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倘若時光倒退二十年,“鄉村教師”朱明躍無論如何也不敢想象自己成了一名企業家——用他從小得來的綽號“豬八戒”注冊了威客網站,擁有超過六百萬名威客,壟斷創意服務市場80%的業務往來,每日交易額超200萬元。
成功來得比想象早,這和他的設想有些“錯位”:“如果當初我知創業必須要管人、管錢、管融資、管挖人、管營銷、管政府關系、管收購、管上市……我一定不會辭去重慶晚報首席記者,幸虧我當初不知道這些……” 面對人生的轉折,他承認自己有些時候并沒有考慮精深,顯得飛蛾撲火,不過“從未有過放棄”。
突破思維之墻
“什么都要趁早:早栽秧,早撻谷;早生兒,早享福。”這樣一句老家的俗語,讓朱明躍第一次感到了人生價值的“危機”。那一年,他20歲。
1998年,他放棄了師范生畢業后的小學老師鐵飯碗,考入《黔江日報》,并隨后轉投《重慶晚報》。壓力激發動力,為在報社站住腳跟,自認悟性較低的他采用了瘋狂閱讀與扎實采訪融會貫通的自我提升辦法。他將重慶可以買到的新聞類書籍陸續搬回家,據他統計大概有1000多本。兩年之后,他獲得了中國新聞獎。
此時的朱明躍又一次感受到“危機”,壓力來自數字化風行下的媒體業態急劇變化。新興媒體引起了他的興趣,豬八戒網應運而生,不過盈利模式還是白紙一張。“我在網上以500元價格找到了一個程序員開發員,外包了開發工作。”他說,那次外包原以為會石沉大海,不料3天下來有幾百個人都躍躍欲試。
這意味著什么?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也苦于服務外包之困。比如建一個網站,可能花1000塊錢請一個人就能搞定,但很多企業卻要投入上萬元,聘請專業公司來完成。能不能建立一個平臺把這兩方面的需求結合起來呢?思路決定出路。幾個人,一個工作室,豬八戒網正式向威客領域進發。
回憶起創意的思維過程。朱明躍覺得,媒體記者的錘煉功勞不小,同樣發生的新聞得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和表現,幫助了自己突破定勢思維的局限。“喬家大院應該是ceo入門教材,理解了喬二哥,也就明白了作為有社會價值感的商人與普通的生意人之區別。”
至于閱讀的方式,朱明躍喜歡“倒逼讀書法”。“很多書買回來,我掃一眼,做到心中有數。遇見了難題,大概知道哪本書可以給我答案,找到這本書,進行針對性地參考閱讀。我現在讀的書是《從管理視角看電子商務》這是一本國外教材,針對的電子商務管理,現在網站要升級運營系統,需要一個新的后臺,如何從管理視角服務電子商務,這本書給我提供很多經驗。”
不過,彼時全國已有數百家同類型威客網站,同樣采用懸賞模式——買家掛出需求和價格,并把要支付的錢打到威客網站的賬戶上;之后,賣家根據要求提交答案,由買家從眾多答案中選擇一個答案并確認支付。網站提取一定比例的交易管理費。
盡管口碑尚可,但怎么實現有效增長,讓朱明躍費神不已。他求教重慶博恩科技集團董事長熊新祥,自己的天使投資人。熊新祥的答案是,必須先把盈利放在一邊,第一步先建立“相對競爭優勢”——做到行業第一。
“我們漸漸看到了出路,將網用戶所有的交易記錄和客戶評價都累計起來,并設計出一套特有的能力等級評定模式,對所有參與交易的網友都進行等級評定。”朱明躍解釋,之所以采用這一辦法,源于與傳統商品不同,威客網服務產品的質量并不能量化。通過標注能力等級,與公共機構合作,信譽建設得以完善,網站的客戶黏性急劇提升。香港衛視的臺標,中國發展出版社的社標,電影《葉問2》的海報……這些創意陸續誕生。
網站火了,20塊錢一份的豬八戒“源碼”交易也隨之冒頭。“模仿也許并不難,但對能力等級的評定,以及網站營造的交易文化并非一蹴而就,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擁有600萬保持黏性的用戶,短期內不容易被超越。”
書生的“柔性”
豬八戒不斷遇到成長的新煩惱,比如不斷而來的客戶投訴。
朱明躍對投訴責任人的辦法,和別的網站高管不同,“溫柔”很多。因為問題很可能并不是服務人員的直接錯誤,而應該在流程,“我們不會訓斥員工,而是應該解決流程漏洞”。
