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基金業的“老十家”之一,長盛基金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是國內第八家基金公司。近13年來,該公司的發展總體上頗不順利,不但在“老十家”中名列倒數第一,也大幅落后于其他很多后來者。
三年前,長盛基金公司憑借同祥泛資源基金的成立而一夜暴富,資產規模排名急劇躥升,管理費收入大幅增加,但眾多投資者卻虧損慘重。如今,隨著三年封閉期的即將結束,該基金在打開后是否將會遭遇贖回潮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3月9日,長盛同慶發布公告,宣布將于4月10日召開持有人大會,就該基金5月11日到期后的轉型方案進行表決。業內專家表示,長盛同慶在到期轉型為開放式基金后,大量持有人用腳投票將難以避免,長盛基金未來將面臨資產規模大幅縮水的尷尬境地。
長盛基金投研能力的乏善可陳,以及基金銷售的自欺欺人,是阻礙該公司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在基金投研方面,2011年初,華銳風電發行上市,長盛基金的申購報價高達96.50元,如今,華銳風電的股價僅及其當初申購價的約1/3;在基金銷售方面,2011年10月,長盛同祥泛資源基金發行成立,首募規模9.41億份,2011年12月2日開放申購贖回后,很快大幅萎縮至2.28億份。長盛同祥泛資源基金在發行期間,弄虛作假,利用“幫忙資金”虛增首募規模,不但造成國有資產受損,也擾亂了行業秩序。
長盛同慶“衛星”隕落
長盛同慶基金成立于2009年5月12日,募集規模146.86億份,既是長盛基金公司旗下最大的基金,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分級基金。
打著創新的旗號,把初始投資者認購的基金份額自動按4:6比例分離為低風險的份額同慶A和高風險的份額同慶B,這是長盛同慶在三年前首募規模放了一顆大“衛星”的主要原因。
在長盛同慶基金發行前,長盛基金公司在國內各大券商、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中做了大量推介,原先預計募集60億份。很多機構分析,由于大量普通投資者對金融衍生品不甚理解,加上歷來有追新的不理性或偏好,因此,同慶B上市后將產生較高的溢價,從而為機構進行套利帶來機會。
在2009年5月6日發行首日,長盛同慶基金即獲得146.86億份的認購,其中,機構投資者的認購比例高達61%。因發行規模遠超原先預期,而且機構持有比例偏大,同慶B上市后不但沒有出現溢價,反而折價交易,這令很多投資者大呼上當。
近三年來,長盛同慶令長盛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排名由原先第29位上升至第21位,并帶來了逾6億元的管理費收入,但截至2012年3月9日,持有該基金的持有人累計虧損額卻高達17億元。
按照基金合同,長盛同慶成立后封閉運作三年,然后轉為上市開放式基金。在長盛同慶轉型為開放式基金后,該基金的持有人將從此不必再受同慶A或同慶B長期折價交易的煎熬,可以按基金單位凈值贖回。
2012年3月9日,長盛基金公司發布公告,提議同慶基金在5月11日到期后,由封閉式分級基金轉型為開放式分級基金,并更名為“長盛同慶中證800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在轉型為中證800指數分級基金前,長盛同慶將有5個工作日的贖回限定期。
長盛基金之所以提出要把同慶基金轉型為開放式分級基金,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巨額贖回。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現有分級基金已經泛濫的情況下,長盛同慶在到期轉型后遭遇贖回潮將難以避免。
同祥泛資源涉嫌違規
同慶基金是長盛基金公司在三年前種下的一個苦果。令人遺憾的是,在舊債尚待償還的背景下,長盛基金公司在2011年10月份的同祥泛資源基金發行過程中,又涉嫌大量使用“幫忙資金”,虛增首募規模,涉嫌違規。
長盛同祥泛資源基金成立于2011年10月26日,基金經理李慶林。根據基金契約,該基金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至95%,其中投資于具有泛資源稟賦的上市公司股票不低于股票類資產的80%,以分享泛資源經濟發展的長期收益。
根據同祥泛資源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該基金首募規模9.41億份,但基金戶數只有5948戶,意味著該基金的戶均認購金額高達15.82萬份。當時,就有業內人士向《望東方周刊》反映,在長盛同祥泛資源的認購資金中,有大量的“幫忙資金”。對于這類“幫忙資金”,基金公司不但要承諾保本、免收申購費和贖回費,而且要支付巨額好處費。
在成立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盡管滬深大盤出現較大波動,但長盛同祥泛資源的單位凈值卻一直維持在1元附近,這主要是因為該基金在“幫忙資金”贖回前不敢建倉。
2011年12月2日,長盛同祥泛資源開放申購贖回,“幫忙資金”蜂擁而出。該基金的2011年四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該基金的規模已萎縮至2.28億份,凈贖回規模高達7.13億份。
專業人士指出,根據基金銷售適用性原則,基金產品應該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長盛同祥泛資源基金利用“幫忙資金”注水首募規模的行為,已經涉嫌違規。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照顧“幫忙資金”,長盛同祥泛資源的投資節奏受到嚴重干擾,基金業績表現輸在了起跑線上。截至3月9日,長盛同祥泛資源的單位凈值為1.0430元,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4.30%,而在同一天成立的泰信中小盤精選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8.30%。
動蕩不安投研平庸
長盛基金成立時的發起人股東為中信證券、長江證券、國元證券和天津北方國際信托。近13年來,長盛基金先后經歷了2004年和2007年兩次比較重大的股權變化。
2004年,長盛基金公司股東長江證券、中信證券、天津北方國際信托將其所持本公司75%的出資轉讓給國元證券、安徽省創新投資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公司。轉讓后,該公司股東及其出資比例為:國元證券49%、安徽省創新投資公司26%、安徽省投資集團公司25%。
2007年,國元證券、安徽省創新投資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公司3家公司股東分別將其持有公司8%股權、13%股權、12%股權出讓給新加坡星展資產管理公司。變更后的股東及持股比例分別為:國元證券41%;新加坡星展資產管理公司33%;安徽省創新投資公司13%;安徽省投資集團公司13%。
與每次重大的股權變動相伴隨,公司的經理層也都出現較大震蕩。相對于公司高管的不穩定而言,長盛基金的基金經理的變化更加頻繁,已離任的基金經理多達數十人,以至被稱為“最動蕩的基金公司”。
公司內部的動蕩不安對投研能力造成較大負面影響。仍以長盛同慶基金為例,作為頭三年封閉運作的基金,截至3月9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 11.60%,而成立于2009年4月30日的海富通領先成長、成立于2009年5月27日的國泰區位優勢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為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