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通過“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并重發展”的典型運作,解決了后續可持續發展問題,尤其是在近年來資源獲取難度加大、國際政治環境復雜的局面下,高質量完成多次境內、境外并購運作。兗州煤業董秘張寶才說,資本運營不僅在“量”上促進公司快速擴張,更在“質”上促進公司深層次變革。
他直言,上市公司開展資本運作,必須以提升盈利能力、維護投資者利益為基本前提。兗州煤業堅持規范運作、樹立與投資者共同發展的理念,以規范的運作取信于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獲得投資者的高度支持和認可。歷次重大資本運作 (包括關聯交易)都獲得有表決權股東90%以上的支持率。也就是說,兗州煤業“走出去”戰略符合最廣大投資者的共同利益和訴求,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正由于此,公司在做好產業經營的基礎上,通過成功的資本運作和資源整合,極大地促進產業運營的提升,最終實現了良性持續循環發展。
通過戰略性收購和投資運作,兗州煤業改變了上市之初單純從控股股東收購資產的規模擴張方式。張寶才說,公司完全按照“專業團隊充分調研、理性研判價值評估、務實低調穩妥推進”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從2004年開始,公司先后在澳大利亞通過招投標、排他性友好商談等不同的方式收購兼并了南田煤礦、菲利克斯煤炭公司、新泰克資源公司以及普力馬煤炭資源公司等全部股權,又在2011年把兗州煤業的專有采煤技術成功有償轉讓給美國的博地公司,在境外多方位、多領域、多渠道并購和配置資源,初步形成了“生產、在建、勘探”三級梯次的長期成長性的發展雛形,實現了發展模式新的突破。
一系列海外并購和資本運作,為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升盈利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公司海外煤炭產量占比已由2009年度的4.3%上升到16.4%,海外煤礦銷售收入占比已由2009年度的5.6%上升到20.2%,國際化運營優勢充分彰顯。如今,兗州煤業不僅是中國煤炭行業唯一一家在境內外三地上市的企業,而且是中國煤炭行業第一個在境外成功收購煤炭資源的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將采煤技術和設備向發達國家輸出的企業。
作為一家公眾公司,投資者關系歷來被企業高度重視。張寶才說,在重大投資項目上,公司盡量在第一時間將項目信息最大化傳遞給投資者,得到了投資者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在收購加拿大鉀礦項目上,投資者對于公司涉足新的領域不甚了解,公司的這一舉動獲得資本市場認可需要一個過程。兗煤選擇在“十一”長假前召開董事會發布公告,利用長假期間香港和內地不同的休市時間,及時向境內外媒體、券商和基金等傳遞了大量關于鉀礦行業的基本素材,以及這次收購的背景、目的、未來運作思路等詳細資料,使境內外不同的資本市場獲得了充分的消化時間。
也許由于工作性質的影響,讀書、旅游、攝影、寫博客構成了張寶才業余時間的四部曲。從事該工作之初,為提高個人素養、磨練自己的筆桿子,張寶才自我約定:每周讀一本書,寫三篇文章,一直堅持至今,雷打不動。
張寶才,高級會計師,EMBA碩士,畢業于南開大學。現任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2002年任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計劃財務部部長,2006年任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2011年任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