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語文課堂應充分預設,多元整合,自覺反思,充分把握一切契機,借助多種途徑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展開自由創新的翅膀, 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 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是學習的樂園。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預設;教學監控行為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充分預設,提高教學準備有效性
進入新課改以來,“無法預設的精彩”——“課堂生成”被很多教師盲目拔高,導致很多教師不致力于課前的精心預設,而將課堂實際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浪費。其實,對于更多的一線教師,尤其是更多的年輕教師來說,課前充分的預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備課強調獨立鉆研、自主備課與合作研究、集體備課相結合。教師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感悟和把握教材的內涵,自主備課時還要考慮到適合班級學生學法的研究與設計。在此基礎上,帶著自己的思考,加強同教研組教師的集體備課,共享教學資源,擬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商討有效的教學策略。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能切實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一直以來,課前預習這個環節最容易被很多語文教師忽視。沒有學生高質量的預習準備,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并通過課堂反饋提高預習質量;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寶貴的時間: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測,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四是指導學生學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課堂實施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
1.課始,課題入手, 開端引趣
上課一開始以趣導入, 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導入, 開始設疑, 把課堂教學當做是一項探索活動, 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欲望, 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2.課中,巧妙切入, 喚醒情趣
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求新求奇。語文教學要主則詳, 次則略, 不可平均用力。教師必須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課文的重點, 牽動一隅而提挈全篇, 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課末,學以致用,發展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易受新鮮事物的影響,既不穩定,具體表現是易于激發,但難以持久。因此,我堅持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教學后安排學生把所學知識及時地、經常地用于實際,使學生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深化所學知識,并進一步發展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自覺反思,提高教學監控行為的有效性
通過觀摩諸多小學優秀語文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曾使一線教師看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春天。那充滿智慧充滿詩意的精彩課堂成了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冷靜地審視現實中的語文課堂教學,卻發現在邯鄲學步、“新瓶裝舊酒”。很多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呈現出單調、枯燥、繁瑣與壓抑的狀態。因此,一線教師要從自覺反思,從提高教學監控行為的有效性這方面入手:教學監控行為主要涉及對學生課堂學習實效的監控與對教師教學專業活動的監控,對學生課堂學習成效的監控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評價。對教師課堂教學專業活動的監控,應從自我評價、問題反思、教學重建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師反思機制,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評價:一方面個人勤思考,勤動筆,養成教學反思習慣,同時根據教學情況適時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預案,另一方面加強反思的交流與研討,從反思中得到啟迪和升華。
總之,語文課堂應充分把握一切契機,借助多種途徑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展開自由創新的翅膀, 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 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是學習的樂園。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