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見,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
[關鍵詞]美術教學,人文精神,人格,素質
人文的集中體現是對人的重視、尊重、關心、愛護等。簡而言之,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以人為本”,美術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對小學生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讓人文之花燦爛地綻放,讓學生的人格更趨向完美呢?
一、結合教材有效切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我們要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學中用人文精神來滋潤學生的心田,結合教材的內容找到巧妙的切入點十分關鍵。縱觀我們小學美術教材的內容,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的資源。比如,有關大自然的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的了解,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人文情感;有關雕塑、陶藝、剪紙等傳統工藝方面的內容,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對祖國民間美術的好奇和喜愛之情,讓學生深深感受到祖國五千年文明發展,創造了燦爛的傳統文化藝術奇葩,自己有責任將其繼承和發揚下去……如何有效地找準切入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我們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認真選取可以更好地滲透人文教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美術教育中,真正感受到中國傳統繪畫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提高美術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建立起責任感,通過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素養,讓學生的人格塑造的發展趨向完美。
二、啟發學生情感因素,滲透美術人文精神
學生對周圍環境中的客觀事物首先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然后才能調動起情感,激發起興趣,從而感受美,美術教學的人文精神之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中把教材的情感因素有效地引發出來,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可以萌發情感和興趣的氛圍,讓學生自發產生探索知識的激情。
比如,筆者教學《太陽、月亮你們好!》這節課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播放如:海上日出、草原月夜等等,讓學生產生了置身其中的感覺,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和探索的欲望。通過給學生講述相關的太陽和月亮的知識,告訴學生太陽和月亮給這個世界帶了生機和美,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太陽要到月亮家做客,那么太陽要化妝讓自己很美麗的出現在月亮家,月亮也要化妝來迎接太陽,大家幫太陽和月亮打扮一下吧。這激起了學生極大的熱情,很多新穎又奇特的擬人化的創意,展現在他們的畫紙上,學生在這個自由創作自由發揮的過程中,感受到無窮的趣味和快樂。整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感受和認識到大自然帶給人類的幸福和快樂。對于太陽和月亮產生了一種感恩的心,感受到美就在我們身邊,使他們產生了發現美,想象美,創造美的人文情感。
三、充分體驗審美情趣,汲取美術人文內涵
小學美術教材中,豐富的圖片資料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的課程資源,這些圖片資料中,有很多是著名畫家的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真正理解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自己的感悟中,獲得來自作品的情感熏陶和思想的啟迪,品味美術作品審美的愉悅。
比如在學習給古詩配畫的內容時,首先讓學生感受文學語言與繪畫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讀誦進一步解讀和欣賞范本,學生通過對古詩的理解,引發了學生為古詩配畫的繪畫興趣,一種創作的激情燃燒起來。學生將各自體會到的詩意美景畫下來,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比比誰為古詩配畫配得最好,是不是體現出了新的詩意,自己作畫的依據是什么等等。學生在配畫過程中,運用自己獨具特色的審美觀,展現了作品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學生在這種美的熏陶中,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也滲透到他們心靈的深處。
四、凈化學生幼小心靈,發揮美術人文優勢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注重凈化學生幼小的心靈,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因此,要發揮好美術教育的人文優勢,將人文教育與美術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更好實現我們教育的目標。比如,筆者在教學《看戲》的內容時,為學生安排了傳統經典劇目《鎖麟囊》精彩片段的欣賞,在引導學生留意人物的打扮、唱腔的同時,對戲曲的情節做了介紹,學生通過筆者的講解,明白了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袖手旁觀,要慷慨相助,伸出友愛之手;在得到別的幫助后,要有感恩之心,要懂得回報,世間萬象都是揭示了種善因得善果的道理等等。學生在了解了這些后,加深了他們對戲曲中人物的了解,很好地促進了他們的繪畫創作,使他們的作品彰顯出了一種美術的人文精神,陶冶了他們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他們的人格塑造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總之,要讓小學美術教學中人文之花燦爛地綻放,讓我們的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塑造理想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小學美術教師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把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的精髓,滲透到我們的教學中,滲透到每個學生心靈的深處,讓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同棲共存,完美結合。
責任編輯: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