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多發生于焦慮性人格,或繼發于生活應激之后,患者表現為反復發作的下腹脹痛、腹瀉與便秘交替、排矢氣等,但很少有腸道器質性疾病。中醫辨證分型,選用合理驗方,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脾胃虛弱型 患者常在進餐后腹痛不適且欲大便,其糞便稀薄或不成形,便后則舒。取黨參、薏仁、白芍、炒麥芽、炒白術、茯苓、制香附各12克,山藥20克,陳皮10克,炙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中晚分服,連服7天。或取黨參、生姜、大棗各10克,薏仁30克,黃芪20克。先下黨參、大棗、薏仁、黃芪,武火燒開后,下生姜片,改用文火煮至薏仁爛熟即可。吃大棗、薏仁,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
肝郁氣滯型 患者有腹痛腹脹、頻繁排氣或兩脅竄痛等癥狀,排便先難后易,便呈團塊狀。取柴胡12克,制香附、炒枳殼、陳皮、川芎各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早中晚分服,連服7~10天。或取黨參(研末)、蓮子(研末)各10克,大棗10個,粳米50克。大棗水煮后去皮、核切碎,與粳米、黨參、蓮子共入煮棗水中煮粥,早晚溫服,連服7天。
肝氣乘脾型 患者常在抑郁、惱怒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腹痛或腹瀉,來勢急迫,瀉后痛減。取柴胡、白芍、枳殼各12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7天。或取扁豆、山楂各10克,神曲、芡實各15克,茯苓、澤瀉各5克,谷芽、甘草各9克。共入砂鍋內文火燉至扁豆熟爛,吃扁豆飲湯,每日1劑。
陽明熱結型 癥見大便量少秘結,腹部脹痛,伴口干煩躁。取草決明(炒黃)、蜂蜜各30克。將草決明打碎,入砂鍋內文火煎取藥汁,加入蜂蜜拌勻,早晚分服。或取生地、玄參各20克,火麻仁15克,檳榔、杏仁、枳實、厚樸、大黃、梔子各10克,生甘草6克。加水600毫升,浸泡20分鐘后,大火燒開后文火煎25分鐘;濾汁后加水再煎。合并煎液,早中晚分服,每日1劑,連服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