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面,小衛夫婦在朋友面前一向以穩健著稱,誰曾料到,五年前他們也曾因冒進而吃過不小的虧。
時間要倒轉至2007年夏天,那時小衛夫婦車房早有,兩個大胖兒子還未出世,一身輕松。他們倆都在上海金融相關行業工作,收入頗豐,小有“閑”錢。在理財上面,他們并無明顯概念,一直存在銀行里,頂多為自己買了份保險,而隱患就在這時候埋下了。
當時,某股份制銀行正在對它的優質客戶大力宣傳一款“代客境外理財2號”的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港股。該銀行理財經理找上小衛夫婦時,表示香港回歸十年之際,股票市場肯定能大漲,預期年化收益能在10%以上,而認購門檻僅為5萬元人民幣。夫妻倆聽后頗為心動,一合計,先投個5萬元進去搏一把,按“最低”年收益10%算,一年也能凈增5000元,比存在銀行里劃算多了。此時,對股市風險雖有顧慮,在簽訂風險測試書時也猶豫了下,但到底是沒太放在心上。
冒進的結果當然大多不好。2010年9月該產品到期清算時,這對小夫妻發現浮虧居然高達近40%!投進去的5萬元給虧了差不多2萬。小衛連同其他憤怒的購買者找上了銀行門,銀行方面卻無奈表示,地利人和都湊齊了,唯獨天公不妙——2008年突然爆發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他們也沒辦法啊。此外,這產品是非保本浮動型,開始就告訴過你們,虧了也不能叫我負責。小衛夫婦這才嘗到了后悔的滋味。
后來,銀行告訴小衛等購買者,對到期的產品可以選擇贖回或展期。展期后仍然可以每月贖回,而且銀行僅收取0. 15%/年的托管費用,不會再向他們收取包括贖回、產品管理、展期等費用。小衛夫婦抱著股市好轉減小虧損的念頭,選擇了展期。然而,截至目前這款產品虧損率已超過45%。
花錢買個教訓,小衛夫婦如是安慰自己。事實上,他們的確也吸取了教訓,理財上步步為營,現在已謹慎了許多。這最主要體現在“三字訣”上:穩,快,遠。
“穩”是指勿貪,投資對象要穩定。小衛現在的目標就是,不求收益高,跑贏CPI就成。于是,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多選擇投資方向為政府債券、央票等安全有保證的品種,多選擇期限6個月以上的中長期產品。他們的經驗是,市場上那些年化收益很高的產品,要么是投向“比較危險”的品種,要么是超短期理財產品。高風險的他們已有前車之鑒,而超短期理財產品,小衛算了筆賬,如30天年化收益率6%的產品,并不是30天一到期就能贖回,買后兩三天才能生效,到期后還有1到3日的清算期才能贖回,若遇上雙休日,這期限還要拖長,再扣掉各種名目的管理費托管費等,到手收益只有可憐的一點。
“快”是指消息靈通,出手要快。如每到月底或年底,銀行要攬存沖擊考核指標,這時候會出高息吸收大額存款,只需你在銀行里存個三五天即可,日息甚至可以給到千分之三。也就是說,這時存入一筆100萬元的存款,每天可拿到3000元的利息。以小衛夫婦的資質,在銀行里算得上優質客戶,加上工作性質與銀行往來密切,也能知道不少消息,因此時?!矮@益匪淺”。
“遠”是指目光放長遠,積少成多。這對小衛夫婦來說主要體現在買保險上,他們除了為自己購買保險外,還為兒子買了份保險。
理財其實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冒險沖鋒未嘗不可,卻需極大的勇氣與智慧。對于小衛夫婦而嚴,穩扎穩打,才是晉級的好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