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八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今年的輪值CEO制度。也許是這種無意中的輪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長。輪值的好處是,每個輪值者,在一段時間里,擔負了公司COO的職責,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而且要為高層會議準備起草文件,大大地鍛煉了他們。同時,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則就達不到別人對他決議的擁護。這樣他就將他管轄的部門,帶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頭無意中在這幾年削平了。”
——華為科技總裁任正非
爭議“電商之困”
“2011年,陪本賣吆喝的是誰?電商!2011年,活雷鋒是誰?電商!2011年最大的慈善家是誰?電商背后的VC!2011年,VC投資30多億美元給電商,而電商為消費者大約‘補貼’了20億美元!2012年,誰將是新的活雷鋒呢?”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倪正東
“2012年將會是非垂直類電商的春天,曾經用戶被稀釋到垂直電商,當他們回歸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膨脹,作為非垂直類電商來說,發現自己膨脹的時候,要把自己的預算和預期打個6折。同時,電商人才泡沫將在春節后崩盤,人力成本會下降,甚至回到2008年的價格。”
——樂淘網CEO畢勝
“電商實際上是整個經濟和各行業的互聯網化,這鍋水是燒到了60度還是40度說不太準。2011年投入多,見效少一點,一部分原因是在物流等短板上投入較多,在團購等新模式研發上投入稍大。”
——“IT經理世界”創始人王超
再議“資本市場治理”
“中國股市遠不是市場市,所以熊市才有排長隊等上市。治市用IPO市場化、強化分紅、嚴打內幕交易、不支持借殼,屬刮骨療傷瘦身,是為‘瀉藥’;IPO責任制、再融資市場化、鼓勵產業收購兼并、降低上市公司債務等成本,屬強本固元壯身,是為‘補藥’。病市中短期何去何從,還看管理層怎樣下藥。”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經濟學家華生
“全流通成果被權貴資本掠奪,股市成為權貴發財致富的合法途徑;大股東與投資者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套現加劇削弱上市公司凝聚力;制度走偏日甚一日,股市徹底淪為圈錢場所;市場在客觀上成為窮人培育富人的工具;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機制和手段遠未建立。”
——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直指“股權分置改革徹底失敗”
“一說強制分紅,股民們本能地以為是好事,以為監管層出來主持公道了;殊不知,果真強制分紅,類似巴菲特、微軟之類的公司會被提前分掉喪失成長性,相當于丟了西瓜撿芝麻;業績差的公司會因強制分紅破產,沒有扭虧為盈的回旋余地,股價一落千丈,現有股東只會更慘,得不償失。”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
“最大的國有資產改革,是把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劃歸社會保障基金,為全體人民包括農民建立社會保障。這樣可以刺激股市大漲,保障創業板和其他公司的上市成功;產生財富效應,大大提高國內消費。把大部分國有股直接轉化為社會保障基金,不是把國有財產私有化,而是把國有制向更加高級的公有制改進。基金是社會所有制,不是私有制。這是一次巨大的社會改革,是向全體人民的一次大補償,保障了改革的公平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帆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去概括過去八年的中國經濟,最本質的特征是財政的擴張。因為擴張的財政支出,政府產生很大的融資需求。這時一個機制被發現:住房貨幣化,于是土地資本化以后,政府成了唯一的地主。經濟就被牽引到房地產支柱上,根本的動因還是財政,房地產某種程度上成了地方政府的融資機制。一則所謂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這個錢最終還是來自于銀行。開發商從銀行獲得貸款來參與土地的競拍。更關鍵的是地根撬動銀根,地方政府用樓價來撬動整體地價估值水平,然后招商引資撬動銀根,支撐投資的擴張。這是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邏輯主線。”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
“現在我們政府的奢靡之風我覺得太嚴重了,我認為實際發生的‘三公’經費可能要大得多。我們的預算約束太軟弱了,許多問題都是以其他的方式進行實際的‘三公’支出的。管理措施也太軟了,在國內國外的定向的公費旅游應該說是很嚴重的,包括所謂的‘紅色旅游’,所謂的‘愛國主義基地教育’,有很多是不需要這樣做的。與政府辦公和接待有關的一些樓堂館所的建設也過分地奢華,應當強化預算約束,進一步減少‘三公’支出。增強社會保障支出方面的經費保障,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讓改革開放的成果真正地惠及普通的老百姓,這是一項很具體也很細致的改革工作,但是我認為又是一項很重要的改革工作。”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
“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3年的期限,那你會和很多公司競爭;如果你投入的回報周期是7年,那么只有其中極小一部分公司和你競爭,因為大部分公司是短視的。只要把時間的期限延長,你就可以去干很多正常情況下干不了的事情。我們愿意播種,然后讓它們自由生長。”
——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
“IBM之所以拒絕戴爾以及其他私募基金的收購,而最終將公司出售給中國的公司是有特殊的戰略考慮。中國企業發展水平不高,不像戴爾(已涉足軟件領域)會造成潛在的競爭。而且中國希望本國的公司能夠有更大的全球化影響力,而IBM在幫助中國的同時也增強了其市場地位,并且能夠扎根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畢竟在中國市場當中,政府依舊占據了主導地位。”
——IBM前董事長彭明盛坦言出售PC業務是持續高收益主因
“有兩股勢力匯合,正在扼殺著中國最可寶貴的資源:企業家精神。一是畸形的市場環境讓中國的企業經營者產生了普遍的倦怠和逃避,二是公司日益增強的官僚體制正在扼殺企業家精神。而稻盛和夫最早讓企業家放下‘盔甲’,做企業變成一個他修煉的直心道場。如何以哲學緣起之法,重塑中國的企業家精神,是一個重要課題。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里,如何讓每個企業家信自己的心,看上去是個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卻涵蓋著所有你能夠遇到的難題。”
——清華大學中國企業家思想研究中心王育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