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安博、學而思、學大及環球雅思紛紛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當大多數美股上市教育公司還在糾結于如何既滿足投資人的逐利需求,又保證教學質量絲毫不懈怠的時候,環球雅思卻宣布,公司已經與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達成最終合并協議,成為培生的全資間接子公司。
有人質疑環球雅思假外資變成真外資,有人譏笑說這是上市后股票慘淡的不得以之選,不過東方劍橋教育集團董事長于松嶺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上市不是目的,只是企業發展必經的一個階段,至于上市后企業經營得怎樣,其實與資本市場沒有太大關聯。
不敢下地獄的人上不了天堂
大部分創業者,做到一定程度就會考慮守業,但是小部分的,心中有夢想,所以一直有動力要把公司做得更大。于松嶺就是為數不多的一個。這不是貪念。
1986年,35歲的于松嶺已在哈爾濱理工大學物理教研室任教6年,不但在職攻讀了研究生而且被評為講師職稱。然而命運捉弄,英語單科差1.5分的結果,導致其無緣深造。他就此認定,自己跟搞學術無緣。辭職時面對校長的不解,他的回答也簡單有力:“我要體現我的人生價值。人生難得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放我走讓我搏一次,我的房子交給學校。”
“要干就要破釜沉舟,不敢下地獄的人一定上不了天堂。”創業之初的他毅然花了150元錢到動力區教育局辦了一張辦學執照,填上了校名“劍橋少兒英語學校”。而150元是于松嶺一家當時一個月的房租。
像所有民辦教育機構一樣,他找到理工大學附近的一所小學校租教室,對校長說,“租一間教室業余時間給我用,我先付50元的租金,如果我招來學生上一個月的課,這50元錢就是你們的,如果招不上來學生這50元錢要還給我。”校長因他的摯誠甚至是天真居然應允了。沒錢做廣告,他揮動毛筆寫了很多大字報廣告,騎車走街串巷張貼消息。還在馬路邊放一張桌子開始招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6年7月22日開學時果真招來了22個學生。這些孩子被視為“命根子”。于松嶺把課程備得既熟練又充分,教法也靈活新穎。隨后,他迅速轉向學歷教育,囊括中學、中專、大學,東方劍橋教育集團由此塑型,如今已有學生4萬多人,教師3000多人,資產15億元。“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是基礎教育,我愿意辦這個。”
打好底子再談上市
有人說,辦教育企業要看政策,但于松嶺強調,“我覺得要做事,不要考慮政策,也別抱怨,同頂一個天,同踩一個地,為什么有人就能辦好?你只要有信念,按照理想去做就好了。除了形式,要依據市場的變化做出反應。”
“我是一個善于把握機會的人。”至今仍讓于松嶺念念不忘的一個例子是五筆字形出現時,他預感到中國的計算機時代即將來臨,于是堅持開辦計算機培訓班,并親自到北京中關村采購10臺286計算機。沒成想開班后學員爆滿,往往沒畢業就被機關、銀行、企業聘走。他馬上又傾囊建立哈爾濱最大的計算機培訓學校,四個半月就收回了成本。
靠著市場意識打拼,眼下的東方劍橋集團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國家基礎教育全是免費的,我們決定發展跟國家不矛盾的。比如學前教育,同時我們還通過自己的正規大學為基礎教育培養師資,一方面解決我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一方面可以延續我對基礎教育的熱情。”以幼兒園為例,公司已在24個城市建立了50所直營幼兒園。2011年,更是大約每周開辦一所幼兒園。未來,東方劍橋旗下學前教育計劃在全國開辦1000所直營幼兒園。
隨著事業的發展,資金開始成為第一瓶頸。“目前美國市場不太好,好的時候我們可以上市。”于松嶺認為,教育企業上市,最后培養的還是中國人。拿外國人的錢辦中國人的教育,何樂而不為?但他對上市這件事又看得非常清楚。“以后上市要分兩塊,一個是盈利的范疇,一個屬于非盈利。非盈利的就是學歷教育,歸教委管;盈利部分是培訓,歸工商管,我們有可能是學前教育這塊上市。”當然,“急于上市也不行,盤子做大了,要打好底子,每年30%—50%增長,如果達不到,別人不會買你的股票。”
目前,東方劍橋以每年30%的速度保持增長,到2015年,集團預計收入14億,屆時學前教育將達12億,占比86%。
生源荒倒逼教育轉型
由于結構性過剩、人口紅利等多重因素影響,生源逐年減少并將在未來幾年出現顯著滑落,已成為民辦教育界的一大擔憂。
于松嶺覺得,不是所有的民辦高等院校的生源都在下降。具體來講,首先看民辦高等院校學生專業的設置,是否考慮三到五年后的社會需求和未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其次要看民辦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如何,所培養的人才是不是真正的應用型,走出社會后是否能受企業歡迎,并且就業率很高。最后還取決于學校的辦學理念、方向的調整。
談及時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時,于松嶺認為應當以就業論成敗,以創業論英雄。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需要轉變;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解決對學生的技能培養滯后于市場需求的問題,更加注重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
談到怎樣才能做好教育企業,已經60歲的于松嶺表示,“很簡單,這其實是一個人的問題,學校里有一個好校長就一定有個好學校,從策劃到發展定位,以至師資隊伍,這都是簡單問題,你是怎么理解教育的,才是最重要的。”他說,“新東方曾經差點把俞敏洪踢出董事會,王強這些人都是留學回來的,業務都比他強,講課都比他強,可都不是帥才。沒有俞敏洪,新東方就沒有今天。其他教育行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