯列傳》),可見,商鞅變法不僅使國強而且使民富,于國于民都是有利的。公元前340年,商鞅率秦軍打敗魏國將軍公子昂,魏割河西之地與秦。這也是三百多年來秦國少有的大勝,極大地鼓舞了秦軍的士氣。史家說商鞅的變法“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戰國策·秦策三》)。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強盛了起來,在秦孝公死后,其子惠文君八年(公元前330年)“魏納河西地”(《史記·秦本紀》),“梁惠王曰:……及寡人之身……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孟子·梁惠王上》)。在馬陵之戰以后,因秦國多次打敗魏國,迫使魏國獻出河西之地。惠文君十年(公元前328年)“魏納上郡十五縣”(《史記·秦本紀》),從此,魏國日益削弱,而秦國的疆域在不斷擴展。

當時的儒學大師荀子曾到秦國考察,對商鞅變法的效果大加贊揚。荀子入秦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間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是所見也,故曰,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荀子·強國》),這其中提出的不比周、不朋黨,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比而不周,朋而不黨,把秦國譽為官吏辦事效率高、民風純樸、朝野肅然有序的模范國家。

商鞅的變革為秦國奠定了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基礎。雖然商鞅最后被車裂而死,但他所立的秦法并沒有被廢,后來的秦國基本上是按照商鞅奠定的政治經濟制度在發展。

所以,秦國的強大,首要的原因就在于商鞅變法。如史家所說“然夷翟之秦,所以能躍為列強,長雄諸侯,乃至兼并六國,實亦商君變法之功也”。因此,近世梁啟超在《中國六大政治家》中,將商鞅與管仲同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商君評傳》的作者麥孟華更是盛贊商鞅是兩千年來中國兩位可與西方偉大的政治家相比肩的政治家之一,“于齊則得一管子,于秦則得一商君”,是“法學之鉅子,政治家之雄”,他“奉一法律萬能之主義,舉凡軍事、生計風俗,制度,無一不齊之以法,定一公布之法,凡一國之平民貴族,治者被治者,靡不受治于同一法律之下。以其總核精悍之才,排萬夫之抗議,逆一國之輿論,毅然不撓,驅其國民為積極之進取。遂興國勢,定霸業”④。所以最能代表以法治國精神又有政治實踐且取得重大成就者,非商子莫屬。熊十力先生指出,“韓非為霸者權謀之術,不當列法家,漢人弗辨也”⑤。商鞅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法家的思想,以商鞅為代表的秦法家把法治的觀念推向實踐的高峰,商鞅變法使秦國成功地崛起成為戰國時期的一大強國,他創建的法律制度最為嚴整并且堅持得最為徹底,使秦國的崛起和強盛持續了130多年,并且改變了戰國的格局,是法家范式最典型的代表。

中國歷史上多有時勢造就的英雄,但少有造時勢的英雄;中國歷史上多模仿前人的英雄,但少有創新性的英雄;而商鞅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造時勢的英雄和創新性的英雄,這使得商鞅變法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獲得成功的、最深刻最徹底的改革。從這個意義上說,商鞅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⑥

一個三農問題,一個法治問題,一個政治上下流動問題,這三大政治問題都是中國政治的最根本的問題,提出了其中的一個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而同時提出三個偉大的政治問題,并且幾乎同時解決了這三大問題的主要方面,就不能不說是偉大至極了。

當然,商子的法家范式也有嚴重的弊端:其一,其法律本身有過于嚴苛、殘酷的內容,即使嚴格按法辦事也會引起許多問題⑦;其二,在強調法律作用的同時,又錯誤地將道德與法律對立,對儒家的道德教化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全否定;其三,法家之法都源于君主的權威,缺乏對最高權力約束的內容,雖然商子之法主張君主守法行法,但對君主亂法沒有制度的硬約束和制衡的設計,一旦君主亂法或守法之君去世,就面臨崩潰的危險;其四,商子之法與西方的法相比,尤其缺乏對私有權、個人基本權利保護的基本內容,這方面的缺陷也一直是后來阻礙中國進步的兩大基本原因之一;這些缺陷和弊端,都是商鞅等推行的法家范式本身具有的。

