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高效課堂是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解讀文本,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創新作業形式,讓師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實現思維碰撞、情感交融,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激情和創造力,使語文教學高效、充滿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高效課堂;解讀文本;教學設計;智慧教育
構建高效課堂是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每一個教學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標。有人認為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在相對短的時間里,讓學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識與能力,獲得更豐富的經驗;有人認為高效課堂就是采取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獲取有效的知識與能力;還有人認為高效課堂就是在充分利用本節課的資源,讓學生明白丑與美、惡與善的道理。筆者認為,高效課堂是師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實現思維碰撞、情感交融,讓生命在課堂煥發光彩。
一、老師解讀文本的體驗與感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上好一堂課,你一輩子都在備課。在文本面前,教師的身份比較特殊,既是讀者、作者,又是學生、教師?!毙W語文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與文本的作者產生思維的共鳴,還要按《語文課程標準》考慮編者的編排意圖,同時照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閱讀個性,仔細研讀文本。
王崧舟老師執教《望月》一課時,首先帶領學生梳理全文的脈絡:江中月——詩中月——心中月,直奔重點,將文本順序迅速理清。然后,王老師利用“月”出現的不同場景,把文本教學化成了三個環節,和學生一起體會江中水月交融的美景,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對待月亮的不同感受,揭示“千江有水千江月”的道理。最精彩的是王老師最后對文本的解讀:“孩子們,有人說望月所望的三個月亮,有一個是作者的想象所得,有一個是作者的觀察所得,有一個是作者的回憶所得。”“也有人說望月所得的這三個月亮,一個代表過去的月亮之美,一個代表現在的月亮之美,一個代表未來的月亮之美?!薄斑€有的說啊,這望月所得的三個月亮,有一個是散文的味道,有一個是童話的味道,還有一個是詩歌的味道?!比齻€排比句式的小結,使學生一步步接近文本的本真。不是教師的指引,學生怎么會想到這樣去解讀文本?
課文學完了,王老師又提出疑問:“有人問作家趙麗宏:‘你怎么把文章寫得那樣的精巧,那樣的美妙?同學們,你是怎么思考的?’”學生回答之后,王老師又出示課件:“趙麗宏說,這些我在寫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過。不過這樣解讀也不錯!因為每一篇文章,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讀?!?王老師又讓學生們說一說現在是什么感受?這堂課帶給學生最深的感受是——讀文章可以有自己的解讀,有自己的思想,尊重自己的心靈。
正是因為王老師解讀文本的體驗與感悟十分深刻,本節課教學質量高,也因此贏得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常以為幾句話、幾百個字的課文,學生一看就懂,有什么可讀的、可想的,看一遍課文,翻一遍參考書,或翻一翻優秀的教學案例,或找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料,依葫蘆畫瓢,對文本根本沒有個人的、深入的解讀,又怎么能有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何必鉆老師指出“讀法決定教法 ,寫法決定教法”。因此,語文教師要細讀文本,鉆研教材,來確定“教什么”,改變面面俱到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方法,突出對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 閱讀課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是:第一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品味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學會運用語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應該都是為了訓練學生進行創造性地語言實踐。
三、精心的作業設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要精心地設計具有針對性、選擇性、實踐性的作業,并且創新作業批改形式,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和發展。如《望月》一課,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留心觀察,寫一寫自己心中的那輪明月。再如一年級《四個太陽》一課,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作業:說說自己想畫一個什么樣太陽?想把這個太陽送給誰?這樣的作業形式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又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實踐訓練。
總之,有效課堂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是崇尚智慧的教育。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教學能力、教學技藝,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激情和創造力,使語文教學高效、充滿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