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強專欄
要想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力,就要把握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提出能夠滿足新需求的產品概念,從而占領新的需求市場。
很多企業,包括咨詢策劃業的同行,苦于“制造”產品的概念以此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實,產品的概念無須刻意制造,它只是來源于各種問題。
消費者每天受到各種問題的困擾。有了問題的困擾,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需求;有了需求,也就有了市場;有了市場,就有人出來發明和制造產品。這種產品可以解決消費者所遇到的問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了讓消費者知道該產品的意義并且接受和購買該產品,就需要提出產品的概念。好的產品概念不是閉門造車、頭腦風暴、天馬行空可以“制造”出來的,而是要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緊緊抓住“問題”、“需求”、“市場”三個遞進的要素。
別人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機會
所有的人都煎熬在問題的熱鍋里。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不滿足、不幸福和不高興,他們都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困擾。這種困擾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難受和不安,每一個人都有擺脫困擾的欲望和需求。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天氣炎熱讓人們難受;疾病讓人們痛苦;入室偷盜讓人們不安等。
知足者常樂。滿足是一種人生態度,但事實上卻是“不滿足”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從消費者角度說,存在問題,就是具有需求;具有需求,就是需要產品來滿足需求。從商家而言,存在問題,就是還有機會;還有機會,就有向消費者售賣產品來解決問題的可能。
別人的問題,正是我們的機會。問題,為我們創造了機會。有了問題,就有了需求。不知道有了問題就有需求的,是蠢才;知道有了問題就有需求的,是人才;知道有了問題就有需求,并能從問題中提煉挖掘出需求的,那就是天才。 一個人對待問題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人發展的空間。一個企業對待問題的敏銳程度,決定了企業的產品前景。
問題產生需求
當我們被問題困擾時,我們都有解決問題的欲望;當別人被問題困擾時,我們也有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欲望。當一個人被問題困擾時,這個人想解決問題的欲望叫望想;當眾多的人被問題困擾時,這些人都有解決問題的欲望,這個欲望就叫需求。這個需求,是由若干個個性需求積累起來形成的共性需求,共性需求是我們所要研究的真正需求。
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是在問題的海洋之中繁衍與進步,一直在與自然勇敢地斗爭著,不斷地解決問題,滿足著自己的需求。人類每滿足一次自己的需求,就向前邁進了一步。有人說,是科技創造了歷史。我們說,是需求創造了歷史。
天氣炎熱讓人們難受,人們就有涼快的需求;疾病讓人們痛苦,人們就有健康的需求;入室盜竊使人們感到不安,人們就有防盜的需求;人們覺得走來走去、爬上爬下去開關電視機、空調太麻煩,人們就有對電器進行遙控的需求;水污染的問題嚴重地困擾著人們,人們就有了想喝純凈水的需求。
需求成就市場
有需求才能有市場。當個性需求成為共性需求,并且達到一定社會程度時就形成了市場。市場,就是具有相當規模、相似需求并且具有購買力的消費者集群。我們通常所說的“市場很大”,就是指具有某種需求的人很多。經常有營銷人稱市場為“我們的市場”、“競爭對手的市場”,實際上,市場是不屬于企業的,它屬于需求。企業要通過滿足盡可能多的消費者需求來搶占市場份額。
開發某一款產品,為了更好地推廣這款產品,就必須給這款產品一個名堂,讓消費者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東西,這就是產品的概念。人們追求美好理想的欲望和行動沒有一刻停止過。人類畢竟是智能生物,面對問題,面對需求,總能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滿足自身的需求。
例如,有了涼快的需求,就發明了降溫的機器,于是就有了“空調”的概念。有了健康的需求,就發明了藥物和保健品,于是就有了“藥物”和“保健品”的概念。有了防盜的需求,就發明了防止盜竊的設施,于是就有了“防盜門窗”的概念。有了干凈水的市場,為了讓消費者接受和購買沒有被污染的干凈的水,營銷專家們提出了“純凈水”的概念。
由于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污染。三廢的排放,極大地污染了水源,人們飲用了被污染的水后,生了病,有的病甚至是疑難的怪病,水污染的問題嚴重地困擾著人們。普通人聽天由命,任憑污水侵害身體健康。聰明人開始研發水處理設備,對污水進行處理,并提出“純凈水”的概念,把干凈的水灌裝到瓶子里來賣。第一個把水裝進瓶子出賣的人,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但那個時候,好多人都認為他是個瘋子。若干年過去了,當瓶裝純凈水、礦泉水、蒸餾水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時,眾人才不得不承認,能將問題轉化成需求,并且把這種需求的解決方式落實在某種產品上的人是天才。
所謂產品概念的本質,就是以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問題或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為目的而發明、設計、創造的一種工具,人們用所解決問題或所滿足需求的表現方式為這種工具命名,這個命名就是產品概念。
例如,有的人有頭皮屑,怎么洗也洗不干凈,于是就出現了以解決頭屑問題為主要功能的去屑洗發水;很多人喜歡吃水果,并通過吃水果獲得必要的營養,但很多白領工作忙碌,于是出現了更加方便的取代水果的產品——果汁;中國北方,冬天寒冷干燥,早上起來會覺得口干舌燥。于是,增加室內空氣濕度的加濕器出現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Web2.0的出現,人們有了在網上交流互動的需求,于是Facebook和微博出現了。
如何解決消費者遇到的問題,并從中找到創造產品概念的機會,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甚至創造需求,是我們每時每刻都要琢磨的事情。消費者的一些需求可能并沒有徹底地外化,需要我們營銷人員進行市場需求研究,走進消費者的心靈世界,看看他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再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為了更順暢地推廣自己的產品,在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筑起一道溝通的橋梁,我們給產品賦予的概念與消費者的需求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企業只有不斷將消費者內心的需求、傾向和偏好落實在具體的產品概念上,才能與消費者建立長期的關系,爭取到這部分消費者,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人們發明了無數的產品,也提出了無數的產品概念,比如空調、抗皺美容霜、望遠鏡、純麥餃子粉、枸杞養生奶、智能停車庫等。
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們對一般產品的基本功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更是向著產品的高級賣點和更多的附加價值邁進。我們要不斷研究消費者將會對某種產品產生什么樣新的需求,這種需求能否到達一定程度,形成一定的規模,消費者是否有能力并且愿意為這種需求埋單。只要企業把握準這些欲望的方向,就能使自己在產品研發和營銷戰略上更具前瞻性。
(趙強:中國首屆十大營銷策劃人、趙強冠軍贏銷顧問機構創始人。進一步的問題或探討,請登錄http://zhaoqiang.cmmo.cn)
(編輯:繩 娜 snn0001@126.com)
企業只有不斷將消費者內心的需求、傾向和偏好落實在具體的產品概念上,才能與消費者建立長期的關系,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