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評語在作文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文批語幫教師架起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教師可通過設置交流平臺、改變傳統的評語模式等方法,提高作文評語的技巧。
[關鍵詞]作文;評語;技巧
教師每次捧著一大堆作文本走進教室時,學生就會發出“又要寫作文”的怨嘆。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作文分在考分中占有相當重要的比例。那么,如何使學生從“唉聲嘆氣”中走出來呢?其實,語文教師可通過作文評語,特別是激勵性的評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設置交流平臺
每次作文,筆者布置的作文題目都非常貼近生活實際,同時要求學生寫出自己作文的立意、思路以及作文的目的等。批改作文之前,筆者先看他們的留言,再批改,并且說出自己的看法。有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很多學生可以直接在這里寫出對生活的看法、學習感受以及對工作的意見。
二、改變傳統的評語模式
1.多點鼓勵,少點責備。
學生的自尊心是很強的,他們寫好作文交給教師評改,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充分肯定。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是被人欣賞的渴望。”可見得到別人的贊許是一種心理需求,青少年這種愿望尤為強烈。葉圣陶先生曾說:“批改不應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葉圣陶先生指點我們要在作文評語中多鼓勵,堅持運用愛的效應,多進行熱情的贊揚。據說,茅盾上小學時,教師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論》的文末,寫下這樣的批語:“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讀著這樣的文字,可以想象少年茅盾是如何受其感發和激勵。由此可見,多用鼓勵性的評語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可能對其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文批改評語多點鼓勵,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動機。筆者班上有個男生特別討厭寫作文,一次他寫《我最害怕的事——作文》,因為他對這個題材了如指掌,又有切身體會,寫得比較順利。看了作文,筆者寫下這樣的批語:“真沒想到,你的作文水平如此叫人驚嘆,其實,只要你寫自己親身親歷的事,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就很好啊!”他看了教師的評語后,寫道:“老師,我真的不好意思,我的作文是為了完成任務,是用來充數的,沒想到您會對它如此高的評價,我以后一定會認真對待作文。謝謝您!”可見,激勵性評語讓學生變得自信,培養了他們的寫作動機。
2.多點尊重,少點批評。
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在作文批改中,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3.多點幽默,少點譏諷。
對于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得不指出的不足,應該以溫和幽默的口吻指出,讓學生易于接受。如“句子難以讀通,像河水被石頭攔住去路,你梳理一下好嗎”,“字寫得大小很不勻稱,就像一群大螞蟻帶小螞蟻出去覓食一樣。你能想辦法調整一下嗎”,“文中廢話不少,仿佛胖子身上又增加了一堆脂肪,給它減減肥吧”,“別灰心,再來一下好嗎?我希望你能把這篇文章修改一下,讓它變成一篇美文”,“你的文章太吸引人了,但沒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我一口氣讀下來,差點沒被憋死”,等等。可見,一則幽默的批語,往往使學生在忍俊不禁的心理狀態下警醒、震撼,從而獲得教益。
4.多點關愛,少點冷漠。
“言為心聲”,作文往往是學生內心情感的流露,如對進步的期盼,對朋友的關心,對社會的看法等。語文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并且站在他們的角度,多多關愛他們,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筆者班上一名女生在一次作文中,寫到父母對她不夠關心,認為父母親重男輕女,不喜歡她,只疼愛她的弟弟,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失落。看完作文,我寫下這樣的評語:“老師非常理解你的這種感受,渴望親情,渴望被人關注,這是人之常情。但哪有父母不疼自己孩子的呢,用你愛的眼光去留心父母的言行,你一定會發現父母是愛你的。”學生面對這樣的評語,能不觸動嗎?一段時間后,我和這位學生聊天談起這事,她說錯怪了父母親,其實父母親是很疼愛她的。
由此可見,在作文評語中,教師采用激勵性評語,會使學生變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利用激勵性的作文批語,會架起通向學生內心的橋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