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小兒最主要的常見病,尤其多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也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秋冬季節,全國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60%~70%都是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感冒、發燒、咳嗽、喘憋的病例急驟增多,特別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行期間,更是嬰幼兒肺炎的高發期。
肺炎按病理表現可分為大葉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和毛細支氣管肺炎。由于個體差異和狀況不同,患肺炎的種類也不同。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體質較強,機體對病原體的反應性逐漸成熟,對感染的限局能力增強,其病灶僅局限在肺的一葉,則患大葉肺炎;而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毛細支氣管肺炎,則是嬰幼兒最多見的肺炎。
為什么嬰幼兒易患肺炎
內因方面 嬰幼兒呼吸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粘液分泌少,支氣管內壁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育也不夠好,而肺內血管又非常豐富,易于充血。肺內間質發育旺盛,擔負內外氣體交換的肺泡數量少,肺內含氣少,容易被分泌的粘液阻塞。加之該年齡段免疫功能發育不夠完善,對許多病原體的防御功能尚未完全建立,而且對病原體限局能力差,病灶易于擴散、融合并迅速延及兩肺。另外,此期間小兒特別容易患感冒、流感和其他傳染病,以及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等,容易并發肺炎。
外因方面 引起肺炎的致病性微生物種類較多,大多數肺炎是由細菌和病毒所致。細菌性肺炎病原菌有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桿菌、流感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病毒性肺炎的病原體有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麻疹病毒等;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其他如真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臨床上也常見。
另外,秋冬季節溫差變化大,加之居住環境室內外空氣污染,各種小兒傳染病流行,特別是流感流行期間,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抗原常發生變異,許多小兒是易感人群,雖然注射了流感疫苗,由于抗原的變異起不到預防作用,造成了此期小兒肺炎高發。
小兒肺炎的癥狀
不同的小兒肺炎在臨床上的表現會有所差異,但最基本的癥狀是發燒、咳嗽、喘憋、口周和口唇發青。病初與感冒癥狀非常相似,逐漸出現體溫升高,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尤其是在體溫不高時,呼吸次數每分鐘超過40次,兩側鼻翼扇動,胸部兩鎖骨上窩、胸骨上下窩及肋間吸氣時凹陷(稱為三凹征),應特別警惕。如果患兒出現煩躁不安,口唇及口周發青等表現,說明小兒已經患上肺炎,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重癥患兒會出現嘔吐、腹瀉、腹脹、腹痛;累及心臟出現心力衰竭;高熱不退出現抽風等神經系統癥狀。特別應當指出的是,流感期間的病毒性肺炎又合并細菌性肺炎,將會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小兒肺炎的防治
預防肺炎最重要的是增強小兒體質和免疫力。按時進行計劃免疫,在秋冬季節可同時接種肺炎和流感疫苗;疾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空氣不流通、人多而雜的公共場所,如果帶孩子去了這些地方,回家后要給孩子洗臉洗手;家居環境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換氣時讓孩子遠離通風口,注意孩子保溫,防止小兒著涼感冒。
治療原則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果是輕癥病毒性肺炎,目前主要是對癥治療;對于重癥肺炎特別是細菌性或者是支原體肺炎,必須選用對其有效的足量抗生素進行治療。目前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比較嚴重,這是造成病原體耐藥和肺炎治療困難的主要原因。對于有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癥狀的患兒,除一般的常規護理外,在治療上必須嚴格按照鎮靜、吸氧、強心、利尿的順序進行,如果接診后就扎靜脈滴流,患兒哭鬧掙扎會加重心力衰竭,并可引起患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