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獨董勤勉盡責
獨立董事制度,曾被作為“救濟”中小股東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一劑靈丹妙藥引入中國境內資本市場。但我國內地正式實行該制度十年以來,良好的初衷并未完全實現。中小股東利益遭受大股東或管理層濫權侵害的現象屢見不鮮。由于權利來源、履職的內外部環境存在缺陷,激勵與責任失衡等因素,獨立董事往往履職不到位成為“花瓶”,并因此屢遭詬病。更有甚者,有些獨董因利益輸送、內幕交易,背離了自己的信托責任。中國的獨董制度似乎走到一個十字路口,面臨新方向的選擇。
監管部門顯然注意到問題的存在。例如深交所日前就修訂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備案辦法,新細則是對獨董任職獨立性條件實質審核的收緊。
反思獨董制度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事實上,獨董制度的完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予以推進。雖然相關部門此前也提出過個人競聘、成立獨董協會等選聘舉措上的創新設想,但在選聘來源、選聘方式、薪酬設置等方面,是否存在創新完善的可操作空間,能真正確保獨董的獨立性?在現有框架下,上市公司或其他資本市場主體應如何通過恰當的治理制度和機制安排,讓“獨立又懂事”的獨董脫穎而出,真正發揮作用?
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實施十年來,客觀地說,制度設計的基本效果達到了。絕大多數獨立董事誠實守信,勤勉盡責,這是主流。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正視和解決其間存在的很多問題。
首先是獨立董事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獨董究竟是保護公司的利益還是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要不要考慮大股東利益?我認為,獨董的天職是要維護公司利益,而公司利益包括了控制股東利益和中小股東利益等。如何穩妥有效地整合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控制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共享和多贏,是獨立董事履職的學問和藝術。這一點,中國的獨董在實踐中做得還很不夠。
其次,選聘機制亟待進一步改革。現在大股東推薦、大股東選獨立董事的方式肯定是有問題。非控制股東選獨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誰是小股東?非控制股東如何決策需要在制度設計中進一步明確。
再次,獨董的責任和激勵嚴重失衡。無論從與其他國家的橫向比較,還是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獨董的薪酬普遍過低,從而缺乏開展勤勉日常監管的內在動力。要知道,獨立董事承擔了很大的法律風險。獨董在履職過程中,既要看材料、開會審議,還要時不時出謀劃策。現在哪怕普通的藍領月薪也有五六千塊,何況是參與復雜公司治理程序的獨董?同時,上市公司對獨董知情權的尊重還很不夠,通常不給其提供調研的機會,獨董也不可能每次自己掏錢去調研。
此外,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理順,都是監督,那么如何劃分權責?
提出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因此現在反思中國的獨董制度,具有迫切性。我認為,撇除獨董本身的素質,要想真正提高獨董的獨立性和履職效率,需要從制度安排和微觀機制上,真正下決心加以改革。
首當其沖的就是完善公司法,時至今日,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在很多方面已經需要調整。新公司法需要將獨立董事制度規制得更為詳細,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是證監會的獨立董事制度指導意見也應該考慮進一步完善修改,建議方向是同幅度加大激勵和責任的力度。獨董激勵機制至少應參照中層管理人員的薪酬確定。有了利益機制,將來追究責任才有基礎。一年3萬塊錢報酬怎么可能和起碼幾個億資產的監督責任對等?相應地,獨董也要承擔更大程度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同時,呼吁證券監管支持成立獨立董事協會。
第三,完善獨董的選聘機制。首先,獨董從哪里來?現在上市公司找獨董主要靠私人關系,依賴親緣、業緣、鄉緣等,沒有作為公司治理的一件大事去抓。事實上,應該找專業最棒的,例如會計、財務、法律、管理界人士,或者是優秀的學者和退休的機關干部。有的獨董一提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他能是最棒的嗎?至于學者,央企監事會現在連一個學者都沒有,這是一個遺憾。學者有學術聲譽的制約,干得不好在圈內就很難再獲得認同;而且學者也迫切需要從實踐中汲取素材來完善其理論。其次,選聘什么樣的獨董?我認為,一要學有專長,二要人品端正,三要有責任感,四要有豐富的擔任公司獨立董事的經驗,五要有風險意識。有的獨董膽大不履職,不敬畏法律,也不怕股民的譴責,這是不行的。第三,采取怎樣的選聘方式?我認為還是要依靠市場選擇,尤其要鼓勵公眾股東在遴選獨立董事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因為獨董要代表中小股東利益,但其不是中小股東選聘的,怎么代表中小股東利益?具體操作時,可以由股東大會來決定,大股東回避表決。這樣的制度創新可以嘗試,并且這種努力不僅來自上市公司,監管部門、證券交易所也可加以引導。
最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董事會召開頻率,給獨董及時提供真實的職務信息。現在很多獨董和高管、中層管理干部缺乏聯系和溝通,獨董很少深入生產經營一線去調研了解真實信息。這樣一來,議事必然是霧里看花,這是最大的問題。但改變這一現狀,上市公司需要完善公司治理內涵,制定規劃,增加投入,經常主動組織獨董深入基層,到現場調研。
(本刊記者根據采訪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