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進行識字和閱讀教學善于集中兒童學習的注意力,依據教材和兒童的實際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讓學生們在課堂課外能輕松愉快地識字和閱讀。
[關鍵詞]識字;興趣;閱讀;效率
漢字是漢文化最重要的整體,識字是一個人文化素質提高的第一步。因此,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多種識字途徑,激發學習興趣
識字教學要從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新知識提供方便。越是學齡初期,越要講究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越要善于集中兒童學習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學中要根據兒童和教材的實際情況,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盡可能把生字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
1.做游戲。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
2.多媒體教學。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3.字謎識字法 。針對學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遺忘率高、記不清筆畫等問題,可以適時采用字謎識字法,讓學生在編字謎、猜字謎中把握字形結構、筆順、筆畫,加強對生字的觀察、分析,并通過聯想回憶起熟字、熟部件或者某個具體的事物、情景,提高學習興趣,促進求知欲。如“贏”這個生字,可編成謎語“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貝凡,敗者猜不著,勝者可站先”。
4.隨文識字——幫助學生理解字詞的意義。隨課文識字,要求老師認真鉆研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法,沒有一定的法則和程式。在解釋詞義是,有時編兒歌、順口溜,有時口頭造句,有時講個故事或舉個例子說明,都是字、詞與句子聯系在一起,以幫助學生識記字詞意義。
二、遵循記憶規律,提高識字效率
識字的關鍵是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一階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動、好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具體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機械地讀抄,學生會感到厭煩。不僅學習效果不好,還影響了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所以,在教師教學中應該注重開發無意記憶在識字上的潛能,用聽、講、讀的辦法分階段進行閱讀識字。第一步是聽后閱讀,利用無意記憶熟悉漢字。第二步是利用有意記憶分批強化識字。第三步是先識后寫,逐步達到四會。實踐證明,通過長時記憶來認識漢字,并且將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一種減輕學生識字負擔,提供識字效率的好辦法。
三、 聽故事,增強讀書的樂趣
1.聽故事。先反復聽老師(或錄音)講故事,讓孩子聽懂故事內容,聽熟故事語言。這樣既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又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和理解能力。
2.講故事。講故事的過程就是訓練學生說話的過程,也是學生們吸收、內化規范的書面語言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盡量要求每個孩子都有學著講,都要學會講。
3.讀故事。故事聽熟了,能講了,再來讀課文一邊指讀,一邊認漢字,反復讀幾遍,在閱讀活動中和生字反復見面,這樣既可以幫助記憶生字,有訓練朗讀,還有利于語言的內化。
四、 讀寫結合,鍛煉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識字本身不是目的,識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學會閱讀。早期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的形成是小學教育的關鍵。因此,必須把識字同閱讀、寫作聯系起來作系統的教學。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基礎。由于低年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這為開展閱讀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還要讓孩子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各種信息,形成看、聽、讀一整套的養成性教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每天業余活動時間讓幼兒去活動區角自由選擇讀物閱讀。根據班級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筆者在班級中設立了“圖書角”,并購置很多孩子們愛看的繪本故事書。
讓孩子盡早閱讀,在閱讀中識字,不為識字而識字。閱讀能夠開闊孩子的識字范圍和識字量。“寓識字于閱讀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最為關鍵的孩子識字與閱讀同步發展,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