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是指鍛煉者從立冬到次年立春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或水庫、露天泳池等自然水溫下的游泳活動。冬泳既是一項群眾體育項目,又是運動醫學的一門新興學科,具有冷刺激獨到的健身效果。大量事實證明,冬泳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是集防病、治病、健身、抗衰為一體的最佳項目。但冬泳并非所有的人都適合。有少數人在強冷刺激下干擾了身體正常的免疫機能,引發了疾病,也有少數人由此引發了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猝死。因此,參加冬泳運動需要因人而異,同時必須遵守一些注意事項。
冬泳對身體的益處
冬泳會產生適度的冷刺激,有利于激發人體生理功能,使人體各個重要系統活躍起來,提高人體抗氧化的能力。冬泳時,身體在波浪沖擊的機械作用,以及日光浴和空氣浴的作用下,有利于緩解緊張情緒,達到身心共養的目的。“冷應激”效應還能使人體各組織器官協調運轉,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達到養生目的。
冬泳運動時冷水刺激人體皮膚,溫度覺感受器借助神經系統傳至大腦皮層,又即刻反射到身體產熱系統,產生一系列保暖措施。這個過程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活躍大腦細胞和中樞神經,增加腦組織供血,加速腦神經營養的供給,對減輕腦組織衰退有一定作用。皮膚受到冷水刺激后,皮下血管產生縮舒運動,能使皮膚表層血液循環加快,加強了皮下組織的營養供給,使皮膚健康紅潤,富有彈性,提高了人體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冬泳消耗大量的熱量,經常參加冬泳鍛煉可以減少皮下脂肪的堆積,防止身體過分肥胖。
冬泳運動有助于提高機體的呼吸功能。長期的冬泳鍛煉促進吸氣肌和呼氣肌的功能運動,增強肺組織的彈性和胸廓的活動度,提高肺活量,改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機體的攝氧能力,可有效預防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發生。
冬泳曾被譽為“血管體操”,不僅能使血管的彈性和適應性增強,而且還能加快血液流通,沖刷沉積在血管壁上的脂肪顆粒和膽固醇,防止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所以,冬泳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冬泳運動主要是機體在寒冷甚至惡劣環境條件下的一種生存適應能力的活動,既要身體適應,也要心理適應。因此,冬泳可增強人的心理適應能力,使人精神振奮。經常進行冬泳鍛煉的人自我感受和評價積極,大部分人通過冬泳鍛煉可以感到自信心增強,人生態度更樂觀。
哪些人群不宜參加冬泳鍛煉
冬泳盡管是一項很好的養生方式,但并非人人皆宜。中國游泳協會冬泳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寶倉表示,有三類人群不適合冬泳運動。一是16歲以下的少年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體狀況特殊不適合冬泳;二是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于缺乏自控能力不適合冬泳;三是藥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壓病人、先天性心臟病人、風濕性心瓣膜病人、癲癇病人等,不宜參加冬泳。但在實際選擇時不應該有絕對的界限,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把握好運動的度和量,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冬泳運動的注意事項
冬泳也是挑戰自我和極限的一項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運動風險。因此要科學地進行冬泳,才能受益。一是應掌握運動的度和量,充分考慮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游泳技術等,在運動過程中循序漸進,應隨著下水次數的增加逐漸增加運動量,切忌勉強運動和過量運動。二是下水前準備活動要充分,可進行一些徒手操、模仿練習和拉長肌肉韌帶等練習。三是不宜單獨進行冬泳運動,應結伴而行。下水前應對水溫、水域、水質等有充分的評估,減少風險。四是飯后、酒后或劇烈運動后大汗淋漓時,不宜立即下水游泳。五是凡患有皮膚病、傳染性疾病、女性月經期或有開放性傷口時,都不宜參加游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