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普遍習作水平較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習作的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習作難度,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關鍵詞]習作;教學策略;興趣;能力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雖然學習了六年的語文,但卻有不少的學生不會寫信和信封,不會寫通知、收據等,甚至連留言條都寫得詞不達意,錯別字連篇。這說明目前不少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很低,習作教學效率也很低。
一、改變教學流程,解決學生習作困難
學生普遍懼怕習作。為了減輕習作難度,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單元分組整體教學法,抓住讀與寫的聯系,確定單元讀寫訓練項目,分組備課,分組訓練,遵照“實踐→認識→實踐”的認知規律,把單元教學的順序調整為:
1.把單元閱讀指導和習作訓練項目要求提前教學,使學生先初步認知本組教材的讀寫知識和訓練重點;
2.進行精讀課文的閱讀感悟和學法指導,使學生了解課例的讀寫方法,進行習作的片段的訓練(可結合寫日記);
3.回到閱讀指導和習作訓練項目要求,學習讀寫方法,評議片段(或日記);
4.指導學生運用精讀課文的學法,自學略讀課文,并要求學生運用所實踐的讀寫方法,再進行片段的練習;
5.進行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綜合能力的運用,開展習作訓練。
經過反復訓練,完成了由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因此,學生習作時就不會感到太困難了。
二、 注意平時積累,保障學生習作素材
素材是尚未經過提煉加工的寫作材料,是習作的物質基礎,猶如木之本,水之源。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積累素材本,按寫作的范圍分成人物類、事件類、景物類、活動類、狀物類等,在學習課文或課外閱讀中遇到此方面的素材或好的詞匯,精辟妙句和片段,就及時做下讀書筆記,分類記入;平時上課,教師可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好詞佳句,有時可要求學生背下來。久而久之,學生便可加工轉換成自己的語言。習作時,便能隨手拈來,意到筆隨。
三、 實施循環日記,打開學生習作思路
循環日記,即把全班學生按好、中、差搭配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5人,每天輪流寫日記(寫在同一個日記本子上)。循環日記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進行習作教學的好形式,它有一個好的特點就是交際功能,學生可以進行感情交流、思想溝通,并品嘗到寫作交往的成功和樂趣。
通過互相傳閱,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得到啟發,在模仿和借鑒中逐步發現生活、認識生活,也就找到了習作的活水源泉,習作思路就真正打開了。
四、 改變批改方法,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平時教師辛辛苦苦地批改習作,學生往往只看看等級分,就丟在一邊。為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批閱方法,以學生互批為主、教師批閱為輔。可先讓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后,便與同桌交換,校正文中的錯別字、病句等;再把初步修改后的習作,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讓大家互評,提出修改意見;再自行修改、定稿;然后讓學生交換組別進行互批互改;最后,教師再對學生批改過的習作進行批閱。
這樣,有步驟地讓學生進行習作的互批互改,能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習作鑒別能力。
五、講究評語藝術,發揮特殊育人功能
評語是教師又一次向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的習作指導。教師在寫評語時要做到語言通俗,評中批點,文字端正,把握學生心理。
評語的優劣,會影響學生的習作情緒。因此,要講求它的科學性和藝術性。要抓住重點,針對習作重點訓練項目進行指導。例如,有個學生在寫作中能夠說清事理,但不會處理詳略,可以給評語:“你真棒!您能把每件事都觀察得很細致,如能集中筆墨寫好其中一件事,其他的事寫簡略些,做到詳略得當,老師看了一定會愛不釋手的。”又如有個學生經常出現病句、錯別字,可以給評語:“真討厭的錯別字,怎么總是纏著您,下次您一定要把它趕跑喲!”針對學生“個性”進行重點輔導、提示的評語既能起到評價激勵的作用,還能幫助糾正偏見,牽引思路,點撥方向。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