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了解多媒體的發生發展、體會多媒體的應用并合理利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應用
課堂教學經歷了從以前的“幾只粉筆”到現在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不斷進步也帶來許多的驚喜:改變了枯燥的課堂教學,教學效果也在不斷地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利用多媒體,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出現
在許多人學生時代的印象中,大多數老師上課時都是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講述的重點,偶爾也寫些小黑板,展示圖片等。一直到現在有的課堂仍然持續著這個現象,有些老師偶爾也會自制一些教具用于教學。
當課堂上開始運用幻燈片教學的時候,只要將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上,經過適當地調節,展示出的內容色彩鮮艷,在屏幕上顯示得非常清晰。把數學知識融入到幻燈片展示的情景中,不僅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也明顯提高。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配備了幻燈片,而且調試幻燈機很浪費課堂時間,雖然麻煩,但也是課堂教學手段改革的小起步。隨著時代的變遷,國家與世界的接軌,逐步的每所學校都配備了電腦,學校組織老師參加培訓,學習掌握了電腦的一些操作。教師紛紛在教學中開始使用電腦,嘗試制作多媒體課件,在使用中發現了多媒體帶來的驚喜,多媒體教學也越來越普遍。
二、多媒體的應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對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數學課程領域采取了“大力開發”的策略。的確,通過一段時間的過渡,利用電腦制作課件運用到教學中已越來越普及了,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還可配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如“比的意義”的教學,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神州五號的資料,但當時正好我國已成功發射了神舟七號,所以教師可以網絡查找有關神舟七號的資料,制作本節課的教學課件。課堂上通過演示神舟七號升天、翟志剛在太空行走的片段,探究他在太空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的國旗長與寬的關系,引出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比的意義”,讓學生加深印象,更容易獲取新的數學知識,同時還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在學習“三角形特性”一課時,如果直接就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為什么要用三角形,學生也只是與教師在一問一答,提不起興趣。的確,在生活中有很多物體是運用三角形的特性制造的,然而為了讓學生能直觀通過觀察發現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師可以搜集有關城市建筑方面的圖片制成課件,演示給學生看。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圖片,通過學生的描述,再展示一些搜集的圖片,讓學生對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之廣所驚嘆的同時向學生提出本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它具有什么特性?這時學生已對這方面知識有了一定的興趣,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就十分輕松了。
三、合理應用多媒體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恰當、合理地去應用多媒體。
“認識時間”是一年級下冊的一個教學內容。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要注意選取有趣的學習素材并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可在教學一開始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主題圖引入,先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再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的12個數字、指針和格子,利用動畫方式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將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通過動態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發現并得出1時等于60分,較好地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巧妙地與所學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自愿地帶著興趣學習,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合理應用多媒體,將多種教學手段并用,有利于讓教學更精彩。
多媒體帶給課堂的驚喜,讓教師看到教育改革的迅速發展。時代在變遷,教育在發展。教師要有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思考和探索問題,充分發揮潛能,在快樂中成長。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