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潛在”的人口危機及其應對之策

2012-04-29 00:00:00王桂新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2年2期

摘要:當前我國不僅是一般地存在人口問題,而且已出現深刻的人口危機,它集中表現為少子化、老齡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要深刻認識人口危機的嚴重性和破壞性,積極調整生育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加快發展社會為老服務事業、夯實經濟基礎,努力把我國的人口危機及其破壞性控制到最小。

關鍵詞: 人口危機;生育率;少子化;老齡化;

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已進入關鍵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各種矛盾和危機也已逐漸暴露出來,更有一些潛在的或被一些表象暫時掩蓋的隱性危機正在形成。這些隱性危機不僅不容易被人們察覺和認識,而且往往具有更大的破壞性。盡管一些危害很大的重大事故或危機時有發生,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日益深化的人口危機才是我國所面臨的事關民族盛衰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危機。由于人口危機比較容易被一些表象掩蓋,使人們、包括政府決策部門至今仍未很好地認識到這一點。基于人口危機的巨大破壞性以及人口變動的周期長、慣性大等特點,必須盡快采取措施,予以積極應對。

我國人口危機及其無察覺危機特征

如果一種危機因其潛在隱蔽性或被一些表象暫時掩蓋而不易被人們察覺和認識,這種危機可稱為無察覺危機。一般來說,無察覺危機是當系統因結構、功能遭受異常變化影響或脅迫作用而突然改變常態并迫近或突破其抗衡臨界點,人們還未能察覺或來不及察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危機。除此之外,那些在人們雖有所察覺但對其危害不能認識或認識不足的情況下發生的危機,也可以視為無察覺危機。無察覺危機可能是社會危機和自然危機等外部危機,如美國的“9·11”恐怖事件和日本東北地區的“3·15”大地震;也可能是內部危機,如本文探討的我國人口危機。與一般危機不同,無察覺危機往往潛在于人們的觀察視野之外,不容易被人們察覺和認識,爆發突然,破壞力極大,后果嚴重且無法修復。因此,無察覺危機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復雜性、破壞性、不可逆性等特點。這使人們必須更加重視對無察覺危機的研究,以便及早發現,妥善應對,盡可能控制其發生或減小其破壞性。

我國的人口問題和人口危機。近些年來,不少學者和一些政府官員已從不同側面指出了目前我國存在的人口問題。如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教授,多次在“兩會”上指出我國目前存在的人口問題,并提出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建議。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劍閣和王名又分別提出類似提案。特別是2012年第4期《中國改革》“人口加速老齡化警告”的論壇報告,集中刊載了郭志剛、左學金、楊燕綏和王豐四位教授的文章,這些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我國目前存在的生育率過低、老齡化加速、養老金制度“碎片化”及勞動力減少使經濟增長減速等諸多人口問題。

當前,我國已不僅僅是一般地存在人口問題,而是已出現深刻的人口危機。我國正在出現的人口危機,集中表現為少子化、老齡化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后果(或人口衍生危機)。由于人口變動具有周期長、慣性大的重要特征,這就使得人口危機從釀成到爆發往往要經歷相對比較長的時間,而且容易被一些表象掩蓋,在爆發之前征兆并不十分明顯,所以要發現和確定人口危機爆發的臨界點十分困難。人口危機爆發臨界點的模糊性,很容易麻痹人們對人口危機發生的警覺性,特別是對人口危機的破壞性認識不足。直到現在,我國只有一部分學者認識到我國人口危機的破壞性和應對人口危機的迫切性,相當一部分學者甚至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卻對此仍未有充分的認識。

