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教學”正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教學領域最熱門的口號和實踐之一。實現有效的數學教學就需要從制訂合理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調控教學過程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學目標;問題;調控
一、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前,教師要心中有全局,按照學段目標要求,將整冊教材的各項訓練點依條歸類梳理,落實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切合學生實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設計準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科學地取舍教學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和成效。尤其是較抽象枯燥的數學課,明確目標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造適切的問題情境
課堂教學應從學生身邊的日常小事說起,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引起學生注意,引發學生思考,避免“花架子”,這對于改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具有良好的作用。情境的設置,不僅在教學的引入階段要格外注意,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開展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目標和思維的時空,學生自主探究才能成為可能。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強烈的求知欲,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與情感共鳴,是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起點和關鍵。因為創新教育要求教師把創造性的教育落實到每一堂課的具體環節,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主動探究——展示、交流探究成果——總結評價、鞏固拓展”,真正讓學生從“應試型”向“素質型”轉化,從“傳統型”向“創新型”轉化。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要提高教學過程的實效性,教師首先必須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討論、質疑和回答得到鼓勵,學習進程張弛有度。教師也要發揮楷模作用,用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情感感染和調動學生,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具體來說,數學教學要有針對性、啟發性,簡潔明確;要注意時機,情境的設置要恰當,尋找到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教師要做到提問少而精,學生質疑多而深,不讓問題止于課堂,止于自己。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過,在人的所有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渴望被人重視。在學生享受到積極開展思維所帶來的成就感時,他們也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尊重。所以,當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缺乏勇氣,找不到良策時,教師既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又要幫助他們找到克服困難的途徑,掌握學習方法,逾越學習障礙,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錦上添花”。
四、積極調控教學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講求實效性,關鍵是改進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充分參與,把學生在思維上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真正給學生參與的時間和空間,使參與的過程開花結果。在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教學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要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及時調控教學過程,以適應課堂的實際情況。比如,當學生的思路狹窄,與主題有距離時,教師用帶有提示性的問題調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與合理地使用教學時間。
教師總體調控課堂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貫徹始終。如強化課堂良好秩序,教會學生科學的課堂聽課方法,預設“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課堂問題,進行高效課堂總結并拓展等。
另外,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既是教師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總之,數學教學必須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滿令怡