柔性管理也有客觀的要求。豬八戒網的三百多名員工大部分是85后,平均年齡23.9歲,“你認為的‘天經地義’但在他們那里‘一錢不值’,必須要學會變通。”這種變通就是提問,而朱在之前8年的記者生涯中已練就了強大的提問能力。“面對85后員工,如果你不會提問,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他們不知道自己缺什么,該補什么,居高臨下‘喊話’沒任何意義,必須要產生互動,實現有效溝通。”
“柔性”能否服眾?豬八戒網品牌主管周朝華告訴記者,朱明躍對C語言相當精通,如果程序員的編程出錯,他一定知道錯在哪里,而這些完全靠其自學。
朱明躍則笑言,這是逼出來的。“企業所有的問題都會匯集到你這一點,人性的丑惡、組織的渙散、發展的瓶頸……重慶有句老話‘火星落在你的腳背,你當然知道疼,當然知道跳’,領導力就是在這樣一次次背水之戰之后歷練出來的。”
“中國許多成功的互聯公司是基于對國外模式的模仿,再投身于本地化運作,我們哪有國外榜樣可以模仿?澳洲有一家公司99design,他們很大程度是在模仿我們,這也是第一家在國外抄襲中國模式的網站。”朱明躍坦言他也很想走捷徑,推崇馬云的他曾認真研究了淘寶,并多次去阿里巴巴調研,但發現平臺完全不一樣,沒法借鑒,只能自己埋頭找出路。
成長的煩惱還有。“現在很多VC多是披著VC 外衣的PE,多是扮演收割機的角色,多是想踩臨門一腳。所以,能不融資盡量不融資。”這個判斷源于《十億美斤的教訓》,這本書剖析了互聯網的“大敗局”:3721、8848、分眾、PPG這些曾經取得輝煌的企業已紛紛倒下。朱明躍讀后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的失敗都是被‘撐死’的,眼睛大肚子小,發展嚴重超速”。
但當IDG熊曉鴿拋來橄欖枝,朱明躍卻迅速接住了。朱明躍的思路清晰,接受融資絕非“傍大腕”,他喜歡“文火燉雞湯”的模式與很多VC無法合拍,而IDG的投資風格——偏重長期價值回報,不會將短期財務要求寫進對賭協議,這似乎是另一種“柔性”。不僅如此,2010年后豬八戒每一小時就有一單來自海外的華人客戶,“走出去”是大勢所需。而幫助企業國際化,恰恰也是IDG的長處。
在這樣的一種價值觀下,豬八戒繼續著自己的生長之路。熟料,很快新的麻煩又來了。
重新定位理性成長
IDG的1000萬元美金注入后,豬八戒的步伐有些“心動過速”。“2011年4月接受融資之后公司陷入了無意識的狂歡,人員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做預算至多500萬,融資之后動輒2000萬。更讓人擔憂的是,公司內部產生了幾個方向,做產品的人有他的想法,做市場的人也有他的打算。”
“互聯網呀互聯網,把我困在網中央。”這是朱明躍當時的心情寫照。“創業者,對自己的項目總是入戲太深,但就怕入戲太深,這種感覺,有誰人能領會?只有孤獨的創業者自己。”
一個突出的例子是,他不愿意把公司搬到科技企業云集的北上廣深。“我們在重慶有很多劣勢,但是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與喧囂的資本市場與信息市場隔得比較遠。我到北京不太適應,天天在車庫咖啡與貝塔咖啡有那么多成功人士舉辦沙龍,他們說得那么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功,相形之下,我會產生自我懷疑,漸漸亂了方寸,我在重慶可以保持相對冷靜,更加專注而不受干擾。”
他告訴自己必須“出戲”,眾人皆醉他必須獨醒,站在高處,遠眺出路。
IDG合伙人李豐認為,豬八戒每個交易背后其實潛藏著十倍以上的再次交易機會。比如2000元做了一個家裝設計,其背后可能有2萬元的裝修、家具等需求。豬八戒網目前的交易只是整個交易流程的起點,它未來能否再把流程往下走幾步呢?朱明躍認為肯定要走下去,但現在不能做,要控制好節奏。“若現在往深處走,戰線縱向拉長,橫向變粗,組織系統與運營都會受到很大的挑戰,企業會面對很多陌生領域,我們并沒有準備好。”
IDG融資之后的半年里,朱明躍只做了一件事情,突破產品架構,升級商業模式,他相信這條道路才有期許的未來。“所有企業在融資之后都應該重新定位,唯有如此,才能理性成長,融資是一次真正的洗禮。他甚至拒絕了熊曉鴿希望2014年美國上市的計劃,他目前想做的只是重新定義威客模式,打造一個世界范圍內的創新交易平臺,“是否上市,那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