我國人口危機的無察覺危機特征。我國的人口危機,具有明顯的無察覺危機特征。其一,我國的人口危機具有很大的隱蔽性。由于人口危機通常被一些表象掩蓋,這使其爆發的臨界點比較模糊,不易被發現和判識,這就決定了人口危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而且,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仍然很大的人口增長規模,以及就業難、“民工荒”并存的種種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生育率快速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人口矛盾及其潛在危機,使政府決策者在不少學者呼吁重視解決我國人口少子老齡化矛盾的情況下,仍然在“十二五”期間“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①。其二,人口危機是人口失衡變動的結果,雖然突發性不明顯,但卻更為復雜。人口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人口一旦發生危機,將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系統的各個方面,導致人們認識及應對更加復雜和困難。其三,我國的人口危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這不僅是由于我國人口危機的隱蔽性和復雜性,使政府決策者不容易察覺和認識,一旦爆發不能很好地應對而深受其害,更主要的是人口危機不同于其他無察覺危機,人口危機是因“人”發生的,由于人(口)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人口危機破壞性巨大,一旦發生深度人口危機,將可能導致民族衰敗和國家消亡。特別是對我們這樣一個長期以來習慣于扮演大國角色、善以人多取勝的國家,人口危機對民族強盛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破壞更是基礎性、根本性和摧毀性的,因而更應該受到特別關注。其四,與其他危機及無察覺危機不完全相同,人口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模擬和預見的。因為人口變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果出現生育率大幅度下降等不正常的人口變動信號,用一定方法就可以根據人口變動規律預測或模擬未來的人口發展狀況,判斷是否可能發生人口危機。但要完全搞清楚人口危機爆發的影響、后果及人口衍生危機,如人口危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等,就并不那么容易。如同日本“3·15”地震帶來的海嘯和核輻射等次生災害一樣,人口危機帶來的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破壞性影響,不僅因其極為復雜而很難搞清楚,而且其危害也同樣不能準確預測。其五,人口危機的破壞作用具有不可逆性。一方面,人口變動的重要特征是周期長、慣性大。這將使人口危機一旦發生就很難逆轉,而且由于人口危機的復雜性和極大的破壞性,又使人口危機一旦發生就很難恢復,造成難以逆轉的困境。

我國人口危機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現

人口轉變的國際經驗。人口轉變,指人口由傳統社會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狀態,經歷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狀態之后,向現代社會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狀態的轉變過程。作為人類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邁進的社會轉型的組成部分,人口轉變與工業化、現代化有著緊密的聯系,或者說它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一方面,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富裕可以改善人們的健康營養,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科學技術的發達可以改善人們的醫療技術,提高人們的保健水平。這些都將降低死亡率,延長人們的預期生命。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體制下競爭的激化,帶來人們價值觀的改變和生活選擇的多樣化,進而影響人們的生育意愿,降低人們的生育水平。所以人口轉變最早發生在工業革命較早的歐洲各國,然后依次發生在北美,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等發達國家或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早已先后實現人口轉變,總和生育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在2003年總和生育率都已下降到1.3以下,香港的總和生育率甚至已下降到1以下。發達國家或地區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我國)先后實現人口轉變,使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逐步轉緩,顯示了人口轉變乃人口發展的一般規律。

我國的人口轉變與生育率的下降。毫無疑問,我國雖然是一個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發展也必將遵循上述人口轉變規律,經歷從高出生、高死亡到低出生、低死亡的轉變過程。但與上述發達國家或市場體制國家不同,由于我國自1960年代開始提倡、1970年代以來進一步強有力地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并建立了十分有效的醫療衛生保健制度,所以導致出生率、死亡率迅速下降,使人口轉變超越經濟發展階段而率先實現,成為最早發生和完成人口轉變的發展中國家之一。②

根據人口轉變理論,即使不實行控制生育的計劃生育政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人口發展也必然趨向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長。而嚴厲的“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行,則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國的人口轉變進程。以生育轉變為例,出生率從30‰下降到20‰所需的時間,法國用了77年,美國用了32年,英國用了27年,日本用了17年,而我國僅僅用了從1972年到1976年的4年時間,下降速度不僅遠遠快于歐美發達國家,也明顯快于日本。從整個人口轉變過程來看,我國僅用30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多數發達國家百年左右時間才完成的人口轉變。我們這樣一個人口規模世界第一的國家,人口轉變的速度同樣居世界第一,的確是世界人口轉變的奇跡。

