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學生的閱讀能力不高,教師的閱讀教學課堂不夠高效。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課前有效導入,營造學習氛圍;課中抓住重點,激發求知欲望;課后實施拓展,延續學習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策略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徘徊于高耗低效的現象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難提高,抓好閱讀教學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課前有效導入,營造學習氛圍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講課之前,圍繞教學目標而精心設計的一段簡練的教學語言。好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的導入是非常必要。
1.故事導入。講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導入方式,學生對故事也是最感興趣的,教師用故事導入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故事的情節中產生學習興趣,順利地進入課堂學習當中來。
2.懸念導入。懸念導入是指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在導入語段即將結束時造成懸念,學生急于想知道下面要講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指教師在進入新課之前有意識的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思維處于一種激活狀態,產生一種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導入新課學習的一種方式。
導入的方式還有很多種,比如謎語導入、童話導入、談話導入,但是我們要把握住一點,就是我們的導入要符合我們學生的實際,往往有很多的導入在這個班級適合,而在那個班級就不適合了,在城市適合,搬到農村就不適合了。所以,無論是采用什么樣的導入,要適合我們的學生,讓導語為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服務,能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快樂地學習,讓學生通過我們的導入能很快進入到課堂教學的情境當中,從而引發積極的學習狀態。
二、課中抓住重點,激發求知欲望
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好多教師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從字詞到篇章結構,都要向學生講個明白,講個透徹。殊不知,這樣的教學非但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重點,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的求知欲望不斷增強,從而優化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
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文本。自主合作學習已經深入到每一位語文教育者的心中,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是在公開課中我們經常見到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平時的常態課中,還是由教師講,學生聽作為閱讀課教學的主要方式。所以,我們要在常態課中把自主學習的方法、策略深入到每一個語文教師心中,并能在自己的常態課上實實在在地落實,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如在教學《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文時,筆者問學生:“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表達出了要保護海洋,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愫??捎幸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說:“我們要學會占領海洋,因為我國的南海資源已經被周邊的國家占領了許多,現在菲律賓還占領我們的黃延島呢。我們應該馬上與菲律賓開戰。”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筆者讓他們課后上網查詢一下,為什么我國不主動與菲律賓開戰。這樣就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
2.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我們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文本的內涵與思想,從而讓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升華。
三、課后實施拓展,延續學習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僅依靠課堂上的四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語文學習涉及的面廣,除生動活潑的課內學習外,我們要向課后拓展,要讓學生的課外學習來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汲取多種營養,從而讓學生發展多方面、多層次的興趣。我們的閱讀課教學除了抓住課堂教學之外,還要實施課后拓展,延伸教學內容。
1.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讀書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由于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因此,我們在課后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或讀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或讀與學生年齡相符的知識。
2.指導學生課外練筆。指導練筆方法可結合課文教學和作文教學進行。如學了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爺爺的蘆笛》后,筆者讓學生進行一次小練筆,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方法,來讓學生寫一些自己身邊人手中的物品,這樣,由于學生有了課堂上的學習經驗,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