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減輕學生的過重學習負擔。減輕負擔不能僅僅理解為降低學習任務要求或刪減學習內容,而更為重要的則是通過改進學習方法,使繁重的學習過程變得較為輕松,減輕學習的心理壓力,變苦學為樂學。引導學生用趣味學習法和游戲學習法進行學習,將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減負;學習方法;語文
現代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任何學習方法都是在特定情境或特定條件下運用的,一種方法對某個人可能是適合的、有用的,但對另一個人,可能是不適合、不實用的。在“學會學習”已成為最具有號召力的學習革命中,學習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始終是人們最關注的熱門話題。
一、趣味學習法
是指將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饒有趣味,從而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其形式如下:
1.鏈接讀物。如果學生不喜歡學習某些語文基礎知識,可以他們先讀一些與此知識有關的趣味讀物,在著迷于這種趣味中不由自主地對所有涉及這一內容的書籍發生興趣。運用這種方法就是學習時首先從趣味出發,比如,為培養對寫作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多看多聽優秀范文;為更好了解古詩的意境可以讓學生多看有關作者的故事書,了解當時的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2.形象聯想。這是一種把學習內容盡量形象化促進學習的方法。如要記“勇氣”一詞,就可聯想到高唱著“雄赳赳、氣昂昂……”戰歌的戰士神態;記字母“h”就可把它聯想成一把椅子;大寫字母“B”可聯想到耳朵。
還可以通過聯想,把不相關的事物聯系起來,聯系得越奇妙越好。如 要記憶“車——手機——扶——慚愧——笑意……”等詞,可聯想為:公交車剛到一站時,一名坐在“孕婦老人專座”上的青年女子用手機聊天。上來了一位老太太,一名男子連忙起來扶著老太太并讓座,青年女子感到很慚愧,連忙起身讓座。此時車上響起了一片掌聲,車上的每位乘客臉上都露出了笑意……這樣一個接一個聯想下去,從而把一大串學習材料有機聯系起來。
3.諧音歌訣。就是把學習材料編成歌訣,或運用語言中的諧音現象,通過聯想,使枯燥無味甚至無意義的材料變得形象生動,從而有利于學習和記憶。如電視連續劇《鐵將軍阿貴》中,皇帝要近似文盲的“鐵將軍”在短時間內背出“百家姓”,唱大鼓出生的“紅綢”則把“百家姓”和“三國故事”連起來編成大鼓詞,令武將出生的“鐵將軍”很輕松有趣的把“百家姓”背出來,弄得皇帝也哭笑不得。
二、游戲學習法
游戲學習是指參加一般的游戲,從“玩”中學習知識,發展智力,或把學習作為一種游戲進行,在輕松愉快之中掌握知識。
游戲之所以能促進學習,是因為游戲是有興趣的活動,能激發人去探究和發現。游戲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需要動腦動手;游戲是一種自我發起的活動,最能使人全身心投入。因此,游戲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有助于發展智力與能力。
游戲學習法可以針對特定的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游戲”:
1.猜讀。也稱“遮字法”,就是像猜謎一樣地推測學習內容。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經使用過這種方法。他在讀列寧的《無產階級革命叛徒考茨基》時常常用紙將列寧批判考茨基的一段記述遮住,然后進行猜測,并將自己的猜測與原文對照尋找差距。這樣做,即使猜錯了,也有助于對原文的理解與記憶。
此法用于閱讀教學更為有效。如指導學生讀一篇文章,可讓學生在看完故事情節后,先將高潮或結局遮起來,讓學生故意考考自己,然后再閱讀。或者當讀到人物心理描寫和對話時,先把人物的姓名遮住,然后進行思考和判斷,猜測這些心理活動和對話是哪一個人物表現出來的。
2.“接龍”。這種方法主要用于背誦古詩文,必要時,也可以用于背誦重要課文以及概念、意義等。就像長跑接力賽一樣,讓學生每人背一句 ,互相銜接,順次背完。這種學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能增強學習的趣味,變苦為樂,并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3.畫讀。畫讀法是指在閱讀過程中,用簡筆畫、脈絡圖、箭頭圖等畫圖畫的形式邊讀邊畫以再現文章的內容,或揭示文章的某種關系,從而幫助學習的方法。例如,學習《蛇與莊稼》一文可以利用簡筆畫與箭頭圖讓內容更形象具體,學習長篇小說可以利用脈絡圖使文章條理更清晰。
現代學習追求的美好境界是:不但要多、快,而且要講究好、省,也就是說學習不但要快速高效,而且應該巧妙靈活,以少勝多,盡量節省學習精力和學習時間的消耗。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出指導學生適合學生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