綜合分析各種生育數據及相關數據,基本可以認為,大概在20年前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已下降到更替水平(2.06左右)以下,近15年來基本上維持在1.5左右。也就是說,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一對夫婦一生只能生1.5個左右的孩子。

生育率下降與人口危機表現。我國基本是一個可不計國際人口遷移的封閉國家。根據人口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如果我國的總和生育率長期維持更替水平,即可實現人口零增長,保持人口規模不增不減,這既是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前提,也是實現民族強盛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人口條件。但總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是人口長期發展的趨勢,特別是我國的總和生育率早已下降到1.5左右的低水平。總和生育率的持續下降以至維持這樣的低水平,將會導致怎樣的結果?答案是必然導致人口危機!可以說,持續十多年的過低生育率水平,已使我國形成日趨嚴峻的人口危機,主要表現在人口自身危機、人口經濟危機、人口社會危機等方面。

第一,人口自身危機。長期的低生育水平,將誘發一系列人口自身的危機。

首先是少子化。生育水平的下降或低生育水平的長期維持,本身就是一種人們生育孩子越來越少的少子化過程。由于嚴格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人們的少育化;各種社會經濟因素的綜合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逐漸造成人們的晚婚化、晚育化甚至非婚化和不育化,這些都將直接導致少子化。從出生人數來看,在1960年代以及1970年代初期,全國每年出生人數基本都在2500萬人以上,此后開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使每年出生人數不斷減少,進入21世紀已基本穩定在1500、1600萬人左右。出生人數的迅速減少,使我國0~14歲少兒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也相應迅速下降,從1964年的40.69%下跌到2010年的16.60%(見下表)。

其次是老齡化。由于少子化的作用,加之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又推動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我國大致從2000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7%),當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8810萬人,到2010年人口普查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長為11883萬人,10年時間增長了35%;老齡化水平也相應由7%提高到接近9%(8.9%),10年時間提高了1.9個百分點(見下表)。老年人口規模大、老年人口增長及老齡化水平提高速度快,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特點。

再次是人口減少甚至減少到民族消亡。少子化帶來出生人數的不斷減少,使人口再生產的母體人口越來越少;少子化作為主因促進了老齡化的發展,老齡化使生育年齡人口越來越少,生育年齡人口生育期越來越短,又反過來加快了少子化的發展。少子化與老齡化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就是人口減少,甚至減少到民族消亡。如下表所示,我國少子化水平1982年為33.59%,到2010年迅速下降到16.60%;與此相比,老齡化水平則從1982年的4.91%提高到2010年的8.87%。根據連續變化率法③計算二者發展速度,在1964~2010年46年間,少子化以年均52%的速度下降,老齡化以年均12%的速度上升。顯然,少子化速度明顯快于老齡化速度,這也說明我國人口少子化的矛盾比老齡化更加突出,如果任少子化如此持續發展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試想如果每對男女總和生育率為1.5,即一對夫婦只生1.5個孩子,那么不管男女,1個人一生可生育0.75個孩子(人口再生產率)。根據以往經驗,男女的生育期基本都在15歲到44歲的30年之間。如果把人口再生產的代際間隔以30年為一代,那么未來我國每一代人口將大致比上一代減少25%。2010年我國大陸人口有13.40億人,粗略推算,若按這一速度減少下去,到90年后的2100年我國人口將減少大半,即減少到5.65億人;到240年后的2250年,將減少到1億人左右;到480年后的2490年,將進一步減少到1000萬人左右。對我們這樣一個長期以來習慣于扮演大國角色、善以人多取勝的國家,人口這樣的減少,豈不意味著立國之本的消失嗎?!《中國改革》在總結郭志剛、左學金、楊燕綏、王豐的文章后指出,四位學者的研究表明,我國現在遇到的人口問題早已不是數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本文認為,我國最大的人口危機仍然是數量問題,即人口數量的持續減少問題。因為我國持續發展的人口少子化、老齡化這一人口結構問題,最終仍將必然導致人口持續減少的深刻危機。而這一人口減少危機,對我們民族強盛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破壞是基礎性、根本性和摧毀性的,所以從這一意義上說,人口的持續減少才是我國未來最大的人口危機。

