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大數據以及超智能的移動終端,在互聯網技術日益普及的今天,如同給這個充滿摩擦和隔閡的世界裝上了超強的潤滑劑和超導體,所有社會單元的空間格局、關系結構正在被重構,企業生態也在發生重大變革。這一切到底是怎么發生的?
銀行界首先感到了這一變革的來勢兇猛。正在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催生了第三方支付和交易平臺,隨著這個平臺的壯大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和個人不再通過傳統銀行進行支付、結算和融資,供需雙方直接在線上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的威力在于,它將極大消除傳統銀行賴以生存的信息不對稱,金融產品本身的差異化越來越難做,爭奪客戶的競爭最后有可能演變成為信息服務之爭、技術升級之戰。誰擁有者最強的信息處理能力、數據挖掘技術,誰就能搶占市場先機。未來的大數據時代,銀行的商業模式面臨著轉型。
不難想象,技術變革同樣會對銀行以外的金融服務產生顛覆性影響。保險業的情況只會比銀行更慘烈。在中國,保險業這個需要依托信任、誠信才能成長的行業,如今遇到了很大的發展瓶頸。長期以來,保險業過分重視市場端的客戶資源爭奪,而后端的信息處理、客戶的精細化服務則要滯后很多。這樣一來,保險業積累下來了很多問題。例如,保險業缺乏大量有職業素養的市場營銷人才,很低的進入門檻和尚未普及的金融知識,使得這樣一個智力型服務性行業變成了勞動密集型行業,人才結構的不匹配將使傳統保險企業無法應對即將到來的信息革命。再如,對信息戰略的低估。很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已經發生的技術變革將給金融服務業帶來的重大影響,在制定發展戰略時,缺乏信息主導的戰略思維。金融信息的處理還停留在傳統的后援中心,不是建立一個在全新“智慧化”架構上。
金融業的變革也許要比其他行業劇烈得多。在電子商務大潮的影響下,一些家電制造企業紛紛打造電子商務平臺,但也有意見不同者,如格力電器,不愿意跟隨這個潮流,堅持走門店銷售的商業模式。它的理由是電子商務的成本高昂,對物流、倉儲和信息平臺的要求非常高,不適合于空調這類大電器。也許格力是對的——并不是所有行業都能依靠信息技術改變生存狀態。但是,金融業完全不同于制造業。金融業本身是依附于實體經濟而存在的服務業,服務最終依賴的社會資本的有效累積而非實物資本的不斷追加。服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一個沒有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極低、幾乎沒有時滯的空間。只有智能化、超規模的信息技術能做到。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在這次變革中,已經有很多嗅覺靈敏的金融企業提前進行了布局。例如中國平安,從構建“中央廚房”,到近期聯合阿里巴巴、騰訊公司設立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以及打算建立一個線上綜合金融產品超市平臺(不光銷售平安的產品)。一場“信息革命”正在引發平安“從內到外”的全方位變革。
一個逐漸清晰的趨勢是,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金融的核心業務領域,它讓金融世界迅速“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