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除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與能力外,也擔負著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情感教育元素,在教學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利用語文教學的特點,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將學生培養成關愛家人、關愛社會、熱愛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第一條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初中階段,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祖國的理想和信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除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與能力外,也擔負著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道德情感教育?語文教師可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入手。
一、聽
聽,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若與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會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1.利用課前三分鐘開展愛國主義演講。由學生或老師收集、精選感人的愛國故事,每天指派一名口頭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代表,在每節語文課前的三分鐘演講愛國英雄的感人事跡,讓學生學習愛國英雄的崇高精神。
2.借助多媒體播放優美的詩文。教師從網上下載優美的詩文,在每周一節的美文欣賞課上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于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高尚的理想與信念。
二、說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還可以運用調動學生“說”的手段。各種形式的演講、辯論活動是學生自我抒發,獲得愛國主義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
途徑一:演講。可以由教師指定一些題目,如“我心目中的愛國英雄”“愛國英雄教育了我”等,由學生收集材料,做好演講的準備。專門留出兩節課時間,讓學生代表走在講臺演講,屈原、文天祥、邱少云這些古今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演講素材。在學生激情澎湃的演講中,不僅演講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全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得到升華。
途徑二:辯論。如學了《木蘭詩》一課后,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給出正、反論題,一個是“愛國英雄女子不如男”,另一個是“愛國英雄女子未必不如男”,交由兩組學生進行辯論,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認識。
三、讀
讀,就是在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選入初中語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之中有許多表現愛國主義情感的文章。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或朗讀,或默讀,或分段讀,或分角色讀,在讀中品析作品的內容,品味文中的感情,從而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情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1.讀古代詩文,品愛國主義情懷。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詩文,有大量寫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杰出科學成就的。閱讀《核舟記》,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雕刻藝人精湛的技藝,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方面的杰出貢獻,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詩文,表現了一些不畏強暴、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杰出人物。閱讀《唐雎不辱使命》,可以讓學生對唐雎有膽有識、忠于使命、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并敢于為國獻身的精神加深認識,在崇敬與感動中陶冶情操。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詩文還有許多描寫祖國美麗河山的。閱讀《望天門山》(李白)、《望岳》(杜甫)、《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等,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堅定信念。
2.讀現代詩文,品愛國主義情懷。初中教材中的《我愛這土地》可以讓學生品味作者艾青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沉痛現實,對祖國愛得愈深,心中的痛苦愈強烈的深沉情感;《誰是最可愛的人》記敘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中的三個典型事例,贊揚了戰士們的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最后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后法國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這些作品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四、寫
寫,就是寫作,指導學生在寫作中融入愛國主義的情感,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如在寫《我的母親》《我的故鄉》或《我的祖國》一類文章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對母親的愛,對故鄉的熱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頌緊密相連,讓學生從小就熱愛自己的家鄉,眷戀自己的祖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道德情感教育,既能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又能在學生的心中播撒下愛國、愛社會、愛他人的種子,可謂一舉兩得。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