第二,人口經濟危機。人口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而生產和消費又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內容,所以人口本身的危機必然帶來與之密切相關的人口經濟危機。我國未來的人口經濟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勞動力規模快速縮減。根據上表可知,201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達到史上最高水平(70.14%),顯示目前我國仍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必須看到,快速發展的少子化和老齡化,在不遠的將來必會帶來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和勞動力規模的快速縮減。勞動力規模的快速縮減將使勞動力供給不足,制約經濟增長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同時,人口老齡化勢必伴生勞動力的老齡化,勞動力的老齡化不僅將弱化創新能力,制約經濟轉型,也將影響勞動力的流動性及其優化配置,降低勞動生產效率,不利經濟發展。據研究,在未來20年間,人口老齡化將使我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降低0.5%~0.7%。④

二是消費規模萎縮及儲蓄率下降。消費規模不僅與人口規模、收入水平密切相關,而且也受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消費能力往往趨向減弱。因此在相同收入水平條件下,消費規模往往主要受人口規模與年齡結構的影響。受少子老齡化的影響,我國未來人口數量減少、結構老化,將不可避免帶來消費規模的大幅度萎縮。一般地說,如果到某一時刻人口數量減少一半,并不意味著屆時的消費規模(或市場規模)也只比減少前減小一半,而是受老齡化影響減少更多。同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長期內會降低社會儲蓄率和投資率。沒有儲蓄就會制約投資,投資不足必然弱化經濟增長的動力,使我國以投資為主要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我國目前正在艱難地推進以刺激內需為導向的經濟轉型,而未來伴隨少子老齡化快速縮小的消費規模或市場規模,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我國的經濟轉型和發展。

三是社會醫療保障不堪負擔。少子老齡化的發展,使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社會醫療保障不堪負擔。在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隨著“二戰”后“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口進入退休年齡,聯邦政府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例可能從目前的19%升至2015年的25%,未來25年,該比例將可能進一步上升到40%。歐盟諸國所有養老金債務已占這些國家GDP總量的5倍左右,到21世紀中葉,這些國家在退休福利方面的支出也將可能升至其GDP總量的14%。日本也同樣如此。2011年日本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高達107.8萬億日元,占其GDP的22.3%。其中,養老金53.6萬億日元,醫療保險支出33.6萬億日元,福利支出21.0萬億日元。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使日本深陷債務危機而難以自拔。發達國家先富后老尚且如此,我國是未富先老,未來的社會醫療保障將更加不堪重負。如果維持當前低生育率的時間過長,將會使我國在老齡化最嚴重的時期形成最難以承受的社會醫療保障負擔。到時,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將負擔114個老人和小孩!這是基于人口統計學的預測,并非危言聳聽。⑤

第三,人口社會危機。人是人類社會的主體,人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使人口的少子老齡化也將必然帶來與之密切相關的人口社會危機。我國少子老齡化所帶來的人口社會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教育生源迅速減少。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多是國家的棟梁。但少子老齡化的發展將造成學校生源的迅速減少和枯竭。如少子化首先影響小學教育生源,繼之影響初中招生數量。從下圖可以看出,初中和普通小學學校數自改革開放以來即表現出持續減少趨勢,小學招生人數從1993年率先持續減少,由2353.5萬人銳減到2010年的1691.7萬人,17年時間減少了28%左右;初中招生人數比小學招生人數的減少滯后7年,從2000年開始減少,由2263.3萬人減少到2010年的1715.5萬人,10年時間減少了約24%。小學和初中招生人數還將持續減少,并將逐步波及高中及大學的招生人數。受教育人口數量的依次減少將不可避免地造成未來科技創新人才不足,國家建設后繼乏人。前已述及,240年后人口將可能減少到1億人左右,480年后甚至進一步減少到1000萬人左右。母體人口都沒有了,何談學校招生人數和教育發展呢?!