對待法家的思想,后人的態度本應是加以改善和發展,而不是從根本上否定。可惜,自商子之后,非商子的觀點成為主流和定見,儒家的影響壓倒性地超過了以法治國的基本精神,權大于法,官吏任意欺壓民眾,一切取決于統治者的個人主觀意志辦事的現象在后來幾千年的歷史中大行其道,而法家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按法律辦事的精華思想卻喪失殆盡,至今也沒有完全恢復。

盡管商子的思想有重大弊病,但商子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我們高度肯定。曾以歷史終結論而聞名的美國學者福山在考察中國歷史時認為,商鞅變法建立了以個人能力而不是貴族身份選拔官僚的制度,創造了一個古希臘雅典和斯巴達所沒有的有效的國家制度,他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國家政府制度,比西歐早兩千年。今天中國國家治理的許多特點,可以歸功于這個歷史傳承⑧。德國政治學家羅曼·霍爾佐克也曾認為,法家學說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套真正的國家理論,在西方從公元前16世紀起才看到這種理論;“從現存文獻看,商鞅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系統的國家與法制理論的思想家,他既是理論家,又是實踐家。在先秦諸子中,商鞅對當時社會歷史過程的影響最大。他是戰國時期最有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商鞅具有非道德主義傾向,是世界上最先使政治理論擺脫道德的學派,也是中國政治學比較發達的標志之一。⑨

對于正在崛起的中國來說,如何學習美國、英國在崛起中所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并且在崛起中實現中國的制度創新,是一個十分重大的艱巨任務。商子變法中所體現出來的創新精神,是一筆極其重要的歷史財富。(本文是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軟實力戰略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大國崛起與華夏主義》的部分研究成果)

注釋

譯文參考高亨:《商君書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石磊,董昕:《商君書譯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

高亨:《商君書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2頁。

《商君書譯注》(石磊、董昕)附麥孟華:《商君評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8頁。

熊十力:《原儒》,上海書店,2009年,第208頁。

王安石《商鞅》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程步:《真商鞅》,北京:昆侖出版社,2009年,第224~232頁。程步在其書中對商鞅的嚴刑峻法的批評進行了反駁,認為秦律的殘酷并不比其他諸侯國為過,所謂陳勝吳廣起義的失期法皆斬并不是秦律,云夢秦地簡中的記載是:失期三日到五日,誶(訓誡),六日到旬(10天),貲(罰款)一盾,過旬,貲一甲;如果碰到自然因素,規定“雨水,除興”(大雨則不罰),另外,所謂“秦棄灰地公道者斷其手”實際上是殷商時的法律,秦國并無此法;所謂輕罪重罰,在當時是普遍現象,并非秦國僅有,例外羅馬法中有欠錢者可處死的內容,但云夢秦地簡的法簡內容是,欠債可以通過做工償還,完全沒有殺頭的危險;又如盜竊罪,古羅馬法對于偷盜他人莊稼或讓自己的牲口吃他人的莊稼,可處死刑,而秦律對偷盜660錢以下的罪犯只處以臉上刺字和服徭役,甚至云夢秦簡的案例還說,如果偷了1000錢,直到大赦令發布之后才被捕獲者,秦國的司法解釋是:不予處罰,這也是相當輕的。尤其是在秦簡中還有關于犯罪嫌疑人權利保護的條文,規定了審訊程序,保證犯罪嫌疑人的權利,規定必須讓其說話,規定了不使用酷刑的口供高于使用酷刑的效力,也有限制使用酷刑的規定。

劉杉:“從‘歷史終結論’到對中國模式的歷史考察”,《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9月6日。

張分田:《秦始皇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4、483~484頁。

責 編╱楊昀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a级毛片| 亚洲av无码人妻|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13页|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a级毛片免费看| 一级毛片基地| 欧美天天干| 久久成人18免费| 日韩123欧美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二区三区无|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狠狠干| av性天堂网| 午夜a级毛片| 综合网天天| 99精品在线看| 中文字幕2区|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亚洲欧美成人| 波多野一区|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青草精品视频| 伊人91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欧美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伊人AV天堂|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亚洲黄网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毛片一区|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人人艹人人爽|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干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二区|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91福利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日韩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