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企業一定是投資主體多元,作為公眾公司更是。沒有大股東,沒有小股東,沒有中小股東,大股東不受約束都是不行的。嘉德拍賣作為一個同仁企業,受同仁約束。泰康人壽更加受約束。所以一定要有優質的股份結構、優質的董事會結構,一定要有非常透明、科學完善的治理結構,還要有企業家精神。這就是最好的企業模式和商業模式。我有很多朋友都是草根企業家自己打江山,一個人說了算。我老跟他們講,你們要做一個好企業,就一定要走股份制,完善治理結構。同時,做細分市場的前五名,你就是成功的人士。”
——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
家族持股企業家運營
“作為股東和精神領袖,更重要的是協助集團培養人才。實際上我們需要200名英勇善戰的企業家,現在加起來還不到50人。但是用人是有風險的,虧你十億八億是分分鐘的事,但是如果你不冒險,就一事無成。作為創辦人,應該給我們的團隊鼓勵,鼓勵犯錯,在錯誤中成長。這就是精神領袖該發揮效益的地方。沒有人去承擔風險,企業就沒有動力了……對工業企業來說,兒女傳承并不是第一要素。最好的新模式是家族可以擁有一定的股份,尋找卓越的企業家來運營。”
——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快半步”
“我認真研究、學習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叫中國特色呢?就是中國跟別國有些不同,沒有經驗,要摸著石頭過河。什么叫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我們不知道前面究竟怎么樣,要一步一步摸到它,實在不行了,摸著石頭還回得來。企業的發展實際也是這樣。我們總結出來,叫做‘順潮流、快半步’。”
“一定要順潮流,不能逆潮流,一定要超前,但只快半步不快一步。因為你快走一步,重心也移過去了,再挪回來不容易。走對了,好;走錯了,倒了。而我快半步,重心還在這兒,先去探好路,這半步成功了,我就能領先。如果踩虛腳了,我再退回來。這其實與摸著石頭過河是一脈相承的。”
“快半步,是我的心靈警句。做企業要有準烈士的自省心態。準烈士心態與快半步是相輔相成的。我對自己有準則,對經理人有要求。我們開會,先唱新希望之歌,然后讀經理人行為準則。有人說太教條,我覺得這種教條還得要。這是一種企業規則、制度、文化。這就從管理上將準烈士的準字拉長一點。”
“(如何應對中小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容易面臨的人才流失問題)不是思考怎么留住他們,而是我如何為他們服務。記得阿里巴巴最困難的時候,有幾家公司在樓下招聘,招聘的時候給開的工資是我們的兩倍或三倍。我跟同事講,三倍可以考慮,四倍的話我跟大家一起去應聘。因為有時候你站在員工的角度,什么對他們是最有利的,要找到是他真正為這個事情做,而不是為你做。”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我認為領導力并不是告訴人們做什么,而是說通過以身作則給別人創造一個典范。包括勤奮、溝通、良好的溝通精神、合作精神等等。”
——高通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艾文?雅各布
“幾百年前亞當斯密就說,經理人根本不可能用對待自己財產的態度來對待別人的財產。而今天全世界盛行的現代企業制度叫委托代理制。把經理人制推到極致,不就是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嗎?人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人類一定要從簡單的代理制走向共享制。通過私營股和民營股結合的制度,把經理人變成主人,讓他擁有股權的情況下能夠努力的干。”
——慧聰網董事局主席郭凡生
“誘惑實際上是企業家的最大的大忌,就是說真正的企業家要有理想、要有企業家精神,要以產業為基礎的精神,如果為錢去做那不是企業家,那是商人。”
——杉杉控股執行總裁任偉泉
“在企業管理中,‘君忙臣閑’不是一種好的管理模式,上級總是親力親為,反而給員工太多束縛,使其無法發揮積極性,這就違背了公司自身發展的規律,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無為而治’的管理理念即是順應著公司治理的天道。企業最好的求生方法就是不要給員工太多束縛,要給員工自由,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自己找出路。”
——中原集團創始人、董事施永青
“未來的城市化還有二十年不斷加速的時期,房地產行業不需要在模式上做太多的創新,只要把自己投資盈利的心理預期稍微下調一下,把自己產品和服務更加重視一下,房地產行業在未來的十年能夠做到持續的生存和發展,不是太難的事情。”
——建業地產董事長胡葆森
“今后十年對中國來說,我覺得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如果對今后10年可以分一個近期、中期和長期的話,可以講三句話,近期不必過分悲觀,中期不可盲目樂觀,長期應該充滿信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
“我們今年收購了全球第二大電影院線AMC……這么大的一個公司,18000名員工,我們就派了一個財務副總監,再加上一個激勵機制。我就說派一個人,一個信息化,再給一個機制,我相信就能搞好。機制就是給他們稅后凈利的10%做獎勵。以前是五家基金管AMC,不會給這個機制的,2011年虧損1.2億美元。但由于我們這種管理,現在肯定凈利超過3000萬美元。”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