二是出生性別比過度失衡。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雖然在個別年份如1966年偏離正常值,但基本上圍繞正常值(106左右)波動。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逐步偏離正常值,到90年代以后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達到115甚至超過120,嚴重地偏離了出生性別比的正常值范圍。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出生性別比偏高的現象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繼續維持在120左右。盡管出生性別比偏高受“性別偏好”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但研究顯示,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導致198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性別比長期嚴重失衡的主要原因。⑥出生性別比偏高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適婚女性人口嚴重缺少,4000萬以上的適婚男性人口婚配困難,嚴重威脅男性群體的婚姻家庭和性權利等保障,甚至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出生性別比過度失衡帶來的數千萬“剩男”人口,是一個龐大而不穩定的特殊群體,很可能成為社會穩定的巨大隱患。就世界范圍來講,未婚成年男性暴力行為犯罪比已婚男性多,結婚可以將犯罪的可能性平均減少35%。⑦如果計劃生育政策繼續嚴格地實施,將造成我國“剩男”人口越來越多,規模巨大的未婚成年男性一旦因找不到異性伴侶而失去婚姻的保護成為絕對“剩男”,將可能使整個社會處于高犯罪率風險之中。

三是照料勞動力嚴重不足。少子老齡化的發展不僅造成參與經濟活動的生產性勞動力的減少,而且也將導致未來老年人口照料所需勞動力的嚴重匱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將形成龐大的老年人口特別是超高齡人口群體,這將需要龐大數量的護理照料服務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未來的勞動力,將二分為參與經濟活動的生產性勞動力和從事老年人口護理照料服務的勞動力。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及老年人口規模的增大,將使未來從事老年人口護理照料服務的勞動力規模極為可觀。在少子老齡化導致勞動力減少至供給不足的背景下,一向受到忽視的從事老年人口護理照料服務的勞動力必將更加缺乏,而這些從事老年人口護理照料服務的勞動力將可能成為未來老齡社會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這一點似乎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少子老齡化的發展將帶來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以及“老齡化”和“空巢化”。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家庭戶平均家庭規模已從1964年的4.43人減小到3.10人,上海更從1964年的4.5人減小到2.5人。特別是經過30多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已開始出現大量家族成員“421”結構的家庭組合和“空巢”家庭。“421”結構家庭組合中的1對成年夫婦,不僅自己要工作,還要供養1個孩子,撫養4位老人。家庭一旦有患重大病癥的老人,這些成年夫婦就難以承受家庭、工作雙重壓力。隨著獨生子女步入中年,他們的父母走向老年,完全由老年人口組成的“空巢”家庭將越來越多。可以預料,“空巢”家庭將是21世紀我國城市乃至許多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獨生子女家庭養老人力匱乏已成為共識,獨生子女“空巢”家庭的高齡父母則面臨更大的照料風險。因此,主要由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規模龐大的獨生子女家庭及“空巢”家庭的養老問題,不僅要挑戰我國家庭養老的歷史傳統,也必將成為我國未來的重大難題。

我國人口危機的應對之策

如前所述,我國面臨著嚴重的人口危機。由于人口危機是一種無察覺危機,它的潛在隱蔽性使人們似乎看不到、摸不著,使人們甚至包括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至今都沒有很好地認識到這一點,但它已經實實在在地逼近我們,威脅到民族盛衰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所以首先要加強科學研究,提高對我國人口危機嚴重性和破壞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盡快采取積極措施應對,努力把我國的人口危機及其破壞性控制到最小。

