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然而對于多數企業來說,進入夏季就等于進入了蟄伏期,酷暑難當的天氣稀釋了高漲的消費熱情,也讓節假日消費盡顯疲態。據統計,2012年4月,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長僅為1.13%;一季度,國內工業企業的凈利潤減少了1016億元;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3%,增速持續放緩。
面臨經濟減速導致的消費疲軟和傳統銷售淡季的雙重壓力,中國企業開始走入陣痛期:營銷目標缺失、營銷隊伍渙散服務放松、市場信息滯后、庫存壓力增大……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夏天過去?當然不是。夏季不應是營銷“淡薄期”,反而應該是“補缺期”;不應是“戰略缺失期”,起碼應是“短期戰略執行期”。
夏季之痛,痛在何處?企業對外如何有針對性地創新夏季營銷?對內又該如何打破“部門墻”,完善內部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