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課題以其實用、靈活、簡約的特點,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所接受,但教師對小課題的題目表述出現了種種不準確、不規范的問題。教師在實際申報的題目中應努力尋找解決之道。
[關鍵詞]小課題;題目表述;規范
在實際的普及小課題研究工作中,教師對小課題的題目表述出現了種種問題,有的是沒有體現小課題的特點,有的受“問題即課題”的誤導,還有的將小課題的題目寫成論文式題目等。
一、 “問題即課題”的小課題題目表述誤區
小課題研究之所以非常容易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所接受,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問題即課題”的核心理念所致。一線教師天天接觸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具體的實際問題,將這些問題轉化成課題來研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在課題的表述中,教師很容易走到一個誤區:將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直接表述成課題。如如何快速理解文言文、面對中考,如何減少語文中的失分現象,等等。所有問題式題目或帶有疑問詞的題目,都不是課題的準確規范的表述方式。如使用“如何”“怎樣”等字眼,在課題申報中,這類問題出現的最多。
教育科研課題一定是教育問題,而教育中的問題不一定成為科研課題,如果把教育問題轉化成科研課題,則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具有研究價值;2.可操作性;3.沒有明確的結論或規律。因此,小課題題目的表述中一般都沒有“如何”“怎樣” 等疑問詞。
二、課題實施中,課題表述的不規范現象
1.選題偏頗造成課題表述不規范
(1)選題偏大。小課題的特點之一就是“小”,即研究范圍小、周期短、見效快、可操作性強。小課題的研究過程簡便,研究方法多樣,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也是豐富多彩。
根據小課題的特點,選擇小課題時必須克服貪大求全毛病,最好選取一個“點”來研究,而且時間不宜過長。因此,小課題題目的表述也要突出這些特征,在研究的范圍表述中,盡量限制,盡量“小”。如:“初中英語單詞教學研究”是一個不錯的課題,但如果從研究限制范圍上來說,至少涉及初中三年的內容,時間較長,內容偏多,而且“單詞教學”的指向是學生如何記憶、如何理解,還是教師教的策略,很難確定。如若改成“八年級英語單詞記憶策略研究”就比較合適了。
(2)偏向理論研究。理論的研究不適合一線教師,更不能成為小課題研究的對象。小課題研究要求操作性強一些,更貼近教學實踐。在選擇課題時,如果該課題的研究過程或者研究成果中大量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大都不適宜一線教師。
2.課題表述不準確或不規范
(1)研究對象不明確。課題的表述中,必須明確研究對象,使人一目了然。雖然教師都清楚自己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但在表述中往往含混不清。如“中考生物復習的關鍵”這一課題中,教師想研究總結近幾年的生物中考情況,抓住關鍵問題,提高學生中考成績。但中考生物復習的“關鍵”太多:就學生而言,有理解的、記憶的、實驗的、綜合的關鍵,還有答題技巧、書寫規范、思維方式、情緒特點等都是復習的關鍵;就教師來說,教學風格、習慣特征、教學手段、教學水平等也是復習的關鍵,學校的教育環境、學習氛圍也是關鍵問題。所以課題表述必須明確研究對象。
(2)研究范圍限制不清。小課題的“小”即研究范圍小,在課題的表述中必然將研究范圍進行限制,修飾限制詞語越多,研究的范圍就越具體,課題就越小。但在教師的課題表述中很多題目的研究范圍沒能確定清楚,如“做中考語文題如何多得分”,內容大而多,研究范圍限制不清指向不明。
(3)口號式或標語式的表述。有些教師的課題題目表述成“口號式”語句,不能從題目中看出其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等,不能使讀者清楚地了解研究者的意圖。從題目上看容易使人感覺是口號、標語,這也是課題表述不規范的現象。如“改變啞巴英語,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等。
(4)“手段+目的”的語句的表達方式。小課題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益,其課題題目的表述與一般的論文的題目表述方式有所區別。“手段+目的”的語句像是介紹經驗的論文題目。如“閱讀名篇名著,使學生在閱讀中促進語文能力培養” “輔導英語學困生,提高英語成績”,既是“手段+目的”式的語句,又屬于研究內容過大而指向不明的表述。
三、小課題題目的規范表述
科研課題的表述一般是20字以內的復雜的偏正詞組,表述中應明確研究的對象、范圍、方法等。小課題題目的表述應該突出一個“小”字,也就是要求研究對象盡量少——一個班或者一個年級,研究范圍盡量小——具體、明確,研究內容盡量好——實用、可操作,研究方法可以單一也可以綜合運用。“中考生物復習的關鍵” 可以規范為“中考生物復習中實驗操作的方法研究”,“做中考語文題如何多得分” 可以規范為“中考語文閱讀題目中學生失分原因探析” ,“改變啞巴英語,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可以規范為“七年級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方法研究”,“閱讀名篇名著,使學生在閱讀中促進語文能力培養” 可以規范為“七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研究”, “輔導英語學困生,提高英語成績” 可以規范為“八年級英語學困生成因與對策研究”。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