盡快調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延緩少子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進程。當前我國人口危機的主要根源是生育率過低,過低的生育率又主要是由實行計劃生育政策30多年造成的,所以要應對人口危機,首先要追源溯本,對癥下藥,盡快調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這是延緩和解決我國人口危機的根本措施。考慮到國家和民族的人口不至于最終消亡,至少要維持相當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總和生育率,因此我國應盡快把總和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的多方案人口測算,這應該是延緩我國少子老齡化速度、應對我國未來人口減少危機的最優選擇。

根據日本等東亞國家及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人口轉變的經驗,生育率的下降一般都是不可逆的,雖然可能由于年齡結構變化偶現一些小幅波動,但從長期趨勢來看,生育率一旦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就很難再反彈起來。而且,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已采取多種措施試圖提高其生育率,但基本都未見成效,仍然深陷于少子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的危機之中。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下降到很低,目前仍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如果適時調整生育政策,還是有可能把總和生育率提高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如果現在不采取措施,一旦發展到像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那樣,再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就毫無意義了。

目前國內各界特別是政府主管部門尚未充分認識到我國人口危機的嚴重性和破壞性,這主要源于對我國當前生育水平的認識。政府主管部門及部分學者認為目前我國的總和生育率仍維持在1.8左右,并據此進行人口預測,制定人口發展戰略和規劃。這樣就脫離了人口變動實際,掩蓋了諸多人口矛盾,使人口危機更具潛伏性和無察覺特征。投入巨大人力、財力完成的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近年的總和生育率遠沒有這么高(大概只有1.2左右)。參考兩次人口普查數據,綜合不少學者利用多途徑數據和多種方法的比較研究結果,可以確認我國近年基本處于1.5左右的低生育率水平。為慎重起見,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再組織多方面學者進行深度論證,以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統一對我國目前生育水平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基于人口變動周期長、慣性大的特點,盡快調整生育政策,逐步把總和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或接近更替水平。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社會和諧與發展依賴于制度的公正和個人、群體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應對人口危機,解決少子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的諸多矛盾和問題也同樣如此。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實行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二元社會體制,造成國民身份復雜多樣,福利待遇千差萬別,社會矛盾日益激化,不利于社會和諧和發展,更無益于應對人口危機,解決少子老齡化及其所帶來的諸多矛盾和問題。因此,一定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從制度層面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為應對少子老齡化挑戰和人口危機,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證。為此,首先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逐步破除二元社會體制,爭取在不遠的將來使所有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平等的社會保障待遇。其二,當前在體制、資金等諸多制約條件下,應分門別類、區別先后,根據保障對象貢獻大小等性質特征,以基本養老保險為重點,建立適用于不同養老對象的社會保障體系。其三,根據老齡社會及高齡人口特征,盡早建立針對高齡人口的老年護理保險制度。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已建立了新的老年護理保險制度,我們也應該學習和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建立適應少子老齡化及老齡社會的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其四,要通過多元化渠道籌措資金,這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物質基礎。要充分發揮國家、地方、企業與政府、民間、個人等各個方面的積極性,根據制度化和市場化機制,集思廣益,出資獻策,共同籌措和蓄積社會保障基金。目前可考慮將國有企業部分利潤作為國家出資劃撥社會保障資金,民間企業也要為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做出貢獻。同時還要充分利用人口紅利期,進一步擴大繳費人群規模和份額。其五,要強化監督機制,控制社會保障基金的使用風險,提高社會保障基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持續性。

