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往往因動態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教學設計應是有彈性、有留白的預設,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白。預設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預設,實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和“轉化”,課堂才“充滿生命活力”。
[關鍵詞]預設 ;生成 ;語文教學
“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因動態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而相對于“預設”,似乎成了一對矛盾體。于是,有人認為應該忽略預設。其實,課堂教學追求動態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重視預設。預設和生成是需要同時努力關注的一對矛盾統一體。在教學實踐中,生成離不開預設,只有充分預設,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才能構建一個和諧課堂,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怎樣實現生成和預設有機統一,使預設轉化為生成,是進入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讓預設為生成留空白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充分地預設,并通過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課堂駕馭能力來引導學生進入自己的預設,從而達到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這樣的預設,由于過于精細,成為學生思維與想象的桎梏,使他們在課堂上既役于教師,也役于教材。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設計應是有彈性、有留白的預設,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白。
1.精心而不精細,為生成留空白。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細。精細必然絲絲入扣,天衣無縫,生成就無立錐之地。語文是人文學科,有著豐富的內涵、有多義的語詞、多樣的美感,甚至還有多向的價值追求;語文教材中的一個個文本,有著復雜的結構,有語詞和文化的一面,有思維和邏輯的一面,有倫理和道德的一面,有審美和情感的一面,還有非理性和無意識的一面。同樣,面對文本的心靈也是生動活潑,豐富多變的,當這樣的心靈和這樣的文本相碰撞時,體驗、理解、思維與想象的開放性可想而知。在教學中,考慮整體布局,設計幾個板塊,不預設細節,就給生成留足了空間。
2.預設并預計,為生成留空白。雖說生成是師生的“即席創造”,是“無法預約的美麗”,但我們在生成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教師要充分預計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可能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有意識地在某些地方或某些環節形成“彈性化”的方案,使課堂創造動態生成的精彩。
二、讓課堂給生成騰空間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課堂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一般都有生成的價值,教師可以而且應該調整預設,給生成騰出空間。這樣可能使原先預設的思路或環節被破壞了,但過分追求“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這恰恰使語文學科失去了獨特的魅力。語文有確定的一面,也有不確定的一面,邏輯思維的確定性和連續性并不能遮蓋“形象思維”的偶然與斷裂,斷裂之處也可以開放出思維與想象的花朵。因此,當生長點出現時,教師就應適時調整預設,促成生成。
1.以局部性調整,促進精彩生成。局部性調整指騰出較短時段處理好預料之外的情況,實現生成,然后迅速回到預設上去,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2.以整體性調整,促進精彩生成。整體性調整是指在課堂正要開始或中途產生了生成的火花后,教師把整堂課或課堂余下的時間全部不按預設行進而是讓給生成。始料未及的生成的生長點出現了,干脆把下半堂課全部騰出來用于生成了,這就是整體性調整中的一種,另一種是剛上課的時候出現了非常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就把整堂課讓給生成。
三、讓預設和生成共同服務于學生的發展
預設與生成有統一的一面,也有對立的一面。預設重視和追求的是顯性的、可預知的目標,生成重視和追求的隱性的、不可預知的目標。不少的生成是對預設的背離、反叛、否定,生成和預設從內容、性質上講都具有反向性。
和諧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預設與生成雖具矛盾的一面,但更具有和諧統一的一面。生成需要精心的預設,唯有精心的預設才能召喚靈動的生成;預設需要借助生成的豐富、拓展或調節、重建,才能綻放無限活力。預設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預設,實現了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和“轉化”,課堂才“充滿生命活力”。
責任編輯 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