加快發展社會為老服務事業,培養和樹立敬老、助老、養老社會意識。從長期發展看,少子老齡化是人口變動難以逆轉的發展趨勢。因此,作為應對少子老齡化和人口危機的長期對策,最終還是應該落腳在如何發展為老事業、如何關愛老人、搞好為老服務、建設和諧老齡社會的問題上。首先,要未雨綢繆,加快發展社會為老服務事業。在家庭日益小型化和老年人口特別是“空巢”家庭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單靠一人、一家之力已難以支撐日益增加的老人護理和扶養重任,所以必須加快發展社會為老服務事業。要廣泛調動國家、地方、企業與政府、民間、個人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制度化和市場化機制,開拓社會為老服務市場,發展社會為老服務事業。由于社會為老服務事業不同于一般產業,主要以非盈利或薄利經營為運營特色,以貢獻社會、為老服務為基本宗旨,所以需要政府給予宏觀上的指導和管理以及貸款、稅收等財政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需要贏利性企業的幫助和扶持,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積極參與。其次,更要培養社會為老服務觀念,樹立敬老、助老、養老社會意識。由于受少子化的深刻影響,年輕人口越來越少,他們一方面要面對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同時受到現代社會生活觀念的影響,這些都使他們與家中老人團聚的時間減少,照顧老人的熱情減弱,久而久之,關愛老人、撫養老人的觀念和意識也逐漸淡薄。不少子女迫于人手只能把年邁的父母送到養老院,“回家看看”甚至已成為老年人的“奢侈品”,孤獨和淡漠已成為老年人心中長期的痛楚。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加強老齡社會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把老齡社會教育納入從初級教育開始的各層次教育體系,并作為生涯教育實施。通過生涯教育,培養社會為老服務觀念,樹立敬老、助老、養老的社會意識,逐步恢復“尊敬老人、關愛老人、撫養老人”的儒家文化傳統和良好社會風尚。

加快經濟發展,為應對少子老齡化和人口危機打好經濟基礎。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發展經濟也是應對少子老齡化和人口危機的基本對策。經濟發展了,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應對少子老齡化的沖擊、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就可以爭取主動,就有最基本的物質保證。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不同,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超前于經濟發展水平,屬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因此,一定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經濟發展,為應對少子老齡化和人口危機的沖擊打好經濟基礎。其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改變以往以消耗資源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保持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其二,要推進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具有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一定要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其三,要充分利用目前的人口紅利期,搞好我國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勞動力資源優勢轉變為有效的現實生產力,通過發展經濟增加財富積累。其四,要正確處理生產、投資、消費和儲蓄積累的關系,不僅要使所有國民分享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與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步富裕起來,而且也要伴隨經濟的高速增長在政府財政中相應地逐步提高社會養老保障基金的比重,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積累更豐足的資金,為應對少子老齡化和人口危機的沖擊奠定更堅實的經濟基礎。

注釋

①見《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②王桂新:“中日兩國人口轉變及增長之比較”,《人口與計劃生育》,2002年第4期。

③這里所說的連續變化率方法的計算公式為:Tm = (LnPt+n – LnPt ) / n 。式中,Tm為少子化、老齡化速度,Pt、Pt+n分別為時點t和t+n的少子化、老齡化水平,n為計算期間的長度(年數)。

④王豐:“老齡化挑戰中國經濟轉型”,《中國改革》,2012年第4期。

⑤郭志剛:“重定中國生育政策”,《中國改革》,2012年第4期。

⑥李建新:“生育政策與出生性別比偏高”,《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3期。

⑦Robert J Sampson, John H. Laub, Christopher Wimer .Does marriage reduce crime? A counterfactual approach to within individual causal effects? Criminology .2006(8) 465-508.

責 編 / 樊保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操国产|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色播五月婷婷|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玖玖精品在线|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最新地址|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久久成人18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欧美午夜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亚洲一级毛片|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美女久久|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欧美成在线视频| 综1合AV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全裸无码专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a网站|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专区|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剧情伊人|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成人在线天堂|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91系列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99热免费在线|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麻豆国产精品| 日韩123欧美字幕|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欧美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